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斧声烛影”是一个历史迷,总会提醒人们赵光义谋害兄长一事缺乏直接证据,但赵光义登基后,对兄长留下的孤儿寡母的作为,却又让人不得不去怀疑,赵匡胤之死的幕后元凶就是赵光义。
公元976年,赵匡胤突然患病。正当壮年的赵匡胤原以为自己不过是一场小病,但随后病情却让他陷入沉思。直到入冬后的某晚,赵匡胤突然急召弟弟赵光义入宫觐见。摒去左右,昏暗的大殿内只剩下兄弟二人,史书中无法得知赵匡胤兄弟二人说了些什么。但在殿外值守的太监、宫女却隐隐看到,烛光映照下的赵光义突然站了起来,挥手摆动,做出一副推辞的动作。紧接着宫女太监们又听到,赵匡胤用斧钺戳地,并大声说道:希望你好自为之。随后,宫中便传出赵匡胤驾崩的噩耗,而赵光义顺利登基,这便是斧声烛影的故事。从中我们并不能得知赵匡胤是否真的死于赵光义的毒害,不过我们可以看看当时各方做出的反应。
赵匡胤死时,皇后宋氏表现得出奇冷静。宋氏得知丈夫驾崩的消息后,急命心腹太监王继恩接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德芳入宫。而当时,赵匡胤在世的儿子共有两位:25岁的长子赵德昭,17岁的小儿子赵德芳。宋氏命人接赵德芳入宫的意图很明显:哪位皇子先一步入宫,皇位就将由谁继承。
宋氏为何不让王继恩接长子赵德昭入宫,而是选择接赵德芳入宫呢?原因不外乎两点:一、赵德芳和宋氏关系更亲近。二、赵德芳年幼,更容易受到后宫的影响。换言之,准备接赵德芳入宫继位的宋氏,是出于自身利益。
宋氏毕竟是深闺妇人,她并不知道王继恩早就投靠了赵光义。离开皇宫后,王继恩第一时间就奔向了晋王府,赵光义第一时间就被接入了宫内。宋氏眼见王继恩接入宫的人是赵光义,瞬间她就明白大事已定,皇位必然是由赵光义来继承的。因此宋氏很识相地对赵光义说道:既然晋王来了,今后我们母子就全靠您了。
虽然当时赵光义口头上承诺,会善待宋皇后母子。但宋皇后让王继恩接赵德芳入宫,显然不是希望皇位由赵光义继承,赵光义对宋皇后的记恨上可想而知。赵光义登基后,曾先后降旨让宋氏移居西宫、东宫,直到公元995年,宋氏去世。宋氏的去世,终于让赵光义等到了发泄不满情绪的机会。赵光义不但不为自己的皇嫂服丧,他还降旨禁止群臣前去吊唁。赵光义此种做法不但有违大宋礼制,还有些违背人伦。因此有位王姓大学士私下便和群臣议论了一句:宋氏人品贵重,当遵守旧礼。谁知王姓大学士的议论之言,随后被赵光义知悉。恼怒的赵光义当即以诽谤皇家之罪,将其贬到了滁州。
惩治王姓大学士后并未到此为止,赵光义又做了一件无比过分的事:不将宋氏葬入赵匡胤的皇陵,不准将宋氏的灵位请入太庙。直到十几年以后,赵顼继位,宋氏的牌位才被赵顼请入了太庙。赵光义心中愤恨由此可见,显然一直对宋氏接赵德芳入宫一事耿耿于怀。公元979年,赵光义御驾亲征幽州,在赵光义兵败,狼狈逃回汴梁城后,赵德昭竟然公开希望赵光义兑现承诺:重赏平灭北汉的宋军将士。正在气头上的赵光义随即对赵德昭说了句:你当皇帝后,再行封赏有功将士吧。
赵德昭自知说错了话,回到府中的他越发惊惧。赵德昭担心赵光义会迁怒自己的家人。为了保住家人,赵德芳选择在府中自尽。赵德昭死后,赵光义虽然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但他并没有善待另一位侄子:赵德芳。赵德昭自尽两年以后,赵德芳不幸病逝,终年二十三岁。至此,赵匡胤的子嗣全部去世。后来赵光义又以谋反的罪名废掉了皇弟赵廷美。随着赵德昭、赵德芳,赵廷美三位皇族的身死,赵光义终于得偿所愿,可以让自己一脉的子孙世代传承皇位,而此前北宋皇位传承一直在赵光义一脉。以上种种并不能确定赵光义是毒害兄长的元凶,但赵光义欺嫂,逼死侄子却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