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王朝中贵为九五的皇帝是人人都想觊觎的位置,但在明朝偏偏就有这样一个人,多次面对近在咫尺的皇位视而不见,反而选择激流勇退。
这个曾多次接近皇位的人便是大明襄王朱瞻墡,他历经了大明六朝帝王,在波诡云谲的权力斗争中始终明哲保身,最终安享晚年得以享受藩王的最高礼遇。
朱瞻墡的父亲是仁宗朱高炽,十八岁时受封襄王,按大明朝的传统,皇子在被封王爵后就要回到封地,但因为朱高炽对其宠爱有加,所以就暂时让他留在了京城。
本来朱瞻墡以后的人生可能就是在京城花天酒地,一直当自己的逍遥王爷,但父亲朱高炽在登基不到一年便与世长辞了,这时太子朱瞻基还在南京处理国政,京城一下子就陷入到群龙无首的状态。
太子朱瞻基一时半会无法回京,皇帝朱高炽又突然驾崩,汉王朱高煦见此机会又开始蠢蠢欲动,面对此种局面朝中张太后作出了两个决定,一是秘不发丧,派人送信让朱瞻基立刻回京,二是让朱瞻墡监国治理朝政。
朱瞻基有惊无险地回京后,朱瞻墡也主动交出了权力,可没曾想,他不贪恋权力,权力却又主动找上了他。朱瞻基刚刚登基,汉王朱高煦就造反了,不得已下皇帝朱瞻基又外出京城去平叛了,朱瞻墡只得又当了一回监国。
朱瞻基平叛回京后,朱瞻墡也结束了监国生涯前去封地就藩。这时朱瞻墡作为一个王爷,怎么看也与皇位再也无缘了吧,可惜历史偏偏就是那么奇妙。
朱瞻基在即位十年后就去世了,这时太子朱祁镇才是个九岁的孩子,于是有些大臣就纷纷上书称,主幼国疑,应该寻找一个年长有能力的人来当皇帝,而襄王朱瞻墡已过而立,又有过监国的履历,选他是再合适不过了。
面对这种情形,张太后站了出来,直接称年幼的朱祁镇为新天子,向群臣明确了自己的立场,这让群臣也不好再说什么,朱祁镇这才顺利登上皇位。
远在封地的朱瞻墡听闻此事心生惶恐,急忙给朱瞻基上了一道奏折,言称自己无才无德,不能当这个皇帝。等奏折到达京城时,这时朱祁镇已经顺利登基一个多月了,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一转眼又是十几年过去了,此时的朱祁镇已经长大成人,作为一国之君的他心中渐生豪气,就想学着祖辈征战漠北,行封狼居胥之功绩。
但朱祁镇自身技术水平实在太菜,一出征就被瓦剌军在土木堡给活捉了。这下大明朝又瞬间没了皇帝,而且得胜的瓦剌军气势汹汹,已经快要兵临北京城下了。
在这危机时刻,大明朝的群臣们最关心的问题不是被俘的朱祁镇的安危,而是谁来做大明朝的新皇帝的问题。这时群臣又想到了远在封地的朱瞻墡,而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也认为朱瞻墡可当大任,就立旨召见朱瞻墡回京登基。
面对孙太后的邀请,朱瞻墡再次选择明哲保身,他上书孙太后言称,皇帝朱祁镇还有儿子和兄弟,按照礼法应该是先从他们里面选,而不是选自己,并且请求立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帝,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监国。
既然朱瞻墡不愿意,那孙太后和群臣就开始挑选新的皇帝人选,众人选来选去,最后决定支持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当皇帝,就这样朱祁钰成功登基,是为景泰帝。朱祁钰登基后,和于谦组织军队击退了瓦剌的入侵,成功让大明朝度过了这次的危机。
瓦剌抓了朱祁镇后,一直想利用这个他的皇帝身份好好敲诈一笔,但大明这边就是不买瓦剌的帐,直接宣布朱祁镇升任太上皇,皇帝身份作废。
几番敲诈后瓦剌眼见一点好处也捞不到,就把朱祁镇又放了回去,而瓦剌的这一举动也给大明的皇权争斗带去了不小的麻烦。
战神朱祁镇归来后,景泰帝朱祁钰就把他软禁了起来,以防他觊觎皇位,并且还将废掉了原来朱祁镇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但朱见济当了太子不久后就夭折了,而朱祁钰没当几年皇帝也陷入到了重病状态,这种情形下,群臣又想起了远在封地的朱瞻墡,不过重病中的朱祁钰并未同意此事。
而被幽禁中的朱祁镇在得知朱祁钰病重后,便觉得有机可乘,就联合党羽发动了夺门之变,成功登基称帝。
朱祁镇重新登基后,便开始了对官场进行了场大清洗,诸多景泰朝的大臣都被下狱,就连力挽狂澜的于谦也惨遭杀害,这次又卷入皇位风波的朱瞻墡自然也受到了牵连,被朱祁镇召见入京。
不过朱瞻墡利用两招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一是翻出了之前写给孙太后写过的奏章,表示自己曾经拥护过朱祁镇的儿子称帝,二是在接到朱祁镇的进京邀请后没有耽搁便立刻出发了,到了京城也表现地安分守己,不出门走动也不见任何大臣,这才人朱祁镇对他放下了戒心。
朱瞻墡回封地后,朱祁镇每年都会都会派人探望,到了朱见深即位后也同样如此。1478年,这位大明的藩王朱瞻墡走完了他的一生,终年七十三岁。
上古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明有藩王朱瞻墡三遇皇位而不争,或许是朱瞻墡早已明白皇位争斗的残酷与险恶,一旦陷入其中不成九五之尊便是阶下囚徒,所以才选择屡次明哲保身的做法。
如果当初朱瞻墡在面对年幼的朱祁镇时选择更近一步,或许也就没有后来的土木堡大败,大明朝的国运也就不会被打断。当然这也是事后诸葛亮的看法,毕竟历史是没有假设和如果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