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北宋是被庞大的军队撑死的?从太祖到仁宗朝仅禁军就增长了6倍

北宋是被庞大的军队撑死的?从太祖到仁宗朝仅禁军就增长了6倍

北宋有三大特色:一是繁荣的经济;二是最完备、最先进的募兵制度;三是庞大的军队数量。单是从这三个特点来看,无论如何,北宋都轮不上被辽和西夏欺侮。可事实上,北宋确实是长期被这两个小国度摁在地上,使劲地摩擦,饱受皮烂肉烂之痛。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这里面光有北宋统治都后来的贪腐,更多的是来自赵匡胤的“做贼心虚”,以及其后世子孙对其初衷的参悟能力了。赵匡胤本人就是后周的“家贼”,所以他时时刻刻地防着大宋的“家贼”。而后面的皇帝在墨守这一成规的同时,却没有进行变革,而且将其原来的制度也荒废了许多,最终被庞大的军队级拖垮了。

01.募兵制是一种先进的兵役制度

我们知道,宋朝在兵役制度上实行的是“募兵制”,这种制度的特点,是军队实行了职业化,军人成了职业军人。在养兵上,实行给养制度,即士兵除粮食由国家供应之外,还有工资,服装、武器装备都是统一配发的。“募兵制”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是由战国名将、军事家吴起所发明。之前都是征兵,即要打仗时由各地青壮年自带兵器,到当地集结。因此,我们看到秦汉之前历史题材的电视中,那种整齐划一的军队形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当时吴起在魏国采用“募兵”的方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职业化的军队,大致千余人。吴起采用招募自愿当兵的人,而代替最古老的强制征兵制度,但他对人员的选拔上非常严格,包括身体条件、基本技能等。一旦被选上不但有粮吃,而且可以免去徭役,有战功可以封爵等。武器装备不再由个人自带,而是官府统一配发。魏国的称霸和吴起的名声,都是靠这支军队打出来的。

因此,募兵制在古代的兵役制度中,实际上是最先进的,它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在史书中记载有汉军击匈奴以一敌十,其实也是不虚的。汉武帝时期为了对付匈奴,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对士兵严格精选,并进行严格训练。只是在后来,直到隋唐五代,都是府兵制与募兵混用的,而且不是太成型,到了宋代才趋于完善。

宋朝的募兵制度实质

赵匡胤经历了五代之乱,深知兵患之害的原因,所以他在军队建设上就格外地重视。五代时,各藩镇、军阀基本沿用唐时的兵役制度,普遍采取募兵制度,而兵员的来源则主要为流民、饥民,主要是利诱。但是,长期的战争,士兵能吃上饭都是很不错了,那儿来的军饷?所以要解决这个办法,或者说要兑现承诺,也只有纵兵劫掠了。后周太祖郭威也是在进都城之时,让士兵哄抢了三天的,这个赵匡胤当然知道。因此,赵匡正胤将养兵划为中央财政支持,国家统一募兵、统一养兵。他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地方或将领笼络士兵谋反。

赵匡胤在建立宋朝之后,开始对于募兵也是非常严格的,他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身高有一定的要求,达不到就不予录取。甚至在视力、体力等方面都是有标准。参选之人会全副武装,要求要跑一定距离,如果达不到也是不予录取的。他还从军中选了许多标准的士兵,派到各地作为征兵的样板,要地方作为参照。因此,在宋朝初期,宋军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当然,很多人诟病其“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防止军阀的形成还是可取的,是为一种先进的制度,倒不是什么大的缺陷。如果一支军队果真训练有素,具有很强的战斗力,无论哪个将军(当然是要懂军事的)率领,仍然是可以打胜仗的。这种将领的轮调制度,即使现代也在采用,建国后八大军区司令员还对调过呢。只是轮换过于频繁,则使军队得不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这倒是一大缺陷。

赵匡胤的国家是“窃”来的,为了防止再有人“窃”国,宋朝对于武将的过分打压,将许多优秀的军事人才埋没了。再者,太宗之后,其兵役制度只是保留了原来的形式,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地方官府的腐败,往往会以劣充优,使兵员的质量大打折扣,这也是其后来军队战力弱的原因。

03.军队数量的激增

北宋在完善兵役制度的同时,只考虑了征兵,而没有考虑退役问题。赵匡胤效法郭威,为防止逃跑在军人脸上刺字,这样宋朝的后不但是职业军人,而且也就成了终身制了。正常的渠道是从地方选拔,但为了防止选造反,每在饥荒时就会招收一些流民,来补充禁军。还有就是一些年轻的罪犯,也会被刺字之后发配从军。还有,当时的宋朝统治者认为,招收一些青壮年参军,可以防止老兵造反。这样就形成了父子、或者祖孙三代都在当兵,而军营往往也是拖家带口。这些积弊最终造成了宋军数量累年增加,而战斗力却逐年下降。

宋朝的军队分为两种,一种为禁军,为中央控制,绝大部分都是驻守在京城;另一种为厢军,其实就是地方杂役部队,这些兵在最初都是选禁军后剩下的老弱病残,他们负责后勤,还会出一些徭役等苦力活,待遇也比禁军低,数量上规定全国总有量不能超过禁军的三分之一。这也主要是为了保证中央军的实力,使地方不能与之抗衡,说穿了还为防止造反。

北宋建立之初,禁军数量为20万,那时的政治还算清明,除养兵外其他开支也不多,而官员的俸禄也是不高,是后来才涨上去的,所以每年国库都是有盈余的。到了宋太祖开宝之末,禁军数量增加至37.8万人。到太宗至道间,禁军数量增至66.7万余人;宋真宗天禧间,增至91.2万;宋仁宗庆历间,增至125.9万人。其后,到宋英宗治平间及神宗熙宁之初,总数量略有增长,大致保持在了宋仁宗时期的水平。如果加上厢军,总兵力应该在200万左右吧。

军队拖垮了财政

由于宋朝的军队全部由国家养,所以随着数量的日益增大,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我们知道,宋朝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是最为繁荣的,但是,即使这样,也保证不了其庞大的开支。从太宗到神宗时期,基本就没有怎么打仗,而这些兵却要以民脂民膏来供养着,这就无形中不得不加重赋税,从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在宋朝的历史上,农民起义从来就没有断过,据统计,平均每年爆发近两次。

在宋真宗之前,尽管财政支出每年递增,但每年国库仍尚有盈余。到宋真宗天禧间,则每年财政总收入有15815万,总支出为12677.52万,略有盈余。到了宋真宗治平二年,年总收入为11613.84万,年总支出为12034.31万,已经是入不敷出了。据统计,而前后短短的20余年,民间税赋增加了10倍还多,这让老百姓如何生活?

宋朝的禁军工资大约每月为一贯钱(500文),如果加上厢军,平均按200算,近200万人每月需要多少?这个账大家都会算。按照其每年的总支出,只是军队都不够,别说给官员开工资了。如此看来,其军饷根本就没有足额发放,或者经常拖欠。还有将领们也扣军饷,当作发财的路子,这样军队还能有战斗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士兵,地方,数量,禁军,赵匡胤,太祖,宋朝,制度,军队,仁宗,观点评论,禁军,赵匡胤,吴起,宋朝,军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士兵,地方,数量,禁军,赵匡胤,太祖,宋朝,制度,军队,仁宗,观点评论,禁军,赵匡胤,吴起,宋朝,军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士兵,地方,数量,禁军,赵匡胤,太祖,宋朝,制度,军队,仁宗,观点评论,禁军,赵匡胤,吴起,宋朝,军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