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封神榜的朋友们一定都知道,商纣王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暴君之一。基于封神榜的传播,如今商纣王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即使对历史不感兴趣的朋友们,想必也会对商纣王的暴虐和奢靡有所耳闻。
除此之外,历史上的商纣王还是一位色令智昏的君主,他与妖妃妲己之间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商纣王在登基之初,其实也是一位贤能之人。商朝的版图,也曾在他的带领下扩展至江淮地带。
但遗憾的是,伴随着商纣王权势的不断稳固,商纣王的本性也开始不断暴露。除了荒淫无道的“酒池肉林”之外,商纣王还数次错杀忠臣,比如被他挖了心的比干,就是“亘古第一忠臣”。除此之外,还有姜桓楚等人,都惨遭其杀害。
在这些朝廷重臣当中,只有一位侥幸逃过一劫,此人就是与比干、微子并称为“殷末三贤”之一的箕子。在发现商纣王不是明主之后,箕子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顺利从朝堂隐退,然后一路北上逃往国家疆域之外,还建立起了如今在国际社会很有存在感的一个国家。
一、皇亲国戚出身的箕子
箕子的身份地位其实很高,他是商纣王的亲叔叔。在当时,政治与血缘之间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作为纣王的直系亲属,箕子在朝堂上也有着极高的地位和话语权。一开始侄儿登基的时候,箕子保持本分,尽心尽力辅佐。后来发现了商纣王的真面目,箕子觉得实在无力回天,也就只求全身而退了。
在商纣王还没有走上昏庸不归路的时候,箕子就曾数次劝谏,但商纣王都不予理睬。伺候商纣王越走越偏,再加上妖妃妲己祸乱后宫,商纣王更是无药可救。即便如此,本着职业本分,箕子也曾数次委婉劝谏,可惜商纣王依然不肯更正自己的行为。
后来,比干作为商纣王的亲叔叔竟然惨遭挖心的刑罚,箕子深切感受到了商纣王的冷漠无情,转而开始谋划起自己的退路。然而自己作为商纣王的叔叔,自然会被忌惮。为了能够逃过一劫,箕子开始整日里装疯卖傻,甚至割下自己的头发四处挥洒。
要知道在当时,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割头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相当于是割头。箕子能够做出这样的举动,让很多人都觉得他一定是疯魔了。就这样,箕子成功淡出商纣王的视线。虽然因为行为无礼被贬为奴隶,但至少迎来了逃离的希望。
二、趁乱出逃,一路北上
公元1046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周武王带着各路诸侯一同进军朝歌,讨伐暴虐的商纣。一时之间,天下大乱,人人自危。箕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逃出升天的,在如今我国的棋子山下过去了逍遥快意的生活。
当时周朝初建,周武王遍寻天下贤能之才来帮助自己治理国家。箕子作为曾经的三杰之一,在政治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和建树。因此,周武王也曾数次邀请箕子出山,帮助自己共建天下。然而箕子作为殷商贵族,实在是难以接纳周朝的存在。
不过周武王到底是一代明君,箕子也不好就这么回绝了他。于是几番思索之后,箕子将《洪范九畴》传给了周武王,告诉了他治国安邦的好办法。周武王在阅读之后很受触动,此后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将周朝管理得井井有条。
看到百姓安居乐业,箕子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于是他便带领着一群不愿意委身周朝的贵族们离开了棋子山,去到了东北方向的朝鲜半岛。箕子在这里建立了“箕氏侯国”,也就是如今的朝鲜国。
三、建立箕氏侯国
箕子一行人走走停停,最终在胶州湾地区停下来,准备坐船渡海,去到海域之外的世界探索一番。就这样,箕子一行人踏上了朝鲜半岛的土地。此处虽小,但胜在风光秀丽、与世隔绝。就这样,箕子带着追随而来的五千余人建立起了箕氏侯国。
在箕氏侯国创建之初,因为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有限的缘故,发展得很是艰难。不过在箕子的带领之下,这块土地很快就被开垦出了一番与众不同的模样。初建成功之后,箕子又带着人们在这里发扬西周的文化,使得箕氏侯国的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不仅如此,箕子还制定了符合百姓利益的律法和制度,较好地维护了当地的治安。最终在箕子的不断努力之下,箕氏侯国终于建立健全,成就一番全新模样。与此同时,作为国家创始人的箕子,也在老百姓心间留下了极高的威望。
周武王在得知箕子带着殷商旧部去往海外建立了箕氏侯国之后,不仅没有出兵讨伐,反而还承认了箕氏侯国的地位。为了感恩周武王的成全,箕子也将箕氏侯国改为了箕氏朝鲜,作为西周的附属国而存在,年年前往镐京进献宝物。多年后箕子也曾回过自己的故乡,看着百姓的安居乐业,箕子心中也深感欣慰。虽然变换了朝代,物是人非,但幸运的是,国家依然还在、百姓依然还在。
自箕子之后,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箕氏侯国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西汉时期,箕氏朝鲜被燕国宗室的后代未满推翻,从而建立了历史上的未满朝鲜。自此之后,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高丽等朝代了。
结语
现如今在朝鲜的历史记载中,仍然还有着关于箕子的记载。虽然很多南韩的史学家始终不愿意承认这段历史,但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是我们所有人都难以变更的事情。现如今伴随着中朝两国考古学地不断发展,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史料来佐证这一历史事实。朝鲜半岛的历史来源于我国西周时期,已然是板上钉钉的真相了!
参考文献:《史记》《殷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