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亡:崇祯皇帝、李自成、吴三桂谁的责任最大?

明亡:崇祯皇帝、李自成、吴三桂谁的责任最大?

作者:我方特邀学者风飘石

一:回天无力崇祯帝

崇祯皇帝登基的时候,大明王朝虽然没有了洪武、永乐年的强盛,但也没有到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程度。有学者分析认为,自“隆庆新政”到崇祯年间,海外流入大明朝的白银总数多达三亿三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可以说,隆庆朝和万历朝前十五年是明王朝的国运中兴时期。

然而,一个强大的帝国何以在短短的数十年间灰飞烟灭,大好河山拱手相让与满清呢?有说是因为崇祯皇帝平庸无能;有说是因为李自成有勇无谋;也有说是因为吴三桂卖国求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崇祯皇帝是大明朝的“瓢把子”,他的责任自然是不可推卸的。但是,在大明一朝,除了太祖朱元璋以外,恐怕要数崇祯皇帝的工作责任心最强了。他的前任天启皇帝是一个优秀的木匠,但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直到生命垂危的时候才满心的懊悔,深感对不起列祖列宗和全国人民。

天启七年的一天,天启皇帝拉着崇祯皇帝的双手含着眼泪说道:“吾弟当为尧舜。”然后怅然而逝。十七岁的崇祯皇帝跪在哥哥的床前,深感重任在肩,决心要做一个挽大明于将倾,救生民于水火的一代圣君。于是,身怀兼济天下之志,中兴大明之心的崇祯皇帝,迅速掀起一场帝国大改革:清除阉党,起用忠良,裁减冗员,增加赋税,巩固边防。真可谓大刀阔斧,轰轰烈烈。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写过一本叫《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书。在这本书里他写下了一句传世名言:“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就是它开始改革的一刻。”崇祯皇帝掀起的正是这样一场不合时宜的改革。他简直就是在用一把杀猪刀去做一台没有麻醉的手术。这场改革的最大成果是改出了一个李自成,付出的代价是使大明帝国痛死在手术台上。这是我们这个国家政治医疗史上最大的一次医疗事故。为了逃避责任,作为这台手术的主刀者,崇祯皇帝也为自己拙劣的“医技”而引咎自杀。

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崇祯八年,农民军攻克明朝中都凤阳,掘朱元璋皇陵。崇祯皇帝走出了令他的自尊十分难堪的一步:第一次颁布“罪己诏”,向天下臣民首次承认,朝廷的政策失误,及天下局势的险恶。此后又于崇祯十年、崇祯十五年、崇祯十六年、崇祯十七年再下“罪己诏”向天下臣民检讨自己的过失。最后,在大顺军攻入北京的时候,命付三丈白绫以谢天下。

二:官逼民反李自成

李自成是延安府米脂(今陕西省米脂县)人。因世代养马,有些祖传的经验,十九岁的李自成便在银川的一座驿站里负责管理马匹,也算是吃着皇粮。李自成得了这样一份官差自然是心满意足。

只因崇祯皇帝苦命,上任伊始便碰到一个死缠烂打的皇太极,骑着马风一样地来去无常,搞得辽东边境不得安宁。西北地区又连年干旱,老百姓都不肯种地(种也是白种,有种无收),专爱杀官劫财。崇祯皇帝既要攘外又要安内。百分之八十的财政收入都用着军费,还是捉襟见肘。崇祯二年,刑部给事中刘懋急皇上所急,建议裁撤驿站,说是每年能够节约八十万两白银。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崇祯皇帝立即批准。银川驿站恰在裁撤之列。就这样,李自成失业了。

失业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诏书上说得很清楚,裁减冗员是为了节约开支补充军费。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李自成只好卷起铺盖,回了老家自谋出路再就业。可见得李自成也算得上是一个模范青年。回家后他向一个姓艾的举人借了银子做生意。但因为世道离乱,官匪一家,一路上关卡重重,屡遭盘剥,生意十次九亏。到了年底无钱偿债,艾举人便将他告到米脂县衙。

本来这只是债务纠纷,但是米脂知县晏子宾想必是得了艾举人的好处,便将李自成“械而游于市”。这对于一个曾经吃过皇粮,多少还有些身份的血性青年来说,自然是奇耻大辱。雪上加霜的是等他坐了几个月的黑牢出来,老婆韩氏又与他人勾搭成奸。李自成忍无可忍,怒杀艾举人和韩氏。两条人命在身,走投无路的李自成被迫投了农民义军。

崇祯年间所谓的农民义军,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些草莽流寇。他们杀官劫富为的只是填饱肚子,毫无什么政治目标可言。什么“神一魁”、“过天星”、“独头虎”、“小红狼”,还有什么“不沾泥”、“鞋底光”、“三只手”、“一片云”等等,单从这些首领的绰号来看,你就知道都是些什么队伍。

李自成开始是投到“不沾泥”的手下。这支队伍的革命理想,显然只满足于做个来无影去无踪的土侠。李自成必竟是读了几年书的文化人,觉得在“不沾泥”的手下不会有什么出息。今天打劫脚“不沾泥”,说不定明天就要人头沾泥。后来就投了闯王高迎祥。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于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发兵百万东征。所谓“东征”,其实也是虚张声势。檄文上虽然大喊要“诛灭昏君”,而真实的战略目标只是为了扫清西安周边的威胁。号称的百万大军也只有区区六万民军。想不到的是明军守将望风而降。大顺未出山西,即收降明军十万余人。十万降军杀之失信,放之成敌,收之难养,成了李自成的心头之患。

胜利者李自成像一个失败者一样开始向崇祯皇帝求和,第二道檄文还吹捧崇祯皇帝“君非甚暗”,再也不提“诛灭”一词,只要求崇祯皇帝禅位自降为藩王,把钱交出来就算了。要钱要位都没有,要命有一条!崇祯皇帝自然是坚决不答应。

李自成骑虎难下,只得硬头皮继续“东征”,这一打就打到了北京城下。崇祯皇帝难过,李自成更难过。大顺的口号是“均田免粮”,这吃的穿的用的从何而来呀?李自成便向崇祯皇帝送去了第三道檄文,建议崇祯皇帝接受他投降,只要承认他的“顺王”地位,把山西、陕西封给他做藩国,并给他提供粮饷就行了。你看,李自成虽然兵临城下,就差没给崇祯皇帝磕头了。

而执拗的崇祯皇帝,就是不肯答应,结果把李自成逼进了北京城。

三:引清入关吴三桂

历史记载,进北京后,李自成吩咐手下大将刘宗敏,向大明遗臣“拷饷”。所谓“拷饷”就是以筹饷为名大肆勒索。这件事情是事实存在的,原因就是大顺军占领北京后,得到的实际上只是一座空城。想不到大明王朝家徒四壁,几十万大军要吃要喝,“拷饷”不得不为。

至于说铁匠出身的刘宗敏利令智昏,竟然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抓来“拷饷”,同时还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使吴三桂“冲冠一怒”。这些事情,都是在吴三桂时反时复的过程中发生的。

当时,吴三桂手上有一支战无不克的铁骑部队。李自成进北京的时候,吴三桂正在入京勤王的路上,走到永平便得知崇祯皇帝煤山自缢的消息,感到明朝大势已去,便有“决意归李”之心。他率领所部继续西进,虽然沿途大张告示,宣称要进京“朝见新主”。但此时江淮的大部分地区,还在明朝地方官员和各地亲王的控制之下。关外的满清军队也是厉兵秣马虎视眈眈。此时的吴三桂举棋不定,正在玩“在三颗鸡蛋上跳舞”的游戏。

是吴三桂的狡诈让李自成失去了耐心,发兵讨吴,并且大败吴三桂。吴三桂在兵败之时惊闻老父也在“拷饷”之列,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走投无路,只得献山海关,引清兵入关,将李自成的大顺军赶出了北京城,从此青史留下骂名。

满清亡明,崇祯皇帝、李自成、吴三桂谁的责任最大?其实再怎么讨论,最终只得个掩卷叹息,只想说,大明,可惜,可惜。

更多历史解密,请关注微信我们爱历史(ID:his-tory)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米脂,什么,崇祯,不沾泥,李自成,吴三桂,皇帝,天下,大明,改革,观点评论,崇祯,李自成,吴三桂,崇祯皇帝,刘宗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米脂,什么,崇祯,不沾泥,李自成,吴三桂,皇帝,天下,大明,改革,观点评论,崇祯,李自成,吴三桂,崇祯皇帝,刘宗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米脂,什么,崇祯,不沾泥,李自成,吴三桂,皇帝,天下,大明,改革,观点评论,崇祯,李自成,吴三桂,崇祯皇帝,刘宗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