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如果一个人飞黄腾达了,不只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自己的父辈也跟着沾光。像有些人成为皇帝以后,父亲不是皇帝的话,往往会追封为皇帝。这种追封情况一般分为三种,一是开国开国皇帝追封父祖。二是太子早亡,儿子继位后追封其为皇帝。三是藩王以小宗入大宗成为皇帝以后,追封父亲为皇帝,当然像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
那么今天宋安之来说说有关明朝追封父亲为皇帝的历史,那便是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追封父亲朱标为皇帝,没人反对。但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成为皇帝以后,为什么追封父亲为皇帝,却有很多人反对,甚至闹出“大礼议”事件呢。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来源于父亲懿文太子朱标,人家追封父亲朱标是名正言顺。
毕竟朱标在明太祖朱元璋还没有开国时,就是吴王世子,开国以后就顺理成章成为皇太子,可谓是储君之位特别稳固。
所以洪武二十五年朱标英年早逝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因为朱标原因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这就说明朱允炆的帝位来源父亲朱标。他这种情况属于是太子早亡,儿子成为皇帝以后,所以追封其为皇帝,自然是无人反对。
当然这里再说一点,建文帝朱允炆在建文元年追尊父亲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但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位以后,不承认建文帝追封朱标的帝号,复称朱标为懿文太子。
而相比于建文帝的情况,嘉靖帝很明显属于是第三种情况,他属于是小宗入大宗。他的皇位来源于堂兄明武宗朱厚照绝嗣而死,又没有亲兄弟,所以只能从堂兄弟中选择,因此最后是选择了嘉靖帝朱厚熜这个堂弟。
当时面对明武宗无子死去,又没有亲兄弟的情况。内阁首辅杨延和等大臣在得到皇太后的同意以后,以《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规定,由明孝宗的弟弟兴献王之子朱厚熜,来继承皇位。当时大臣们的意思是让朱厚熜过继到明孝宗一脉,按照传统礼制是既“继统”又“继宗”,等于是朱厚熜的皇位来源于明孝宗一脉。
但当时15岁的嘉靖帝很聪明,不甘于受制于人,所以在继位以后第五天,就令礼官集议他父亲兴献王的典礼,想着通过尊崇父母的方式变相提高自己的地位。
但按照传统礼制,礼部尚书毛澄自然是回应嘉靖帝应“以孝宗为考(父亲),兴献王及妃为皇叔父母,祭告上笺称侄”。意思是嘉靖帝要过继为明孝宗儿子,不能称自己的生父兴献王和生母兴献王妃为父母。
面对这样的回应,嘉靖帝自然不会就此作罢,是不顾传统礼制,坚持追封父亲为皇帝,于是大臣纷纷反对,因此“大礼议”事件便开始了,持续到嘉靖三年才结束,嘉靖帝是如愿以偿的追封父亲为皇帝。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将不听话的大臣清理出朝廷,将听话的大臣重用。等于是彻底掌握了大权,所以后来嘉靖帝在嘉靖十七年,更是得寸进尺的给自己的父亲上了“睿宗”庙号。
最后总结来说,建文帝朱允炆属于是第二种太子早亡,儿子登基以后追封父亲为皇帝的情况。而嘉靖帝属于是第三种情况,按照传统礼制,是不能追封父亲为皇帝的,他这种情况基本上很少有人可以成功追封自己父亲为皇帝的。
像宋朝的宋英宗和清朝的光绪帝都是以小宗入大宗,按照礼制就没有追封自己生父为皇帝。只能说嘉靖帝的权谋之术太厉害,所以硬生生打破传统礼制,追封父亲为皇帝。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着诸多大臣反对也是正常情况,没人反对才是真的不正常了。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