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帝即明宪宗朱见深,他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在其继位的初期,启用贤能,降低赋税,减轻刑罚,与民休养生息,创造了明朝一个新的盛世,史称成化新风。
宪宗继位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下诏为于谦平反,并让于谦之子于冕袭千户,又归还了于谦及其亲眷的家产。
之后,明宪宗又恢复了景泰帝朱祁钰的帝号,并上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因此,景泰帝又被称为明景帝。但是,宪宗朱见深并没有给景泰帝上庙号,所以,景泰帝的牌位并不在太庙。直到明朝灭亡,南明弘光帝才给景泰帝上庙号代宗。
成化帝为于谦平反的原因相对明了简单。
首先,于谦有功于大明。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数十万明军精锐覆灭,瓦剌大军直逼北京城下。于谦力挽狂澜,力主迎战,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挽救了大厦将倾的明朝江山。可以说,如果没有于谦,那明朝可能早就变为南明了。
其次,于谦的确是被冤杀的。
于谦之所以被杀,完全是因为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的陷害。原本景泰帝无后,而朱祁镇的亲生母亲孙太后还在世,朱祁钰病逝之后,时为太上皇的朱祁镇可以合理合法的重登大宝。但是,石亨等人,为了有拥立之功,鼓动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之后,徐有贞一句:“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让朱祁镇杀了威望颇高,掌握内阁及兵部的于谦,而石亨等人则趁机掌握了朝政大权。后来,朱祁镇在李贤的提醒下,幡然醒悟,撤了众多因为夺门之变获封的官员,并先后除掉了徐有贞等三人。
最后一点,朱见深为了安抚大臣,收拢人心。
成化帝登基之后,为于谦平反,可以让朝中的忠贞之士更加忠于他。比如,曾经提醒过明英宗朱祁镇,根本就不需要夺门之变的李贤,就被朱见深继续任用为内阁首辅大臣。因为朱见深初期任用了李贤等贤能之士,才创造了成化新风。
那为什么成化帝还要为夺门之变后,被废为郕戾王的景泰帝朱祁钰恢复帝号呢?
首先,景泰帝朱祁钰无后。如果景泰帝有后,朱见深为了帝位稳固,可能还会犹豫是否给朱祁钰恢复帝号的事情。但是,朱祁钰无后,没有帝位争斗之忧,给朱祁钰恢复帝号,只会让大臣及世人觉得宪宗宽爱仁厚,博得美名。
其次,成化帝的确宽仁,多施善政。他一听说有水旱灾害,就会闷闷不乐,马上下令赈济,甚至不惜动用皇帝私库中的钱财。至于减免赋税钱粮,更是平常之事。而且,朱见深不喜杀戮,每年呈报批复的死刑罪犯,稍有矜疑,都会宽宥,除非罪大恶极,确凿无疑,并且必须处死的,才会行刑。
最后,成化帝是为了避免朝臣旧事重提,议论帝王家事。因为明英宗和明代宗之间的帝位之争,代宗朱祁钰曾经废过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而后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所以,就有大臣提景泰帝废立之事。成化帝当时就说:“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且非臣下所当言。”并且责备了重提此事的大臣。然后,恢复了朱祁钰的帝号。只是,朱见深毕竟是朱祁镇的长子,所以,并未给朱祁钰上庙号,而朱祁钰的牌位也就无法在太庙供奉了。成化帝给朱祁钰平反,还是有限度的。
宣宗朱见深继位之初,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宽仁治国,大明为之一振。可惜,中后期,明宣宗开始宠幸后宫,特别是年长他19岁的万贵妃,又沉迷方术,生活奢靡,还启用了太监汪直等人,致使朝政开始急转直下。宣宗虽然帮于谦、朱祁钰平反,最后,还是落了一个毁誉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