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冯梦龙编写的《智囊》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北宋仁宗帝执政时期,西部边疆爆发叛乱,平叛主将刘平不幸战死。群臣都认为平叛失利是因为监军从旁掣肘,这才让刘平不能自由指挥,因此战败。因此群臣便请求赵祯,严惩监军的宦官。赵祯问宰相吕夷简怎么看待此事,吕夷简表示依然可以让宦官做监军,但需要选一位秉性忠厚的宦官。赵祯又请吕夷简推荐监军人选,吕夷简却称自己是待罪宰相,与宦官来往不合朝廷规矩。虽然吕夷简没有提供人选,但他却又出言建议赵祯,让都知、押班两位赵祯身边的近侍共同推荐一位宦官出任监军。一旦这位监军犯错,赵祯便可将都知、押班连坐治罪。赵祯采纳了吕夷简的意见,但是都知、押班却一同请求赵祯停止由宦官出任监军。吕夷简为何要这样做呢?
赵祯之所以派宦官去监军,正说明他不希望武将独掌兵权。刘平战死后,群臣提出严惩监军宦官的请求。赵祯并没有直接采纳群臣的建议,而是询问吕夷简的意见,让吕夷简推荐一个新的人选。这就是说,平叛失败后,赵祯依然不希望由武将独掌兵权。既不想得罪皇帝赵祯,又不想得罪群臣,想抽身的吕夷简便只好建议赵祯,让都知、押班共同推荐一位宦官出任监军。都知、押班是赵祯的身边人,赵祯对他们极度信任。都知、押班深知没有一个宦官是秉性忠厚的,一旦宦官犯错他们就会被连坐治罪。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反对由宦官出任监军水到渠成。
让皇帝信任的人出言影响皇帝,使其改变心中决定,吕夷简的做法无疑很聪明。吕夷简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吕蒙正曾担任过赵匡胤、赵光义两朝宰相。在父亲的推荐下,吕夷简走入北宋官场。做官之初,吕夷简也曾满腔热血遇事敢言。在做州郡长使时,吕夷简曾奏请朝廷免除百姓农具税。随后在做两浙提点刑狱使期间,吕夷简也做了许多让人称赞的好事。由于父亲是当朝宰相,自身又颇具才干,吕夷简很快升任刑部郎中。宋真宗病逝后,太后刘娥开始垂帘听政。身在权力中心的吕夷简不免被卷入了朝堂争斗。
刘娥掌权时,奸相丁谓专横跋扈,与参知政事王曾多次爆发冲突。帮助王曾斗倒丁谓后,王曾顺手将吕夷简提拔为参知政事。公元1028年,次相张知白病逝,王曾举荐吕夷简接替张知白次相之位。当时刘娥的宠臣枢密使曹利用想举荐自己的死忠张士逊。吕夷简自知根基尚浅,主动退出次相的争夺,也是因此他得到了刘娥的夸奖,给刘娥留下了好印象。由此可见,吕夷简深谙为官之道,他不愿给自己树立任何敌人。
公元1029年,曹利用被罢官时张士逊也受到了牵连,刘娥随即将印象颇佳的吕夷简提拔为次相。吕夷简成为次宰之时,赵祯已经成年。虽然当时的刘娥已经年过六旬,但她依然没打算放下手中的权力。为了平衡皇帝和养母太后的关系,吕夷简一边尽力顺从刘娥,回避外戚专权,一边他又殷勤交好赵祯。朝中大臣,曾多次暗示刘娥可以效仿武则天,吕夷简却从不附和。
公元1032年,赵祯的生母李氏病逝。自幼抱养到刘娥膝下的赵祯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当时刘娥想将李氏,按照普通宫人的身份埋葬在宫外。吕夷简知道情况后,当即冒险入宫请求刘娥厚葬李氏。刘娥因为吕夷简的请求,开始指责吕夷简是在挑拨自己和赵祯的母子关系,吕夷简却为厚葬李氏一事据理力争。当时吕夷简出言提醒刘娥:“现在皇帝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太后可以草草下葬李氏。太后百年以后,皇帝知道生母是谁后,刘氏家族能躲过皇帝的怒火吗”?
刘娥最终被吕夷简说服,同意以太妃之礼厚葬李氏。后来知道事情经过的赵祯,也开始对吕夷简感恩戴德。赵祯执政时期,吕夷简通过权谋,打击、排除无数异己,稳固了权相地位。赵祯亲政初期,刘娥的亲信相继被赵祯驱逐出朝堂。因吕夷简曾刻意交好赵祯,赵祯准备对他继续委以重任。但郭皇后却向赵祯进谗言,让赵祯将吕夷简罢相。五个月后,因继任宰相张士逊老迈昏聩,理政能力不足,赵祯再度将其罢相,吕夷简官复原职。
再度拜相的吕夷简变得更加圆滑低调,但他却想报复郭皇后。因赵祯极度宠爱尚美人与杨美人,无比嫉妒的郭皇后便经常与两位美人爆发冲突。某天,郭皇后在对尚美人大打出手时,误伤了上前阻止的赵祯。赵祯虽然恼怒无比,但他并没有废后的打算。吕夷简瞅准时机发动群臣,以郭氏无德为由,请求赵祯废后。最终吕夷简报复成功,郭皇后被废。
参考资料:《智囊》、《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