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不事生产,直到70岁还一无所获,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了。但他仍然扛着鱼竿,用直钩钓鱼,每天空手而回。妻子忍无可忍,大骂:“你这么大岁数了,仍不思进取,这辈子跟了你算是瞎了眼,今天必须走。”姜子牙家世显赫,但他的出身却很低微。他的先祖曾做四岳之官,因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子孙受过封赏,但到了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
但姜子牙自幼饱读经史,自始至终都在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能为国家施展才华。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姜子牙虽然有冲天之志,但一直没有遇到赏识他的君主。据记载,姜太公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也曾在商朝当过官,但因为他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弃官而走,后来隐居在陕西渭水河边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隐居归隐居,可人活着总是要穿衣、吃饭,需要物质基础的,为了生存下来,姜子牙干过很好行当。如《尉缭子》说:“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棘津。”汉代刘向的《说苑·尊贤》也说:“太公望,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就是说,姜子牙到在垂暮之年,为了生存还在棘津做卖吃食的小贩(类似现在的路边摊主),在朝歌当过屠夫。甚至,还有说法认为姜子牙入妇家做了赘婿,后因不擅生计被老妇逐出家门。总而言之,姜子牙在70岁之前,仍然为了糊口而发愁。姜子牙的贫穷是人为的因素,因为他不愿做商朝的官,他一直在寻找明主。后来,他注意到了姬昌,为了取得姬昌的注意,他经常在小河边用不挂鱼饵的直钩,装模作样地钓鱼。姜太公整天钓鱼,而且还是直钩,每日一无所获,本来就很拮据的生活,更加难以维持了,日子长了,家里的生计也就发生了问题,穷的都揭不开锅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的妻子马氏实在受不了了,跟他过了一辈子的穷日子,没想到老了老了,竟然混到断炊的地方。妻子马氏指着姜太公一顿臭骂,骂他没有出息,整天拿着个破鱼竿钓鱼,又一条鱼也带不回家,不愿再和他共同生活,下定决心要离开他。姜子牙劝妻子说:“我有朝一日一定会得到荣华富贵,你千万不要离开,不然到时后悔莫及。”妻子马氏见姜子牙已经70岁了,还一无所成,哪里肯信他,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不料,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姜子牙所料。不久后,周文王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而姬昌这次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便请他辅佐自己,尊他为太师。姜子牙用自己平生所学,迅速帮周文王吞并周边诸侯,建立霸业。周文王去世后,又帮助周武王联合各诸侯攻灭商朝,建立西周王朝。功成后,姜子牙被册封为齐侯,定都于营丘,尊荣是其他诸侯无法比拟的。马氏见自己刚离开姜子牙不久,他就大富大贵起来,后悔不已。便找到姜子牙请求恢复夫妻关系。姜子牙没有多说,只是把一壶水倒在地上,叫马氏把水收起来。马氏赶紧趴在地上去取水,但只能收到一些泥浆。姜子牙冷冷地对马氏说:“你已离我而去,就不能再合在一块儿。这好比倒在地上的水,难以再收回来了!”这就是成语“覆水难收”的来历。有人会感觉姜子牙过于无情,毕竟马氏跟着他遭受了那么多年的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应该选择复合。
其实姜子牙的思想,在他对政务的处理上也有所反应。《智囊全集》记载:姜子牙受封于国后,齐国有一个名叫华士的名人。华士在齐国很有名望,但他就是不肯臣服于周朝天子,不结交诸侯,显得很清高,越是如此,人们越是称赞他贤明。姜子牙听闻华士有贤名,就派人请他为官,但请了三次,华士仍不肯为官,姜子牙就命人杀了他。周王很吃惊,问姜子牙:“华士是齐国的一位高士,怎么能杀了他呢?”姜子牙说:“不臣服天子,不结交诸侯的人,我姜子牙还能将他臣服、与之结交吗?凡是国君无法臣服、不能结交的人,就是上天要遗弃的人。召他三次都不来,那就是叛逆之民。如果表扬他,则会使他成为民众效仿的对象,那我当国君还有何用?智囊中的这个故事,应该和姜子牙对待前妻的思想是一致的,姜子牙之所以心狠,应该是认为,如果他与前妻复合,将置那些对丈夫、对君主誓死不离的人于何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