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大明朝,但朱元璋认为,天下未定,暂时不急着分封功臣,等北元、巴蜀、南粤等地纷纷平定之后,到了洪武三年,朱元璋才开始分封大臣。其中,排在功臣榜第一列的6个人,并称为“开国六公爵”,包括李善长、徐达、常茂、冯胜、李文忠、邓愈。这6人中,李文忠最为特殊,因为李文忠不仅仅是开国大功臣,而且还是朱元璋的亲外甥。
李文忠,乳名保儿,他的父亲名叫李贞,母亲是朱元璋的二姐。在李文忠12岁的时候,家中瘟疫横行,战乱不止,李贞带着李文忠四处逃难。听闻朱元璋在滁州,便来投奔,差点死在路上。见到朱元璋后,昔日的苦难亲人见面,倍感亲切,抱头痛哭。
对此,《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公主卒,其父携文忠走乱军中,几不能存。至是,闻太祖驻兵滁阳,皆来归,太祖喜甚。文忠年十二,牵上衣而戏,太祖涕曰:“外甥见舅如见母也。”
这里除了说李文忠和父亲投奔舅舅朱元璋外,还讲了一个细节。就是李文忠因为年幼(12岁),见到朱元璋时,牵着朱元璋的衣服调皮,感觉非常亲切。朱元璋流着泪说:“外甥见到舅舅,就像见到他已故的母亲一样!”
朱元璋对李文忠确实也不错,不仅把他当做自己的亲儿子来教育,而且对李文忠更是充满期望。李文忠19岁是,做了朱元璋的“舍人”,相当于朱元璋的贴身秘书。当时常遇春在皖南求援,朱元璋手下无将可派,李文忠自告奋勇,带领5000亲兵驰援池州,成功击败当时著名的枭雄赵普胜,一战成名。此后和邓愈、胡大海等名将从皖南进入浙江,收建德,然后击败了另一位元末猛将杨完者。从此后,朱元璋开始逐渐对李文忠委以重任,李文忠屡战屡胜,立下赫赫战功。
李文忠在后来灭陈友谅、降张士诚以及平定江南、北伐蒙古等战役中,都立下大功。洪武三年,李文忠作为徐达的副将北伐蒙古,星夜奇袭,直捣元昭宗的老巢,一战俘虏元军近4万人。回京后,朱元璋亲自在奉天门迎接,然后开始分封功臣,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位列“开国六公爵”之一,尊荣无限。很多人认为,李文忠之所以能位列公爵,是因为他和朱元璋的甥舅关系,其实不是这样的,李文忠的功劳,本就可以和邓愈等人并肩,位列公爵的确名副其实。
李文忠在洪武中期,更加受重用。洪武十二年,李文忠掌管大都督府监领国子监事,这个官职是武将之首,更是主要文臣之一,可以说地位不亚于宰相胡惟庸。但接下来,李文忠却遭遇“滑铁卢”。次年,发生了“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朱元璋借着胡惟庸谋逆的名义,大肆牵连,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李文忠连上两道奏折,劝朱元璋不要株连太多。朱元璋把李文忠的奏折束之高阁,不予理睬。
李文忠见自己的奏折无效,便第三次上奏,言辞犀利,直指朱元璋拉杀无辜,伤国元气。朱元璋看完李文忠的奏折,说了一句:“小子忤逆,不杀不足震慑诸臣!”朱元璋怒不可遏,要当场拔剑杀掉李文忠。此时马皇后闻之,连忙来到殿前。朱元璋一看,马皇后竟然穿着一件十分陈旧、而且打着很多补丁的衣服,朱元璋表示诧异,马皇后说:“这件衣服是我嫁给你之前,仅剩的一件旧衣服,每每看到它,都能想起许多往事。”朱元璋听完,湿了眼眶说:“我昔日亲人十余口,如今也仅剩文忠一人,他若不是我外甥,我必杀他!”说完,罢免李文忠的官职,让他回家闭门思过。
4年后,李文忠病逝,朱元璋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配享太庙。李文忠在明朝历史上,虽然功勋不足以和徐达相媲美,但功劳能超过李文忠的,也确实没几个。再加上他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地位很高。若不是马皇后用一件旧衣服,成功引起朱元璋的念旧之心,明朝的李文忠,可能就变成了一个“逆臣”了。但历史的车轮仿佛已经注定,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上的表现,成功地将李家拉进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