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一代名帝唐高宗李治如何重用贤臣,实现“永徽之治”?

一代名帝唐高宗李治如何重用贤臣,实现“永徽之治”?

引言:

《旧唐书》中是这样评价唐高宗李治的:“藉文鸿业,仅保余位。封岱礼天,其德不类。伏戎于寝,构堂终坠。自蕴祸胎,邦家殄瘁。”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在贞观五年被唐太宗封为晋王。在这期间,他安于现状,不为太子之位四处奔波,并且凭借着对太宗的孝顺赢得了太宗的信任。最终在贞观十七年被唐太宗封为了太子,而这李治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改写。

在他成为皇帝之后,他继承了父亲的遗愿,继续推行父亲之前的各项政治制度。在他身边有长孙无忌等人的辅佐,再加上他自己本人在对待朝政大事上十分上心,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最终创造了“永徽之治”。根据历史记载,在唐高宗统治时期,唐朝的版图最为广阔,而这一切都是唐高宗自己所带来的。由此看来,这唐高宗李治颇有唐太宗李世民的风骨,不仅守住了祖宗留下来的基业,还将其发扬光大。

以孝得太宗看重,后被立为太子

唐高宗李治,从小聪慧,性格温和宽厚,对待兄弟也较为和睦。在他到了年龄之后,唐太宗便开始请来老师教导他。这其中还有个小故事,在李治学习《孝经》的时候,唐太宗曾经问他,你认为这本书中什么最为重要?李治回答道,孝顺最为重要,在小时候孝顺父母,长大之后辅佐皇帝,最后达到修身的目的。唐太宗听到之后十分高兴,因此便常常将他带在身边。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了,那个时候的李治才仅仅九岁,却以悲痛之情感动了身边的人,就连唐太宗也多次安慰他。在这不久,他便被皇帝任命为右武候大将军。当时正值唐太宗晚年,其余皇子为了争夺皇位,爆发了夺嫡之战。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李治没有参与私下斗争,反而直接将此事放到明面上来,因此得到了唐太宗的信任,最终将他立为皇太子,每次上朝时都将他带在身边,教导他怎样处理朝政大事。

继承皇位,实现皇权高度集中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决定御驾亲征高句丽,国不可一日无君,便让太子李治监国,负责控制朝堂。在唐太宗基本确定了这一次战争之后,李治十分悲痛自己不能代替父亲前去边疆作战,便让驿站将自己处理的奏折和关于前线的消息及时的传递。等到唐太宗率领大军凯旋归来之时,将朝政大事处理的井井有条的李治自然得到了他的夸赞。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太子李治正式继位成为了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在最开始,唐高宗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治理国家上来。在他的统治期间,将洛阳改为东都,从此之后唐朝开始执行两京制。在当时朝堂中还有一大批唐太宗时期的旧臣,例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而这些人虽然具有真才实学,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皇权。于是他便开始在朝堂上排挤这一批人,最终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大堂的各个角落,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多方入手,发展国家

在唐高宗统治期间,唐朝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局面。永徽三年,在唐高宗的支持之下,最终编成了《唐律疏议》这本法律,这份法律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保留最完整,最为古老的一部封建社会的法典。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的风格和基本特点,为后世其他朝代制定法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除了法律方面,在唐高宗统治时期唐代的版图最为辽阔。这一切都离不开唐高宗的努力,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了将近三十二年。

唐高宗还有一个突出的政治功劳便是重新建立了科举制度。这科举制度本来就是从隋朝开始实施的,但在唐朝开国初年并没有继续延续,在唐高宗统治期间,他采用这种制度为国家介绍了一大批人才,促进了唐朝的发展。

《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这样评价唐高宗:高宗统治时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变统治阶级内部社会力量的对比这一难以作为定论的企图,而是对科举制本身进行一系列大改变。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自然离不开人才的辅助,在唐朝开国初年,唐太宗李世民身边本来就有一批经世之才辅佐他,他自然便忽视了这个情况。而这唐高宗却能及时意识到,并且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调整,从而为国家招揽了一批真正的人才。不得不说,唐高宗确实具有先见之明。

参考资料:

《剑桥中国隋唐史》

《旧唐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治,国家,统治,唐太宗,唐朝,皇帝,法律,唐高宗,太子,贤臣,观点评论,李治,李世民,孙无忌,唐太宗,唐高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治,国家,统治,唐太宗,唐朝,皇帝,法律,唐高宗,太子,贤臣,观点评论,李治,李世民,孙无忌,唐太宗,唐高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治,国家,统治,唐太宗,唐朝,皇帝,法律,唐高宗,太子,贤臣,观点评论,李治,李世民,孙无忌,唐太宗,唐高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