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个效仿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忽略个体的差异性和环境的多样性,或者只是学到了一个皮毛。尤其在古代信息传递极其不方便的情况下,以讹传讹的现象数见不鲜,这就更加增加了模板效仿过程中的谬误。
诚然,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分配模式也确实为许多家庭带来的便利,但这种模式套用到文化程度不高或理解能力不强的人身上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盖棺定论地划分成谁谁谁就应该做什么,什么年纪就应该做什么。长久下去,就成了一方对另一方的压迫与强权,女性地位由此越来越低。但就是那样一个时期,我们仍然诞生了如武则天一般的领袖型人物。
其实有关武则天的身世来历和为什么要入宫,大家都已经在很多影视剧里看过了。虽然部分电视剧有所改编,但实际情况倒也大差不差。总之就是武则天作为才人被选送入宫,成了李世民的后宫嫔妃。
李世民是何等人物?大唐的开国有他很大的一份功劳,而且他也知人善任,治国有方,由此开创了一个盛世,带领了大唐在国际舞台上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可李世民作为一代政治人物,他为了基业,曾经能闹出一个“玄武门”,无论是政治头脑还是战略眼光以及观察身边的人等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面对武则天这么一个有野心的女人,难保他不会看出一些不好的预兆。
更何况那个时候有关女主武氏的传言也不见少。这些术士之言无疑成了悬在武则天脖子上的一把刀,但凡稍有差池,就会人头落地。毕竟当时的皇权可是不用讲任何道理的,只要皇帝察觉到了危机,随意安排一个非常轻微的罪名也能将人直接处死,天下人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也正是如此,袁天罡在大唐享有极高的地位,李世民都要敬重他几分,所以这句从袁天罡嘴里吐出来的预言也就更能引起帝王的注意。
好在这句话的指向性比较模糊,只是说了“武”,到底是姓武还是武将还是其他什么都是需要进一步验证的。术士的话又不肯全然透露,所以李世民虽然非常重视这句话,却迟迟无法精准定位,更何况当时的社会里谁也不会把这个能取代李唐的人和女性联系到一起。所以武则天的处境还不算绝境。
可是帝王之术素来都是宁肯错杀不肯放过,李世民心中想杀掉武则天的念头还是更强一些。还好这时李君羡的出现恰巧一一对应了这两条预言,一是李君羡是武将,而且有战功,而是李君羡小名“五娘子”刚好对应“女主”之言。李世民合计了一下,好像确实是李君羡的可能性更大。
而且古代男权社会,帝王这类贵胄多少还是对女性十分轻视的,再加上当时的武则天的示软示弱,李世民也就这样放过了她。
只是这个帝王当时十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保证自己在位的时候武则天不会出什么乱子,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李世民毕竟大了武则天快三十岁,再加上早年的常年征战和壮年的长期操劳,铁打的身子也承受不了。于是刚过半百,李世民就感觉到了身体的大不如前,在他最后的弥留时刻,这个多疑的帝王又想到了武则天,心里总觉得这是一根刺,自己活着能保证这根刺不扎着大唐基业,可是死了以后呢?
于是李世民把武则天叫到了跟前,并开口试探,说自己若是死了,武则天会有什么打算。武则天到底是聪明人,这时候答话不管是回答什么都一定要状似不假思索的快速说出,而且要说的毫无攻击力,这样才能打消帝王的疑虑。
武则天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人物,也正是这样敏锐的眼光和聪明的头脑,能让她在上千年的封建时期干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事。这不仅是说她一代女皇的身份,提拔寒门子弟、开创武举、轻徭薄赋、稳定边疆、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很多项都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标杆。当然,作为人,她也有自己的缺陷,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看古人是为了鉴今朝,学她身上可学的优点就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