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赵匡胤是北宋王朝的开国皇帝,这位颇有作为的皇帝有三个名义上的正妻,也就是皇后。这三位皇后分别是贺氏、王氏和宋氏。
贺氏被册封为孝惠皇后,是赵匡胤的糟糠之妻,不过她没享到老公的福。公元958年,贺氏因病去世,那时候老赵还没当上皇帝,因此贺氏直到去世两年后才被追封为皇后。
赵匡胤在当上皇帝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959年娶了第二任妻子,那就是王氏。可惜王氏福分也不够,与赵匡胤结婚四年后也死了。
公元968年,赵匡胤将一位17岁的宋姓女子册封为皇后,因此宋氏算是他的第三任正妻。
然而,宋氏只当了八年皇后就变成了“前”皇后公元976年,赵匡胤驾崩,在历史上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谜案。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赵光义取代哥哥成为北宋第二任皇帝。
那么,赵光义称帝之后,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嫂嫂,也就是宋皇后的呢?从史料来看,赵光义的做法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赵匡胤作为“宋祖”,与另一位著名皇帝——“唐宗”李世民齐名,也被民间评定为个人武力值最高的一位古代帝王。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不幸的是,他只当了十七年皇帝,年仅五十岁就死了,实属盛年早逝,令人惋惜。同样可叹的是他那位年轻的皇后和众多妃嫔也跟着遭殃。
那么,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虽然官方修定的《宋史》对其死因进行了种种粉饰或遮掩,然而后世史家通过其中各种破绽得出一个结论:赵匡胤并非自然死亡,而是死于谋杀,主谋正是他的亲弟弟赵光义!
公元976年10月10日的晚上,赵匡胤暴死于皇宫中,赵光义继承大统,是为宋太宗。他继位之后,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安抚亡兄的家眷,尤其是年仅25岁的嫂嫂宋氏。
宋氏当然不可能继续当皇后,而是只能做个前皇后。赵光义按照皇室约定俗成的做法,给嫂嫂宋氏赐了一个封号,那就是“开宝皇后”。
作为先帝的遗孀,宋氏虽然地位尊贵,却享受不到什么切切实实的待遇。她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幽深冷寂的皇宫后苑孤独凄苦地生活了19年。直到公元995年4月,年仅44岁的宋氏因病而死,被追谥为“孝章皇后”。
按照当时的礼法,先帝的皇后去世,应依据相应的礼制规章予以治丧,在规模和规格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可是赵光义对这位嫂嫂的去世却表现得既不近情理又不守礼法。
赵光义不但不为宋氏成服(提的是有人亡故时,亲属应当按照与逝者关系的亲疏穿上相应的丧服),也没有根据礼制的相关条文为其举办像样的葬礼,甚至在朝中绝口不提此事,没有让朝中的文武百官去临丧。
不仅如此,赵光义居然下令把宋氏的棺材放在过去辽国公主住过的院子里,其用意无非就是要故意降低其治丧规格。更出格的是,他还下了一道圣旨,不准亡嫂宋氏与传位给他的亡兄赵匡胤合葬,甚至下令不得让宋氏的牌位进入太庙。
大臣们都不理解赵光义的做法,但都不敢吱声,只有一位名叫王禹偁的工部郎中胆子比较大,发了几句牢骚,指出宋氏是先朝皇后,有母仪天下之德,应当遵循礼制妥善处理后事。
可是,赵光义一听到这些话,顿时勃然大怒,当即下令把王禹偁贬到安徽滁州做了个小知州。这谁顶得住啊?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议论宋皇后的事了。
赵光义身为堂堂一国之君,为什么不顾礼法,干出这么荒唐的事呢?有史家阅尽野史进行研究,才发现一个线索,那就是当初赵匡胤驾崩时,宋氏皇后曾经在无比悲切之时说出这样一句话:“帝素无疾,何至于此?”
这句话只有短短的八个字,表达了对太祖皇帝无缘无故死去的怀疑。虽然她没有说出真凭实据,也不敢指名道姓,但这番话传到赵光义耳朵里面,就让他怀恨在心,一直到宋氏死后,都不肯原谅她。
但无论如何,赵光义跟皇嫂过不去的做法实在让人觉得不近情理、不守礼法。正是因为他做出这种荒唐的事,才让人更加怀疑他与赵匡胤无缘无故死去脱不了干系,正所谓“欲盖弥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