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稳定了国内局势,便开始向长城以外的突厥用兵。
突厥是五胡乱华之后,在草原上兴起的游牧民族。在唐高祖李渊取得唐朝天下的时候,突厥曾经帮助过李渊,便自恃功劳向李渊索要各种财物。
到了唐太宗继位,为了国内局势的初定,一直隐忍不言。
时机一到,唐太宗拔出了宝剑,剑指突厥。
唐朝大将中,既勇猛又有谋略的,非李靖莫属。
唐太宗拜李靖为平北大元帅,率领大军北伐。而担任先行官的,就是苏定方。
苏定方是唐太宗非常喜爱的将领,地位仅次于秦叔宝和尉迟恭。他曾经在隋唐期间效力于窦建德和刘黑闼领导的起义军,以骁勇善战闻名天下。
但是隋唐乱世的时候,各路反王都在乱战,很难看清楚局势。苏定方对窦建德和刘黑闼很是失望,认为他们不是成大事的人。因此一直在等待时机,找寻真命天子。
唐太宗征讨窦建德、刘黑闼期间,收服了苏定方。从此,苏定方为大唐天下的顺利取得,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是在国内战争中,秦叔宝和尉迟恭的功绩更大,因此苏定方一直屈身在两位将军之下,未曾有全力发挥的机会。
一直到李靖出征,苏定方才有了等待多时的机会。
突厥军队的精锐属于骑兵,行动迅速,来去如风。曾经汉朝的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就在西域大破匈奴,用的是大兵团加上针锋相对的骑兵结合的作法。
李靖借鉴了卫青和霍去病的作法,却根据突厥的特点进行了变化。李靖将大兵团分为小军队,分别击破突厥的各个方位,一直把突厥主力军队压缩到阴山一带。
而就在毕其功于一役的阴山战役中,苏定方率领两百多个最为精勇的骑兵展开突袭,就像三国时期的甘宁“百骑劫曹营”一样,直奔突厥主帅颉利可汗的牙帐。
牙帐是突厥可汗的中心所在,打破牙帐占领牙帐,就意味着颉利可汗被擒住或者被杀死,就意味着突厥民族被消灭,为唐朝解除了最大的外患。
而苏定方成功的率领敢死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直接灭亡了突厥主力,杀死了颉利可汗。
突厥其它的残余部队,不得不退往中东一带。史官将被消灭的称为东突厥,退往中东的称为西突厥。
消息传到国内,唐太宗高兴地开怀畅饮。多年来残留在心里的闷气,终于吐露了出来。
苏定方为人正直,战功不断在创造佳绩。唐太宗死后,唐高宗继位,对苏定方继续宠幸。而苏定方一直在塞外,把西突厥的残余势力基本消除。
回国后,又平葱岭、服百济,史上的资料称为“前后灭三国,均生擒国主”。他将唐朝的天下版图的西北,一直扩充到中亚,边境线于波斯接轨。这是何等的功绩!
最值得一提的,是征伐高句丽。
高句丽就是现在的朝鲜。这个民族一直都有着不屈的精神,只是实力过于弱小,经常被人欺负。隋炀帝曾经三次攻打朝鲜,居然没有成功。
苏定方详细调查了以前征伐朝鲜的原因,又对朝鲜的国土进行了精准的分析。最终决定联合朝鲜土著,一起进攻高句丽。
这次战役一开始,就摧枯拉朽,高句丽简直来不及抵抗。这有两个原因:高句丽长期都在打战,实力受损严重。而内部出了敌对势力,联合大唐精锐,所以不能抵挡。
消灭了高句丽,大唐东部的边境线,一直延伸到了朝鲜半岛的南部。
如此大的功劳,使苏定方在大唐王朝,先后担任了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
即使到六十多岁,都还被任命为安集大使,防备吐蕃的兴起。
吐蕃曾经与大唐和亲,但是松赞干布死后,吐蕃继位者一直想对大唐动兵。但是得知苏定方担任边疆负责人,连动都不敢动一下。
苏定方一直活到七十六岁。
《隋唐演义》的作者褚人获,不知道和苏定方有什么仇,竟然选择了他,作为陷害罗成的奸臣。
而民间非常喜欢罗成,自然就对苏定方痛恨万分。把一个本来应该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写成了一个嫉贤妒能、屡进谗言的小人。
轮不到我们来为苏定方翻案,只是奇怪,那么多史官,为何却任由隋唐演义的事情流传,而不加以辩驳呢?
这个谜团,可能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无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