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看到唐朝发生的玄武门之变,我们不禁会有一个疑问:作为唐朝最高统治者的李渊,为何对玄武门之变束手无策?直到尉迟敬德杀到眼前,大局已定的时候,才明白江山已经易主了。按理来说,一个开国皇帝,不可能这么窝囊啊。然而实际上,这种情况他应该早就想到过的,毕竟多年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李渊之所以落得这个下场,归根结底还是他自己的原因,正是他一直以来奉行的平衡政策,才造就了这个结果。这一点,我们从李渊建唐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来。
义宁元年(617年),李渊在几个儿子以及一帮关陇贵族的鼓动下决定起兵反隋,并在短短四个月左右长驱直入,攻进长安,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把持了朝政。在这一段时间,李渊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表现的极为突出,屡立战功。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李渊长子的李建成获得了一个特权:许建成开府自置僚属。也就是说,允许李建成可以自己选官,还可以有府兵。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没错,后来李世民也享受了这个待遇。
然而这时候问题就来了,等李渊称帝后,李建成被封为太子,太子有自己的属官,有自己的府兵,在军中又有很大的威信。对于皇帝李渊来说,这就很难过了,万一李建成不想当太子,自己想当皇帝了怎么办?必须要找个人来制衡一下他啊。
这时候李世民就成了最佳人选了,同样的功勋卓著,又是次子,刚好可以用来平衡一下太子的势力。于是在唐朝建立后,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的任务基本上都落在李世民身上,而李建成则主要负责镇守后方。以至于连魏征都看不下去了,觉得秦王的战功超过了太子,于是提议让李建成去征讨逃窜到山东的刘黑闼,并成功将其斩杀。
李世民本来都以为皇位没啥希望了,然而李渊这样做反而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趁机得以壮大自己的势力。天策府设立后,李世民手下云集了一大批猛将谋臣,声势之大让李渊都侧目三分。李渊觉得这样下去李世民又会成为隐患啊,又将矛头对准李世民,开始削弱他的实力。
然而,李世民毕竟不像李建成,占着大义的名分,可以安然等李渊退位。李世民要么老老实实交出兵权,当个安乐王爷(还不一定能如愿),要么就拼一把,搏个皇位出来。很显然,李世民不是那种愿意把命运交给别人的人,所以李世民发动政变,这种情况李渊应该早就想到过的。
可这时候由于李渊的纵容,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势力都已经壮大到一定的程度了,不是他能随便处置了的。所以李渊只能装作不知道,继续将平衡保持下去,拖一天是一天。这也是为什么他收到太史局傅奕所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的时候,是选择把奏折给李世民看,而不是直接下手。
这时候李渊的想法应该就是想趁机敲打一下李世民,让他收敛一点。谁知李世民会错了意,觉得李渊准备拿自己开刀了,于是先下手为强,发动玄武门之变,击杀建成元吉,逼宫李渊。所以,李渊之所以面对政变束手无策,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自己的失误导致没办法钳制两个儿子了。各位看官,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