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章献明肃刘皇后,民间称其为刘峨,她的一生,简直就是《甄嬛传》和《如懿传》的现实版。区别就是刘皇后的经历相比甄嬛更加坎坷,而成就却更大,差一点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位大一统王朝的女皇帝。第一位大家都知道了,是唐代武周时期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则天。
刘皇后,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的第三位皇后,也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嫡母(非生母)。刘峨之所以能够成为真宗的皇后,跟甄嬛一样,也是经历了一番非比寻常的打怪练级,才终成正果。
刘峨的父亲刘通,乃是宋朝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时期的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刘峨还在襁褓之中时,刘通跟随太祖赵匡胤征太原,途中去世,刘家自此衰落。刘峨在年少时,嫁给了蜀地的一位银匠龚美,并跟随龚美前往京城开封谋生。
刘峨有一项艺术才华非常出众,就是“善播鼗”,据说是一种乐器,形如现在小儿玩的拨浪鼓。刘峨15岁那年,正好遇到仁宗赵恒的王府选才女,于是龚美就化名刘美,作为刘峨的哥哥,将刘峨送去选秀。刘峨的美貌和才艺深深吸引了赵恒,顺利的进入了王府,并深得赵恒宠幸。
这时候,宫斗剧中常有的恶奶妈出现,只不过这是现实版的。赵恒的奶妈秦国夫人性情严整,觉得刘峨身份过于低微,就跑去跟宋太宗赵光义打小报告。太宗自然听奶妈的,令赵恒把刘峨送走。
太宗还赐婚赵恒,将北宋开国第一名将潘美年仅16岁的女儿章怀潘皇后指给了赵恒为妻,只是潘氏命薄,还没等到赵恒继承皇位,年仅22岁就去世了。小说和民间戏曲中骄横跋扈的西宫潘娘娘是不存在的。而且潘氏可是正妻、赵恒继位后追封皇后,潘美在真宗继位前也已经去世了。潘皇后去世后,太宗又指婚,让赵恒迎娶了章穆郭皇后。
赵恒出于无奈,当时只得将刘峨送出了王府,暂时寄养在王宫幕僚张耆家中。赵恒虽然先后赢取了潘皇后和郭皇后,却没有跟刘峨断绝联系,经常跑去张耆家中与刘峨私会。
太宗驾崩,赵恒继位,不久就将刘峨迎入宫中,封为美人。数年后,郭皇后因为两子先后夭折,伤心过度,忧郁成疾,病逝了。当然,这不是刘峨害的,刘峨跟甄嬛一样,心底还是善良的。
精彩来了,民间有名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来了。郭皇后病逝后,赵恒想立刘峨为皇后。但因为刘峨出身低微,且无子,遭到群臣的反对。一年以后,刘峨的侍女李氏,就是传说中的李宸妃,被赵恒临幸怀孕。在李氏产子的前几个月,赵恒就迫不及待的对大臣宣布,刘美人已有身孕,将刘峨晋封为修仪,而跟刘峨关系较好的杨才人晋封婕妤。婕妤的地位比较高,可以养育皇子。在赵恒的安排下,将刘峨侍女李氏的儿子仁宗赵祯变成了刘峨的儿子,并由杨婕妤代为抚养。按照古代礼法,李氏此时在民间就是一通房丫头,或者叫滕妾,在宫中也就是一普通宫女,生下来的孩子原本在名义上就是主母的孩子。
刘峨对李氏也非常好,找机会进言,让真宗加封李氏为崇阳县君。后来李氏又生下一女,被真宗晋封为才人。但是,李氏的女儿很快夭折,李氏认为自己的福薄,怕赵祯也夭折了,就终生未认赵祯,而是将仁宗赵祯彻底托付给了刘峨。仁宗赵祯由此拥有了两位伟大的母亲,其实也算是幸运了。刘峨有了儿子,自然被真宗顺利的册封为了皇后。
之后,真宗患病,就将批阅奏折的事情交给了刘皇后处理。刘皇后自此发现了自己治国理政的才华,对政事处理起来得心应手,一发不可收拾。真宗有了刘皇后的协助,轻松了不少,但是病情并未由此好转。因为,宋朝当时出现了一桩灵异案件,就是有名的“北宋帽妖案”。
据说,当时的西京洛阳大面积流传一个传闻,说是一种类似帽子的妖怪,会飞,半夜会入户吃人,由此搅得家家户户夜间都不敢睡觉,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真宗得到报告,就派人彻查此事。深信道教的真宗还让道士开坛做法,驱除“帽妖”。
期间,真宗又得到钦天监报告,说三丈余的灾星,即彗星出现。这越发引起了当时缺乏科学知识的民众的恐慌,并且迅速扩散到了京城开封、南京等多个重要城市。
真宗怕有人暨此煽动百姓,威胁朝局稳定,就下令说是有人故意妖言惑众,让大家互相举报,造成了大批的冤狱。此事最终在南京知府王曾的示范下,逐渐得到了平息。王曾晚间大开城门,亲自静候“帽妖”,在抓了少数几个人后,稳定了民心。真宗也在大臣的劝谏下,认为这是久久未立太子,上天对他的惩罚。于是赦免了“帽妖”案的很多犯人,并册立赵祯为太子。
现代学者在研究之后,认为所谓的“帽妖”很可能就是广为流传的UFO,即不明飞行物;再加上彗星;还有当时北宋对辽作战的不利,缔结了“澶渊之盟”,被人利用,才造成了一起轰动的灵异事件。当然,这件事肯定不是刘皇后干的,刘皇后此时还没有如此大的能量。但是刘皇后成功利用此事,将嫡子赵祯变成了太子。如果不是刘峨,赵祯想做皇帝,估计难呀。
从此,真宗下诏,皇太子赵桢在资善堂听政,刘皇后从旁辅助。
不久,真宗驾崩,仁宗赵祯继位,尊刘皇后为皇太后,而与刘太后交好,养育了赵祯的杨淑妃为皇太妃。赵祯此时年仅11岁,刘太后自然成了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大权在握。
刘太后先是借助丁谓之力扳倒了宰相寇准,又借故贬黜了想独揽大权的宰相丁谓,正式垂帘听政。
刘太后法令严明,赏罚有度,虽然偏袒刘氏家人,但从不让刘家人干涉朝政,从来没有出现刘氏外戚危害国家的事情出现,这点比武则天强呀。刘太后还启用了“帽妖案”中表现出色的王曾,以及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等众多名臣,这点和武则天打平,都善于用人。刘太后因为自幼贫寒,养成了简朴的习惯,做了皇后、太后之后,依然未改习性,相比武则天的奢靡淫乱,再胜一筹。刘太后当然也不会亏待了仁宗的生母李氏,起初晋封李氏为顺容,并寻访李氏家人封官。在李氏去世后,赐宸妃,按一品礼仪,给李氏穿了皇太后的服装,并指定迁葬真宗永定陵,陪葬真宗。
仁宗逐渐长大,刘太后此时并不想还政仁宗。仁宗和大臣就试探太后,让人献《武后临朝图》给刘太后。刘太后怒而将画摔于地,说她不会做这种事。这让仁宗和群臣大感宽慰,仁宗心怀感激,主动下诏,将刘太后享受的生辰等礼制提高到了皇帝的级别。
公元1033年,刘太后自知命不久矣,想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就提出了要着衮冕祭祀太庙的要求。群臣知道此事,哗然,但是摄于刘太后的权威,将天子衮冕去掉几样饰物,稍作降级,同意了此事。
当年二月,皇太后刘氏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杨太妃担任亚献,仁宗皇后郭氏担任终献。同时,刘太后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自此,刘太后彻底还政于仁宗。
当年三月,刘太后病重,仁宗大赦天下为太后祈福。刘太后最终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刘太后病逝的第二天,仁宗在皇仪殿召集群臣,哭道:“太后临终前数度拉扯身上衣服,这是有什么心愿未了吗?”参知政事薛奎奏道:“太后是不愿先帝见她身穿天子服饰入葬吧。”仁宗恍然大悟,立刻下令给刘太后换上皇后冠服。
话说,小人是无处不有。仁宗正在伤心之时,有大臣却上书说刘太后并非仁宗生母,仁宗的生母是李宸妃,而燕王更说李宸妃是被刘太后所毒杀。仁宗闻之震惊,亲自前往宸妃暂厝的洪福院,去验证。结果,只见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身穿皇太后冠服。仁宗大悔,叹道:“人言岂可尽信。”并到刘太后牌位前拜谢自责。
同年九月,仁宗下诏,刘太后与李妃同时迁葬真宗永定陵。灵柩起驾这天,仁宗先为刘太后发引,执孝子礼,还不顾宰相们的劝阻,亲自执绋之礼,一步步将刘太后送出了皇仪殿。随后,他才再去李宸妃停棺的洪福院为生母起灵。而仁宗又依刘太后遗命,尊养母杨太妃为保庆皇太后,克尽孝道奉养。
这就是一代贤后,北宋章献明肃刘皇后一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