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驾崩后,突然一群内侍闯进郭贵妃的寝宫,冷冷地说道:“奉皇上遗诏,赐郭贵妃自裁殉葬!”郭贵妃浑身一颤,嚎哭道:“我若随先帝而去,那三个孩儿怎么办?”
郭贵妃所说的三个孩子就是:朱瞻垲、朱瞻垍、朱瞻埏,而这时的朱瞻埏年仅7岁。明朝自朱元璋起,虽然重启殉葬的恶习,但也不是全部妃子都要殉葬的,也有免除对象的。
比如,当初朱元璋驾崩时,因宝庆公主年仅三岁,需要照顾,朱元璋就赦免了宝庆公主的母亲张美人。因此,张美人便成为朱元璋驾崩后唯一不用陪葬的嫔妃。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勋贵之女,因家族的功劳,也可免除殉葬。
而郭贵妃正好同时满足这两个免殉葬的条件,他既有7岁的儿子需要抚养,又是勋贵郭英之孙女,然而规矩是人定的,就自然会有人来改。而改动这个规矩的人,可能性最大的人应该是张皇后。
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而且她的母亲是明朝功臣徐达之女徐妙云,再加上朱高炽本人勤读书,仁孝,所以他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朱元璋曾评价他有“君人之识”。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高炽便被封为燕王世子,他的结发妻子张氏(张皇后)便被封为燕世子妃。朱棣夺位成功后,于1404年,把朱高炽立为皇太子,张氏被册封为皇太子妃。
朱高炽成了太子,后宫的女人自然会增加,年轻漂亮的郭氏就是朱高炽的后妃之一。郭氏,是明朝开国功臣郭英的孙女,而郭家一门在洪武朝可是达官显贵、皇亲国戚,郭兴、郭英都是侯,妹妹又是朱元璋的宠妃郭宁妃。
郭氏不仅家族力量强大,还年轻漂亮,比朱高炽足足小了14岁,所以深得朱高炽的宠爱。在朱高炽的宠爱下,郭氏一连给朱高炽生育了三个儿子:1409年生第八子朱瞻垲、1411年生第九子朱瞻垍、1417年生第十子朱瞻埏。朱高炽爱屋及乌,对郭氏的三个儿子也格外宠爱。
而张氏则是指挥使张麒之女,论家族势力,和郭氏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张氏的只是年龄和朱高炽相近,当初选妃时,正合适,所以占了先机。正是这个原因,所以郭氏、张氏两个女人就斗起来了。
皇帝后宫的斗争,自古以来都毫不逊色皇子之争、朝臣之争,因为他们和皇子、大臣相互牵连,有着利益绑定。张氏身为太子妃,身份尊贵,而且有“好圣孙”朱瞻基做后盾,所以看不上郭氏;而郭氏,又仗着自己的家族势力,和朱高炽的宠爱,总要和太子妃争个高低,也想坐坐太子妃的位置。
两个女人明争暗斗,只因朱棣、朱高炽都在世,也不好闹出大风浪。但该来的总会来,1424年七月十八日,六十五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突然病逝。朱棣去世后,朱高炽登基为帝,太子妃张氏为皇后。
在太子妃张氏被封为皇后的同时,郭氏也被封为贵妃,和皇后只有一步之遥。而且,朱高炽在册文中这样写道:“咨尔郭氏,毓自勋阀,选嫔春宫,柔顺靖恭,齐庄静一,进退谨珩璜之节,雍容著诗礼之华,比德古先,尔有葛覃勤俭之美,致恭夙夜,予有鸡鸣儆戒之资。宜升褕翟之荣,以冠轩龙之贰。特封尔为贵妃。”
从册文内容可以看出,朱高炽对郭氏有多么的喜爱,如果朱高炽能多活几年的话,郭氏保不准会哄得朱高炽废后,改立自己为后。但出人意料的是,正当郭氏沉浸在朱高炽的宠爱之中时,朱高炽在皇位上坐了不到一年,就一命呜呼,突然猝死。
朱高炽死后,按照明初制度,共有5位妃子被选为殉葬名单,而郭贵妃是第一个被殉葬的,也是五位殉葬妃子中,背景最强大,同时又有孩子的妃子,而其余四位殉葬的妃子都没有子女,正符合明初的殉葬制度。
郭贵妃家世显赫,十分受宠,而且有三个儿子,按制度不应殉葬。而且朱高炽死的突然,来不及下遗嘱,所以应该不是朱高炽下令她殉葬的。
最有可能的应该就是这时已经升级为太后的张皇后。朱高炽在世时,郭贵妃一直和张皇后争宠,他的三个儿子都被封为亲王,其中儿子朱瞻垍,深受朱高炽的宠爱,赏赐是其他皇子的两倍。
这个场景和当初戚夫人仗着刘邦的宠爱,和吕后争宠,甚至劝说刘邦易储,改刘如意为太子差不多。虽然戚夫人没成功,但历史上被废后、废太子的例子太多了,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就是成功顶了原太子刘荣的位置,想必张皇后和朱瞻基都感觉到了这种压力,如果朱高炽多活几年,这种事情很可能会发生。
所以,郭贵妃之所以成为特例,被选为头号殉葬者,应该就是走了戚夫人的覆辙。《万历野获编》也质疑是“岂衔上恩,自裁以从天上耶?”所以,郭贵妃殉葬的真实原因,应是生前和张皇后争宠争,张皇后升级为皇太后以后,就逼着郭贵妃殉葬,让历史惨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