三国时期有一句著名的名言:既生瑜,何生亮!
这句话是周瑜临死前,向天大呼的一句话。这句话,充满了一个英雄无限的懊恼之情。
周瑜以足智多谋、倜傥潇洒著称,可是在诸葛亮面前,他所有的一切都黯然失色。不论是长相、军事,还是智谋、口才,总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这句话,在中华任何一个朝代里,都有着类似的人物。
大宋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武力非常强大。
首先在于国土地收复。征伐西蜀、平复南唐、攻克北汉,大宋已经取得了天下的一大半。
而这些收复的国土之中,又相继招降了高怀德、呼延赞、杨业父子。
唯一未能收复的,就是强占了燕云十六州的契丹。
契丹本就游牧民族,后晋石敬塘为了当皇帝,竟然以燕云十六州当交换条件。从此,契丹不再在草原上游牧,而是学习中华,扎扎实实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当大宋逐渐收复国土的时候,契丹的实力却在一天天增长。
其一,燕云十六州的到手,使得契丹真正有了根据地,不像在草原上终日驰骋。
其二,以幽州作为国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从而使得部落成为国家,有了后勤的保障。
其三,大宋龙兴之时,契丹也人才辈出。萧太后当政,不亚于武则天治国。
其四,文臣萧天佐、萧天佑,武将耶律休哥、耶律底、耶律溪沙兄弟,都为一时之俊杰。
大宋令杨业镇守北疆,正对着契丹的门户。
契丹对大宋任何将领都不怕,唯独对于杨老令公惧怕。
因为杨老令公率领的杨家将军纪严明,七个儿子各个如狼似虎。契丹与杨家将多次交手,一次都没有赢过。
杨业投降大宋以后,镇守北疆。虽然契丹畏惧杨老令公,但如鲠在喉,不除不快。
终于一次诱敌深入,让杨老令公率领孤军进入了埋伏。粮尽弹绝、又无援兵,杨老令公只能一头撞死在李陵碑下,用生命兑现了杨家军永不示弱的誓言。
后来的杨延昭(杨业的第六个儿子)接着镇守边关,与契丹互有胜负;杨宗保(杨延昭的儿子)镇守,平分秋色;杨文广(杨宗保的儿子)镇守,却以生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也未能取胜。
不是杨家将越来越差,而是契丹越来越强。
萧太后治国有方,契丹的国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究其原因,还是拥有燕云十六州的缘故。
所以后晋开国皇帝石敬塘,成为了中华的千古罪人。
大宋征伐契丹,由南而北,很不好打。而契丹出兵大宋,却非常容易。
从地图可知,契丹一路南下,从幽州出兵可以,从保州(现在的保定)、定州、祁州三个城池任意出兵都行。而且契丹的军事战略非常清晰,占了便宜就回去。若是攻下了一个城池,也可以就地镇守。
可是若一个城池被占领,大宋去收复,就很困难。往往是花了好大力气,收复了一个城池,却没有伤及契丹的军事力量。
按照现代的话说,契丹就是一个加强版的终极战士,成了一个打不死的人。
大宋与契丹,在地形上就是不平等的两个国家。
而大宋到了宋真宗以后,越发地不愿打战,重文轻武,导致国内经济无比繁荣,军事却一泻千里。
所以大宋初期,即使武将们厉害勇猛,怎奈何契丹也不是软柿子好捏。
最令契丹惧怕的杨老令公以死报国后,朝中再也没有能够令契丹胆寒的大将。即使是杨老令公的儿子们也不行。
何况契丹的国力蒸蒸日上,与大宋相比,虽然经济上不如,却能够在军事上保持优势。
甚至于这种优势,随着时局的更替,直到宋钦宗时代,终于灭亡了北宋,两个皇帝也被俘虏,创造了中华历史上一大奇葩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