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世民儿子李恪:为什么千百年来,后人一直都很怀念他?

李世民儿子李恪:为什么千百年来,后人一直都很怀念他?

李恪本人也很有才干,选贤举能,善于纳谏,在自己的封地上干出了一番政绩,但他最终却没能成为唐太宗的继任者,且短短三十四年就离开了人世,而为什么千百年来,后人一直都很怀念他?

李恪出身尊贵,却也很特殊,他的母亲是隋炀帝之女杨妃,在继隋而立的唐宫中,李恪的身份有一些微妙,这个特殊的母族身份也为他悲剧人生的走向埋下了隐患。

唐太宗并没有因为杨妃的身份冷待她,反而对她生下的儿子李恪备加宠爱。

李恪二岁时就被授湘州刺史,册封长沙郡王,可谓刚出生就荣宠加身。七岁时又授梁州刺史,改封汉中郡王;九岁时晋封为汉王。在十岁那年李恪被任命为益州大都督,总管八州军事。

其时益州地域广袤,经济富庶,人口众多,是唐朝除首都长安以外最为繁华的地区之一,当然此时的李恪年纪尚幼,并不能赴封地就职,但足见太宗对这个儿子的喜爱和重望。

太宗曾对大臣说起心里话:“父子之间,我何尝不想把他留在身边时时相见?只是天子之家终究与寻常百姓不同,涉及国事,我必须早做安顿。也让他心中明白,断绝不该有的觊觎之心,这样等我走了,他们兄弟之间才不会起纷争。”

一年后,李恪任期已满,又回到了太宗的身边。

因为唐太宗的宠爱,李恪的生活可谓一直顺风顺水,但毕竟年少气盛,此时的李恪仍有些少年人的骄纵和玩心,十九岁那年,已经被封为吴王和安州刺史的李恪在赴任期间被人弹劾和乳母的儿子游猎嬉戏毁坏了百姓的庄稼,李恪因此一事被罢官,还削减了封户。

太宗或许也想趁此机会磨磨李恪的性子,但终究心里还是疼爱他的,一年后就让李恪官复原职,去安州赴任了。临行前,太宗告诫李恪:“我是一国之君,要为天下做好表率;你作为我的儿子,也要治理好自己的封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不可再浸于玩乐之道,如此天下才可治平。作为父子,我也希望你能心存志向,多有长进。

你刚回来又要离开我的身边,我怎么不伤感,本想赐你些珍宝玩藏,又怕难改你骄奢之气,想来还是将这番诫言送给你,作为教诲。”

而这正是唐太宗欣赏李恪的地方,因为这一点和他自己很像,太宗也不止一次在大臣面谈起过对李恪的赞赏。然而当时太子已立,太宗的倚重对李恪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当时身为太子的李承乾也感受到了来自身边的威胁,在患得患失的恐惧之中,他选择了铤而走险,与齐王李佑暗中谋反,后事发被废黜。

太宗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但李治性格软弱,仁厚有余,刚勇不足,只不过是嫡出的身份才被立为太子。

太宗心中仍是偏向李恪的,不久后他就怀疑李治过于仁弱,恐怕无法担起一国之君的位子,太宗此时无疑是想立自己最喜爱的李恪作储君,他召来长孙无忌等人商讨改立储君一事。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他自然希望李治能够继承帝位。

因此力争此事,他对太宗说:“晋王仁厚,正是治平守成的君主之选,何况立储是国家大事,怎可举棋不定,朝更夕改?”太宗不得已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太宗唯恐李恪像几个兄弟那样没有好下场,他希望李恪能安安稳稳地做个亲王,平安度世,这是太宗作为一位父亲最真切的心情。

李恪也确实没有做出格的事,他和太宗就像最平常的一对父子,父亲的训诫他都记在心里,然而即便是这样,李恪仍没能逃脱悲剧的命运。

高宗即位四年后,房遗爱谋反事发,长孙无忌想借此事除去李恪,房遗爱为了活命,听从长孙无忌的计策诬告李恪也参与谋反一事。

高宗本就性情仁厚,他听闻此事并不想处死自己的兄长,因此向众大臣求情道:“我的兄弟本就不多了,兄长虽然犯了国法,但我还是想替自己的亲人留条性命。”

兵部尚书崔敦礼引周公诛管蔡、景帝平七国之乱等前事,劝诫高宗不可为了额外的恩情枉顾律法。

高宗拿不定主意,本来心软想替自己的亲人求情,听到大臣反对后又不敢再坚持自己的主张,最终李恪还是被缢杀在宫内。他的四个儿子也都被流放,女儿则被罚去守献陵。

不知是否在天有灵,后来长孙无忌果然获罪被诛,连同整个长孙家族被清除,而李恪终于平反,被追封为郁林郡王,他的儿子们也得到了赦免,长子李仁继承了李恪的爵位。

直到中宗即位,为了振兴李唐王族,李仁被封为成王,李恪也被追赠为司空、并重新改以亲王礼下葬,至此李恪的冤屈才算彻底昭雪。

李恪才情出色,本是一国明君的绝佳人选,然而因为母亲及庶出身份的限制,使得他无缘皇位。尽管他无意陷入皇权的纷争,但却因为自身的光彩难以掩盖,被迫卷入了各方争斗,最终沦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倘若李恪不是生在皇家,或者他的母亲不是杨妃,他本可以一展才华,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再不济,他起码可以逃脱杀身之祸,做一个有才干的平常百姓。

无论如何,这样一个性格宽和又有才能的青年人,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遭受冤屈死于非命,虽然后来始作俑者也受到了应有的报应,但在后人看来,总觉有太多的不公正之处,不免令人扼腕叹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恪,身份,封地,父子,后人,孙无忌,唐太宗,儿子,李治为,太子,观点评论,李恪,李治,太宗,孙无忌,唐太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恪,身份,封地,父子,后人,孙无忌,唐太宗,儿子,李治为,太子,观点评论,李恪,李治,太宗,孙无忌,唐太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恪,身份,封地,父子,后人,孙无忌,唐太宗,儿子,李治为,太子,观点评论,李恪,李治,太宗,孙无忌,唐太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