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室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多数时候都不过是表面文章,一旦涉及到最高权力之争,父子、兄弟之间的温情就瞬间被撕裂,有的会拼尽全力斗得你死我活玉石俱焚,有的则识时务的暂退一步,用妥协退让换取未来。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就是后者,当他面临亲哥哥海山重兵南下的危急时刻,就很识时务的把皇位拱手相让,换取一个太子之位。
01,武宗偏心的亲妈
大德十一年(1307)正月初八,元成宗铁穆耳驾崩,由于没儿子即位,暂时由皇后卜鲁罕监国称制。
三月初二,成宗的侄子、23岁的诸王寿山(即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的支持下,发动大都政变,囚禁皇后卜鲁罕和支持者安西王阿难答(忽必烈之子忙哥剌之子),自称监国摄政。(参见拙作:大都政变:元仁宗勾结宰相先发制人,卜鲁罕猝不及防大意失江山)
政变成功的寿山成为大都英雄,宁远王阔阔出(忽必烈庶子)、镇远王牙忽都(拖雷之子拨绰之子薛必杰儿之子)、诸王秃剌(察合台之子抹土干之子不里之子阿合马之子撒迪之子)纷纷劝进:罪人已经伏法,太子您是世祖皇帝曾孙,应该早正大位,以安人心。
心花怒放的寿山,此时并没有丧失理智、被胜利冲昏头脑、就觉得皇位舍他其谁,他想起手握重兵的亲哥哥怀宁王海山,压下对皇位的渴望,无比矜持的拒绝:你们怎么能这么说呢!罪人勾结后宫,妄图祸乱我家,我身为嫡系,清理奸邪是理所应当的,可不是为了觊觎神器,皇位应该由我哥怀宁王继承。
此时,对皇位势在必得的怀宁王海山,已经率军从驻地阿尔泰山来到上都,召集诸王勋戚齐聚上都,并处死支持卜鲁罕皇后的济南王也只里(合赤温之子按赤台之子察忽剌之子)。
在当时的元帝国,从身份、地位上,能够胜过怀宁王海山的,唯有晋王也孙铁木儿,但他才15岁,在年龄、资历乃至名望上,都比不过已经27岁的堂兄海山,所以,说海山是当时元帝国最强大的宗王也不为过。
重兵在手的底气,足以让海山睥睨整个大元,所以他才敢直接处死三等金印驼纽位的济南王也只里。他听说柔弱的母弟寿山已经控制大都,在面对上都诸王们的纷纷劝进时,海山也推辞说老娘和弟弟都在大都呢,等召开了忽里勒台再说。
此时海山、寿山兄弟对峙的情况,恍如当年甘麻剌和铁穆耳兄弟相争的翻版。(参见拙作:被撤出太庙的元显宗:老妈偏心弟弟猜忌,因为结巴和皇位失之交臂)
按理说,政变是当弟弟的提着脑袋冒着生命危险发动成功的,胜利的果实似乎应该弟弟摘取,但是,身为嫡长兄的哥哥却手握重兵,对皇位虎视眈眈,有哥哥看着,弟弟也不敢贸然登基啊!
再说两都诸王,身在上都的,自然支持拥兵自重的哥哥海山;而身在大都的,协助弟弟一起扳倒当朝皇后,双方建立密切的关系,自然想和弟弟一起分权力蛋糕。
当妈的又是怎么想的呢?众所周知,答己是个不安分的女人,她和婆母阔阔真一样,由于和长子分开太久而母子感情疏离,更偏爱留在身边的孝顺小儿子,娘俩又有一起被流放怀庆的患难感情,答己自然希望柔顺的小儿子当皇帝。
于是,这个狡猾的女人就假托星相家推算两个儿子的星命,希望用星象来劝退海山。
答己的使者前往上都给海山捎话:儿砸!星相家占卜说了,你当皇帝会短命,只有你弟弟寿山当皇帝才长久,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们哥俩都是我亲生的,我绝不会偏心谁,可是儿砸!星相家的话你不能不重视啊!
海山闻言愤愤地对亲信康里脱脱说:我捍御漠北,勤劳王事十年,对国家有功,按次序还是嫡长子,皇位归我有什么疑问?何必拿星相家的话来忽悠人?脱脱,你先行一步去看看谁在中间搞鬼,我随后就亲率大军进京!
康里脱脱率先南下进京,海山也兵分三路,自己亲率西路军,诸王按灰率领中路军,床兀儿率领东路军,各领劲卒一万向大都进军。
才经历了大都政变的大元帝国上空,随着怀宁王海山拥兵南下,再次被剑拔弩张的气氛所笼罩,空气似乎都要凝固。
02,武宗识时务的弟弟
康里脱脱飞驰来到大都,去入见答己太后,告诉她:你大儿子率领大军已经向大都而来了。答己一听就慌神了,没想到大儿子如此混不吝,连星相家的话都不信。
不管她心中怎么想,在表面上还是一脸委屈地对康里脱脱诉苦:星命之说虽然出自阴阳家,但那是我对太子周思远虑,是老母亲对大儿子的深爱啊!我也就是说说而已,如今朝中奸佞已经被太子的弟弟铲除,宗亲大臣都商量好了,就等太子来即位,太子为什么不赶紧入京即位呢?
曾经劝进寿山当皇帝的诸王们,例如秃剌,也都急忙见风使舵向康里脱脱示好:臣等拥戴海山太子绝无二心。
眼看大哥还没进京,大家都纷纷改弦易辙,诸王寿山不由的柠檬了,特别是大德政变的真正幕后人、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一直保持沉默,并没有因为自己出头扳倒监国皇后,就力挺自己上位。
面对如此局面,寿山也不得不按下心中的不甘,一边派人去迎接哥哥海山,一边拉着老娘一起给康里脱脱说小话,希望他从中调和,免得海山太子受奸邪小人的离间,使他们母子兄弟骨肉相间、心生嫌隙。
康里脱脱胸脯拍得彤彤响,表示自己愿意协调三宫,绝不会让海山太子对亲妈和亲弟产生误会。
再说海山,行军来到旺兀察都(河北省张北县),在那里见到弟弟寿山派来的第一波使者,海山对使者极其傲慢,让使者捎信给老娘,叫康里脱脱的哥哥阿沙不花前来见他,别人来了没用。
识时务的寿山迅速让阿沙不花带着天子衣冠前往,还让阿沙不花为他美言:太子在大都监国以备他变,就等着陛下前来了。寿山这话也很狡猾,直接把自己定位为太子,也是变相提醒哥哥不要无视自己的功劳。
阿沙不花也是海山信任的人,他见到海山后,以万死保证太子寿山没有二心。海山这才“大悦”,解下自己的衣服给辛勤奔波的阿沙不花披上,并任命他为中书平章政事,军国大事并听裁决。在阿沙不花的请功下,海山又任命11个有功之臣为兵马指挥、直省舍人。
这时,阿沙不花的弟弟康里脱脱也赶到旺兀察都,海山在马轿中召他同坐,详细了解大都的情况,确定小兄弟不敢有啥小动作,海山才让阿沙不花回大都通知他妈、他弟,他回上都等着他娘俩。
海山这边率军返回上都,得到消息的寿山急忙和老娘打点行装,率领百官带着天子大驾前往上都迎接哥哥。
五月初二,答己、寿山母子和海山相会于上都,左右诸王也全部到会,海山下令废婶婶卜鲁罕皇后,流放东安州,随后赐死;又把阿难答、明里帖木儿赐死。
03,武仁授受兄终弟及
五月二十一,怀宁王海山在上都大安阁即位,是为元武宗。追封他早死的哑巴爹答拉麻八剌为皇帝,尊亲妈答己为皇太后,对群臣各种加封赏赐,就连弟弟寿山的奶妈李氏也封寿国夫人,奶公杨燕家奴为寿国公,特别给弟弟作脸。
还为了酬谢弟弟的靖难之功,在六月初一,武宗舍弃自己的儿子,册立弟弟寿山为皇太子;六月初二,就在旺兀察都之地营建中都城。
六月初五,武宗追尊老父亲为元顺宗昭圣衍孝皇帝,追尊叔父成宗为钦明广孝皇帝,一起升祔太庙,让自己没当过皇帝的爹居于皇帝叔叔之上。
为了进一步打击卜鲁罕皇后,武宗又追尊成宗皇后失怜答里为贞慈静懿皇后,升祔太庙配享成宗。
六月二十七,武宗晋封五等王的叔祖宁远王阔阔出为一等宁王;七月初一,晋封诸王秃剌为一等越王;十一月,晋封镇远王牙忽都为楚王。
按制度,只有大汗皇帝的嫡子、嫡孙才可以受封一等金印兽纽王,嫡次子、庶子以及拖雷系其他宗王,才能受封二等金印螭纽王,成吉思汗诸弟家族的宗主可以封三、四、五等王,驸马家族封六等王。
成宗即位后,也比较严格执行以血缘亲疏为主的封王原则,只是给自己女婿阔里吉思破例封了二等王;但到武宗时代,为了拉拢贿赂宗亲,开启大肆滥封之风,不管嫡庶、亲疏,只要皇帝认为你有功,就可以封一等王,甚至取得设立王傅府的资格。
从武宗即位、尊母为太后、仁宗之立太子,就形成武宗朝特有的三宫政治,武宗的帝党,仁宗的太子党,以及隆福宫太后答己的后党(至大元年三月又为答己营建兴圣宫),皇帝圣旨、太子令旨、太后懿旨同时颁行,几乎具有相同的效力,这种情况下,武宗朝的政治就此沦为多头政治,其中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
04,猴格说
元武宗并不是后世印象中就知道沉溺酒色的武夫,他具备皇帝应有的政治素养,他明白皇位能够花落他家的缘故,宰相哈剌哈孙可是大功臣。
他不是皇帝时,结交宰相当助力,等他当上皇帝时,就发现中书权利过大的宰相对皇权的威胁,所以,尽管哈剌哈孙对他的上位立下大功,他还是要把功高震主的哈剌哈孙换掉。
在武宗即位不到两个月,还没有回大都时,七月十一,哈剌哈孙就被踢出京城,去新设立的和林行省当左丞相,与月赤察儿搭档去了,并死在次年闰十一月。
除了哈剌哈孙,亲弟弟太子寿山的功劳也不容小觑,如果不是寿山抢先发难,扳倒猝不及防的卜鲁罕、阿难答政府,控制大都,拥兵南下的海山就要对上比他还有功勋、还有资历的安西王阿难答。
在海山勒兵南下的时候,阿难答必然也要调集他的军队入京,和上都的海山交战,两都之战的就要提前上演了,阿难答对战海山,讲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他俩真打起来,漠北的少年晋王来坐收渔翁之利也不是不可能,那就真的要改变历史了。
所以说,太子寿山的功劳也是无可比拟的,他被立为太后后,还同时出任中书令兼领枢密使,后来尚书省成立,又任尚书令,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身边还聚集了不少儒士,比如李孟、张养浩、曲枢、阿里海牙等等,总揽全国军事、民政、财政大权,成为大元另一个政治中心。
武宗为了消除太子党的影响,争夺更多的政治资源,他在登基第二天就下令营建中都,还质疑弟弟最信任的老师李孟挑拨他们兄弟关系,迫使李孟逃匿,太子也不敢为李孟讲话。
除了赶走李孟,至大二年(1308)正月,越王秃剌有罪赐死;至大三年(1309)二月,宁王阔阔出谋不轨,九月被流放高丽。
即便十月以皇太后答己受尊号大赦天下,阔阔出的余党都被赦免,阔阔出也没免罪,直到仁宗即位后的皇庆元年(1312)九月召回。
当初劝进仁宗寿山的三位留名史册的亲王,唯有牙忽都置身事外,而武宗整治阔阔出和秃剌时,正是牙忽都参与镇压并审查,还为此得到武宗的赏赐,可见牙忽都机灵的投靠武宗,才免于祸。
不过,至大四年(1311)正月,武宗驾崩,三月,仁宗即位,大概在九月以后,楚王牙忽都就消失在史籍中,不知道他的死亡和仁宗有关系没。
在清洗太子势力之余,武宗又另立尚书省,架空中书省,让尚书省成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把中枢大权掌控在手心。
同时,武宗深知自己能够上位还得益于自己有兵权,自然不愿意再出现威胁自己家帝位的潜在势力,所以对漠北也进行大改动。
七月十一,罢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设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及和林路总管府,并在称海城设置称海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分治漠北地区,特别任命重臣月赤察儿为中书省右丞相,以哈剌哈孙为左丞相,此后也不再派宗王出镇总领漠北诸王。
如果武宗活得久一点,在哥哥面前蛰伏起来的仁宗,的确有很大概率是即不了位的,历史也会是另一个走向了。
客观地说,元成宗的能力以及性格不如大哥甘麻剌,那么,仁宗的能力和性格也不如哥哥武宗海山,但问题是,历史选择了他们而抛弃了后者,这,也是大元朝的宿命吧!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元史、元岭北行省建置考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如果觉得写得还行,就点个赞推荐一下下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