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皇长孙朱允文继位,随即朱棣为自保,谋反篡位,做了明朝的皇帝明成祖,这是我们熟读的历史。但假设朱标不死,那朱棣还能成功吗?结论很简单,朱棣不可能谋反甚至说根本就是有贼心没贼胆!
据《明史》记载:以宋濂为提举,遣子标受经学。
朱标作为朱元璋花了全部心血培养的接班人,可不是花瓶、坐享其成的人。自他幼年就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也是很能吃苦耐劳的人,朱元璋的部下都对他充满了好感,朱元璋还请了大儒宋濂亲手教他做人的道理。所以如果朱标做了皇帝,朱棣他不会谋反也不敢反。
朱棣为何不会谋反?
朱棣跟大哥朱标关系很好,而且也非常信服朱标。很多人说在皇位面前,亲兄弟都可以立刻反目,但朱棣他不会!
朱标不会采取朱允文的削藩政策。综合各种历史书记载,朱棣篡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允文削藩政策的突然启动,而且有几个藩王也已经被削成平头老百姓。朱棣除了有危机感外还有一丝悲凉。毕竟吃了多少苦才换来了藩王爵位,被一道圣旨就给弄没了,心里肯定不痛快。但如果朱标做了皇帝,他不会认为藩王是威胁,因为各种势力都是信服他的。朱标从小就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军功不比任何人差。或许朱标还会奖励藩王的劳苦,这样藩王们会更加的为他守护好江山。
朱标性格温顺,兄弟们都很信服他。朱标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看不得打打杀杀的事。很多时候他看到朱元璋杀人,都会劝阻,比如自己的老师宋濂,因宋濂一家牵扯进胡惟庸案中,朱元璋想处死宋濂,经马皇后及太子力保,才得免一死。距史书上记载,大将蓝玉曾经让朱标小心藩王朱棣,他回头就跟朱棣说了这个事,意思也是告诉朱棣,他相信这个弟弟不会走谋逆之心。同时当朱棣非常喜爱的弟弟因为某个事要被朱元璋严厉处罚时,朱标也是站出来帮了他说了几句好话,朱棣在内心是非常感激的。从这两件事上可以看出,兄弟两个关系非常好。如果朱标做了皇帝,朱棣不敢造反,或许还会积极的辅佐哥哥,守护好大明江山。
通过以上两点,朱棣没有谋反的动机,毕竟藩王的利益保证了,又能跟天子打好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朱棣为何又不敢反?
如果朱标没死,可以这么说,朱元璋就不会对功臣重臣杀伐殆尽。毕竟朱元璋也是为了朱允文当皇帝扫清障碍才不得以这么做的,不然朱棣造反的时候,朱允文没有拿得出手的大将。那么当朱棣还是想造反的话,估计不出几天,肯定就会被平叛了,押到京城皇帝面前。
师出无名。朱棣篡位打着“清君侧”的名号,意思就是告诉世人:我抢了侄子的江山,并不是我的初衷,是因为朱允文被奸臣蒙蔽了双眼,江山不稳。我作为他的亲叔叔,不能看着他走弯路,我要站出来保证大明江山牢固。所以古人做事都讲究师出有名,如果朱标不死,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都是公布天下的,名正言顺,如果朱棣还想着造反,那不用说,天下人都会觉得他是逆贼,失道寡助,估计跟随他的将领也就微乎其微了,这样,他根本就不是朱标的对手。
朱棣根本不配做朱标的对手。据《明史》记载: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
朱元璋对朱标是极其爱护,给朱标配的是什么辅助班子,来看看就会让人吓一跳: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大将军蓝玉也是太子朱标坚决支持者。试想下朱棣在这种豪华阵容前还敢放肆吗?蓝玉、常遇春、李善长、徐达文各个都是顶尖的文臣武将。相比之前朱棣就是一个藩王,哪怕朱允文他都差点没成功,何况朱标在世的时候,随便派大军都可以踏平。
这两点也是朱棣非常头疼的事,所以哪怕他有谋反的心,也得掂量掂量他的家底够他耗几天,但结果朱棣肯定必败无疑。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不可能存在朱标未死的假设。但朱标太子作为朱元璋心中最完美的接班人,任何人都不可能对朱标有二心,朱标在一天,朱棣就只能安安稳稳的当一天藩王,这个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