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6月4日清晨,大唐都城长安周围一片寂静,唯有处于皇城北边的玄武门处传来一阵骚动。
彼时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奉召入宫,但两人走到一半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随即便准备打道回府,不料却被大声喝止住。
在背后喝止二人的不是别人,正是彼时大唐的秦王李世民,接着他趁李建成不备一箭将其射杀。
接着跟随秦王李世民一起的将领,径直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以威慑前来对战的东宫侍从。
最后在这场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政变中,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杀身亡,李建成5个儿子也无一幸免,当晚就被李世民处理干净了。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这次之后李世民成为太子,不久又登基为帝,被誉为千古一帝。
而反观太子李建成不仅被杀身亡,还在千余年的历史中被作为反面教材屡屡公开处刑,世人皆以为李建成仁慈庸懦,荒淫无道且恶名远扬,那么真实历史真的如此吗?
上世纪我国敦煌出土了一位唐代将军的墓碑,起初并没有引起众人的注意,但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专家赫然发现墓碑上的文字与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息息相关,正是这个墓碑向我们揭开了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李建成其人
589年李渊和妻子窦氏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不久他们为这个孩子起名为建成。
史书记载李建成自小聪慧过人,且性温雅。随着李建成一天天长大,隋朝也在隋炀帝的带领下逐渐走上了下坡路,且李渊一家子在朝中备受猜忌,日子一天比一天不好过。
随着617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受命镇压境内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他的心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此时的李建成已经17岁,和其家眷住在河东,在李渊的命令下暗中结交河东贵族、英杰。
这件事既可以看成是李渊对其能力的锻炼,也是李建成积极参与晋阳起兵意识的证据,并不是后世认为的李渊仅是在次子李世民的建议下才下定决心的,他是早有预谋。
最终身为嫡长子的李建成果然没有辜负李渊的看重,不久便为其拉拢来一大批仁人志士。
这年2月刘武周占据着河北一带自立为帝在,早有此心的李渊便顺势以讨贼为名开始在境内的大规模募兵,但他并没有自立为帝,尽管心腹以及李世民再三劝谏。
李渊在等什么
经过历史我们可以得知这年的6月,李建成终于从河东返回了太原,对此非常高兴的李渊当即宣布称帝。
原因或许就在于李建成带回了足以使李渊自立的人才、辎重等物事,否则他不会从2月等到6月。
李渊自立不久就遇到了麻烦,当时镇守西河的将领当即表示归顺朝堂,并随时准备攻打李渊。
为了取得西进长安的路线,最终李渊派李建成和李世民率三军亲往,史书记载大军也只带了三天的粮食。
在准备出发之时,李建成多次整顿三军,为那些新加入的起义军进行课前辅导,而且在一路上与士兵们同吃同住,丝毫没有出身优渥家族的毛病。
其次是这次时间非常紧迫,大军带的粮食也非常有限,李建成对此下令不许军队毁田和抢百姓粮食,必须付钱买。
正是在李建成的这一命令下才让起义军获得了好评,吸引来更多的豪杰加入。
最终抵达长安城后,李建成先礼后兵,在城中守将高德儒坚决抵抗下他才决定率军出击,不久生擒并斩杀高德儒,其他人见此纷纷投降。
最后李建成并没有将这些降将全部杀光杀尽,而是不予追究,成功赢得了民心,起义军顺利占领了长安。
由此可见李建成并不是史书上的庸懦之辈,他敢作敢当,也为李渊建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李渊在攻占长安之时,李建成就曾率领精锐军队做先头部队,为其扫除障碍,此后平定洛阳、山东等地的割据势力也都是李建成和李世民、李元吉等兄弟们一起。
当时李渊将三军分别交给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可见李建成的功绩并不比后者差。
即便真实情况没有李世民那样天赋异禀,但也不至于如史书形容的无能。622年,李建成还亲自带兵征讨刘黑闼,12月李建成大军大获全胜,刘黑闼势力被一举击灭,山东被平定。
那么问题来了,战功能力不亚于李世民的李建成为什么在后世的记载里,不是荒淫便是无能呢?
李世民蓄意谋反
原因很简单,最后是李世民即位成为了皇帝,那么做为通过残杀自己的兄弟,逼迫老爹上位的皇帝,他难免心虚畏人言。而且玄武门之变本就是他细心筹谋的结果,并不是被逼无奈或者临时起意。
这个我们可以在敦煌出土的墓碑上一探究竟,这个石碑的主人是唐代开国功臣常何,他一生跟随李渊南征北战,又在此后成为太子的幕僚,最终又成为李世民的下属。
他的石碑文字大意是说在玄武门之变发生的两年前,他突然收到了还是秦王的李世民送来的金银财宝,接着李世民命令他将这些财宝赏赐给骁勇之辈,最后还把这些人弄到玄武门当值。
常何当时的职位是李渊的禁军,只为皇帝一人负责,而且古代对禁军的限制非常严格。
即便是皇子也不能随意结交禁军,更不能贿赂,是要被判处死罪的。但是李世民还是这样做了,他究竟意欲何为已经是昭然若揭。
这点也可以通过后来李世民在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后,竟可以堂而皇之的入宫逼迫李渊立自己为太子,而没有立即遭到禁军的全力打击,这些就都可以说明了李世民此举是有意图的谋反。
而这样的事情终究不光彩,所以不仅史书对此语焉不详,就连常何这位重要污点证人的事迹也被埋没在历史中。若不是1920年这块石碑被偶然的发现,想来真实情况已隐藏在历史中。
兄弟阋墙
其实关于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矛盾在大唐早已不是秘密,从李渊将三军分别交予他们二人便可知,这二人的势力一直是难分伯仲的。
因此他们的第一个矛盾便是立太子,按照李世民的观念自己为大唐的建立多次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但最终却因为是次子仅被封为秦王。而李建成就因为占据着嫡长子的身份,加之军功轻轻松松便获得了太子之位。
当时因为李建成被封为太子,身份贵重,自然不适合再亲自领兵出战,否则便是动摇国本的事件。
而李世民的军事才能非常让李渊满意,于是此后也就频繁任命他为前锋将领,一来二去兄弟间的矛盾、不满便愈来愈大。
第二个矛盾则是李世民手握的权力过高,威信过重。因为常年在外作战,李世民不仅一路升级打怪还收揽了不少豪杰,此外在他的有意搜寻下,又发掘了不少名臣贤将。
最终李世民虽只是一个王爷,但其秦王府的幕僚却可比肩李建成的东宫官僚,而且李世民的这个政治势力集团既包括出谋划策的谋臣,也包括开疆破土的武将,势力非常强大。
其实在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便就已察觉到李世民的野心,但奈何他生性宽厚,仅仅选择了忍耐而不是打压。后出于自保,他先是自己主动申请出战以削弱李世民的军功。
接着开始打压李世民庞大的势力集团,最终经过他的建议,李渊下令将亲王府的谋臣如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驱逐出长安。
最后他又建议李渊将李世民的部分军权交给与自己关系深厚的李元吉,但这些举动在李世民以及他的一帮谋臣看来,下一步便是要准备向李世民动手了。
而且当时李建成并不是坐以待毙的,他只是不愿残杀手足,但还是结交了李渊后宫的很多宠妃,让这些人为他说话。
也正因为此给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绝佳借口。626年6月3日,李世民举报李建成和李元吉曾在李渊的后宫行不轨之事。
对于李建成结交后妃一事很清楚的李渊一听,疑心立马上升,又气又急的他当即决定第二天将他们召集来一一询问。
于是便有了6月4日一早,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早已埋伏在玄武门的李世民一行射杀,男性子嗣全被杀尽一事。
当时看到李建成被杀,东宫士兵曾一举如而上想要攻打李世民等人,但寡不敌众很快便被击杀。
总结
最终大唐的开国太子就此陨落,他失败的原因可以简单归纳为:
一、李世民早有预谋,且谋士集团的势力非常强大,与此相比李建成则为弱势;
二、李渊在后期也摇摆不定,过分提高李世民的地位权力,让李建成备受威胁;
三、李建成太过于仁慈,没有过早下手,且和谋士的关系不如李世民的是过命的交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