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登基后,将建文帝的心腹大臣黄子澄、齐泰等人诛杀,其中下场最惨的就是方孝孺了。他因为不肯屈服,还当场痛骂朱棣,结果被诛灭十族。然而我们都以为方孝孺下场最惨,其实有个人结局比他还惨。
这个人叫做景清,小时候的他被称为神童。据说有一次他向同学借书,同学说这是“家传秘书”,只肯借给景清一晚。第二天同学让他还书,可景清却说这书是自己的,于是二人就去找先生理论。
到了先生跟前,景清说这是自己的“家传秘书”,他从小就背得滚瓜烂熟,更是随即不慌不忙,将整本书背了出来。先生又叫同学背,可是同学支支吾吾,一句都背不出。最后先生便将书判给景清,不过景清当场就将书还给同学,并且道出实情。先生认为景清有大才,将来必成大器。
洪武二十七年,景清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来他得到朱元璋的赏识,被任命为左佥都御史。建文帝登基后,又任命他为北平参议,景清也因此结识了,在北平就藩的燕王朱棣。
朱棣时常和景清交谈,认为他言论清晰有条理,所以很赏识他。景清通过了解也得知,这位王爷具有治世之才,两人一时间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一年后,景清又被升任为御史大夫。
此时朱棣已经起兵靖难,他攻陷南京后,将黄子澄等人一一诛杀,但没有伤害景清这位“老友”。朱棣登基后,让景清继续担任御史大夫一职。然而有一天,景清却想趁早朝之际,行刺朱棣。
景清深受朱棣器重,当时两人在北平的关系也很好。为何如今景清却趁早朝要行刺朱棣呢?
其实建文帝任命景清为北平参议,主要目的是让他去北平做卧底。所以当时表面上,景清与朱棣的关系很好,但暗地里,他却将北平的消息传递给建文帝。不过朱棣行事很谨慎,景清得到的情报并不多,他也只能继续与朱棣虚与委蛇。
当朱棣登基,选择重用景清的时候,朝中很多人都看不起景清,说他言行不一,是个伪君子。但景清并不放在心上,他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那就是替建文帝,铲除朱棣这个篡位的乱臣贼子。
然而景清是个文官,可以说是手无缚鸡之力,想要对付久经沙场的朱棣谈何容易。想来想去,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决定趁早朝,带把匕首去行刺朱棣。史书记载:
“一日早朝,清衣绯怀刃入。”
在上朝之前,钦天监送来急奏说:
“异星告变,光芒甚赤,急犯帝座。”
所以朱棣上朝之时,特意有所准备。景清从来没杀过人,要行刺这么大件事,难免有些紧张,因此引起朱棣注意。
早朝刚刚结束,景清突然扑上去,想要刺杀朱棣,结果当即被左右拿下。朱棣质问景清这是要干什么,景清说:
“吾为故主报仇耳,可惜不能成事!叔夺侄位,如父奸子妻。尔背叛太祖遗命,真乃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朱棣听后勃然大怒,随即命人将景清的牙齿打落,还割了他的舌头。但景清仍不肯屈服,他用口中的鲜血喷向朱棣的脸,朱棣便下令将其施以“磔刑”,并灭九族。
或许有人会说,只是灭九族,这结局并没有方孝孺惨啊,但实际上,灭九族只是一个说法罢了。
景清被处以磔刑,不仅被剥了皮,腹中还被塞满茅草,并挂在长安门示众。他的族人几乎被斩尽杀绝,就连老师、亲戚、朋友、学生都无一幸免,一时间血流成河。
这一次的连坐刑罚,被称为是“瓜蔓抄”,受到株连的有数百人,仅仅只有几户人,因为隐姓埋名逃过一劫。这次事件,被称为“天下奇冤”。所以名义上是株连九族,但实际与灭十族没有分别。
直到宣德年间,明宣宗才为方孝孺、景清等人平反。朝廷下诏为其追封,谥号“忠烈”。之后明宣宗还下令,在各地儒学为方孝孺、景清等建祠纪念。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