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帝王,也挡不住岁月和疾病的侵蚀,朱元璋身患重病,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此时在他身边伺候的是年仅21岁的翁妃。
朱元璋看着她,问道:“愿意一直陪着朕吗?”
翁妃听到这句话,过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皇上这是要她陪葬啊!她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最后却只能说出一句“臣妾愿意”。
张美人和朱元璋有一个女儿,那就是宝庆公主,朱元璋病重后,他的子女都忙于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很少有人前去看望他,这让朱元璋对孤家寡人四个字有了更深的体会。
唯一经常前去看望朱元璋的便是宝庆公主。看着年幼的女儿,朱元璋担心如果让张美人殉葬,宝庆公主会变得孤苦无依,就这样,张美人成为了唯一没有为朱元璋陪葬的妃子。
在明朝,为皇帝陪葬的妃子,被称为“朝天女”。意思就是跟着天子一起升天,在天子死后继续服侍天子。
因此不仅是君王,包括大部分贵族在他们死后都会选择将自己的妻子,包括家里面的下人和士兵杀死为自己陪葬,以保证自己死后能够继续享受生前的生活。
秦朝时期,秦始皇在追寻长生不死失败后,曾经做出过一个决定,那便是让秦国所有的士兵在自己死后殉葬,跟随自己在天上继续征战。
当时秦朝的所有士兵加起来虽然没有上百万,但也有数十万,让这么多人为自己殉葬,可以说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如果秦始皇的这一决定最终得以实施的话,那么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
唐朝时期,殉葬这种制度已经被淘汰,为皇帝生下子女的妃嫔可以在皇帝死后继续留在皇宫里享受荣华富贵直到死去,而没有生下子女的妃嫔则会被送到寺庙出家,以此来避免她们在皇帝死后改嫁他人,影响皇家的名声。
可是,殉葬制度并没有在唐朝终结,到了明清时期,又再次流行起来,其中最为严重的便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在临死前,甚至计划让所有嫔妃殉葬。
首先,在临死前,她们的等级会得到提升,才人变成了美人,美人变成了嫔妃,嫔妃变成了贵妃。
其次,她们可以和皇帝一起得到后人的祭拜,也就是享受所谓的香火,这在古代人们的心里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说前面两种在我们今天看来都是虚名的话,那么最后的这种补偿,可以说说实实在在,甚至有些让人羡慕的好处了。
那就是她们的家人,尤其是父亲和兄弟可以得到封赏,到一些重要的机关任职,这对他们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步升天了。
锦衣卫千户是正五品衔,百户是正六品衔,最重要的是能世袭,这至少可以保证一家人三代做官。
那么,是谁决定了殉葬嫔妃的名单呢,如果皇帝生前下达了命令,那便是由皇帝决定。而如果皇帝没有安排,那么这个名单便会让皇后决定。
在皇帝去世后,所有的朝天女会被梳洗打扮后集中在一间大殿,大殿里面的房梁上已经准备好了很多白绫,她们在太监们的催促下,只能将白绫套在脖子上。
随后,太监一脚踢开凳子,她们便两脚悬空,在痛苦地挣扎中死去。
面对死亡人人都会恐惧,如果遇到怕死的嫔妃,就会有人帮忙,送她们上路。
而这些人的下场,往往比上吊更可怕,因为她们怕死的行为,会被看作是对已经去世的皇帝不够忠诚。
对于那些怕死的嫔妃,她们有的会被毒杀,甚至最恐怖的会被全身灌满水银而死。
虽然殉葬制度很不人道,但是在明朝,还是有很多人家愿意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宫里,希望她们能够被皇帝赏识,成为皇帝的妃子。
因此,在朝天女们殉葬的时候,可以说是有人悲伤有人喜,有的人为亲人的离去而悲伤,而有的人则为即将到来的荣华富贵而感到欣喜。
延续了数百年的殉葬制度,最终在明朝终结,明英宗下旨废除了殉葬制度,彻底结束了这一不人道的行为。
明英宗之所以废除殉葬制度,与他自身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明英宗被瓦刺人抓去之后,他的结发妻子也就是皇后,为了救他,用尽了自己所有的财产,并且因为思念他哭瞎了一只眼睛。
而且在他被弟弟囚禁的那段时间里,也是他的一群妃子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对他不离不弃,而且还为他生了一群孩子。
明英宗想到,在自己死后,对他情真意切的皇后,还有那些对他不离不弃的妃子们,都要为自己陪葬,心中不忍。为了保护她们,明英宗能想到的唯一方法便是废除殉葬制度。
明英宗废除殉葬制度以后,虽然殉葬这种行为在民间还偶有出现,但此后再无任何一位天子在死后让妃子殉葬,朝天女也就此成为了历史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