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英宗为何是明朝最差的皇帝?亲征毁灭明朝基业,复辟后屠杀功臣

明英宗为何是明朝最差的皇帝?亲征毁灭明朝基业,复辟后屠杀功臣

“大明战神”朱祁镇不仅是明朝最差的皇帝,也是明朝历史上最不要脸的皇帝。

为什么说他是明朝历史上最差的皇帝呢?因为他将全盛时期的明朝带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使得明朝从英宗朝开始到灭亡,再也不复往日盛况,再也没有了翻身的可能。

明成祖朱棣以”靖难“之名夺得皇位之后,经过他与儿子朱高炽以及孙子朱瞻基三代人的发展,使得明朝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达到了顶峰,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仁宗朱高炽和宣宗在位的这一段时间,史称”仁宣之治“。

但是,这种盛况在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便随着英宗的英年早逝而戛然而止。

公元1435年,年仅三十六岁的明宣宗朱瞻基去世,皇位由他八岁的长子朱祁镇继承,史称”明英宗“。

朱祁镇即位后,明朝经过之前三代皇帝的治理,已经进入了全盛时期。朱祁镇接手后的明朝,是一个强大无比的帝国。可是,这个强大无比的帝国在朱祁镇接手十四年后,它的命运便急转而下,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

1449年2月,明朝的死对头瓦剌在也先的率领下,兵分三路,大举入侵明朝边境。

瓦剌入侵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毫无军事经验的英宗朱祁镇跟打了鸡血似的,在太监王振的撺掇怂恿下,准备效仿他的父亲宣宗以及祖父朱棣,御驾亲征,妄图建立不世之功。

对于朱祁镇亲征的打算,当时朝中的很多人都持反对态度,其中兵部尚书邝埜、侍郎于谦力劝英宗不要轻易带大军出征,并说明了大军出征的种种利害,但主意已定的朱祁镇根本听不进去任何人的劝说,只想亲征。

“边报日数十至,王振劝帝亲征,兵部尚书邝埜、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不听。吏部尚书王直率百官力谏,亦不纳。

7月16日,从小长于深宫、年仅22岁的朱祁镇力排众议,让他的弟弟朱祁玉监国,他则带着王振以及大小官员100多人,率领50万大军,浩浩荡荡从北京出发,出征瓦剌。

建功立业的梦想谁都会有,更何况是一位皇帝呢!可朱祁镇忽略了一点,同样是22岁,可他没有像汉朝霍去病那样过人的军事天赋,没有像他的祖父朱棣那样在从小在尸山血海里锻炼过的坚韧自信,从小生活优渥的他有的只是属于他那个年龄段的稚嫩与天真,这份稚嫩与天真只适合宫里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不适合残酷的战场。

所以,作为军队统帅的朱祁镇,此次出征,注定是凶多吉少的。

7月19日,明军出居庸关出发。

8月1日,大军行至大同时,也先为了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然坚持北进。期间,兵部尚书邝埜请求大军进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但遭到了王振的拒绝。

结果,大军前进的路上,遭到了瓦剌军的袭击,明军惨败,王振只得仓皇撤退。在大军撤退之时,王振为了显示他的威风,怂恿朱祁镇让大军经过他的家乡蔚州,一向对王振言听计从的朱祁镇并没有拒绝王振的建议,而是不顾军队安危,为了显示对王振的宠信,让大军从王振的家乡经过。

私自改变行军路线,历来是兵家之大忌。可朱祁镇与王振二人依然我行我素,置大臣的冒死劝诫于不顾,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已经降临。

王振一方面想使大军经过他的家乡,又怕大军过去的时候踩踏自己家庄稼,于是不顾士兵疲惫,屡次改变行军路线,导致大军首尾不能相顾,疲惫不堪。

至宣府的时候,疲惫不堪且数量分散的明军终于遭到了瓦剌大军的袭击,在这次战斗中,明军3万骑兵全军覆没。

8月13日,明军狼狈逃到了土木堡,瓦剌大军在后面对明军紧追不舍。

此时,兵部尚书邝埜再次请求大军进入居庸关避险,但英宗和王震似乎还没有察觉到即将到来的危险,又一次拒绝了邝埜的建议。

由于王振的一意孤行,大军驻扎在了土木堡,而土木堡由于地势高,无泉缺水,唯一有水源的地方距离土木堡有十五里的距离,而且被瓦剌军占据,将士们饥渴难耐,掘地二丈找水,但都一无所获。

明军驻扎的土木堡无险可守,同时又没有物资补给,在这种情况下,瓦剌骑兵只要一冲,明军必败无疑。

看到疲惫不堪的明军,也先一方面派出使者诈和,一方面主动撤退。

王振看到瓦剌大军主动撤退,不疑有诈,于是下令大军前去找水喝,饥渴难耐的将士们听到王振的命令,一哄而起,奔向河边,大军瞬间混乱了起来。

远处的埋伏的也先看到明军阵营如此混乱,于是下令大军发起进攻。

正在前往河边找水的明军还未反应过来,便看见瓦剌的骑兵从四面八方冲了过来,明军只得仓促应战。

也先有备而来,而明军则是仓促应战,战争的结果自然不用多说。

明军在土木堡一战中,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英宗本人在此次战争中做了瓦剌人的俘虏,成为了明朝唯一一个前去瓦剌留学的皇帝。与此同时,成祖、仁宗、宣宗三代人花费心血打造的三大营二十多万精锐骑兵在土木堡一战中基本上无一生还。明朝与北边游牧民族的形势,彻底由之前的主动进攻转变为被动防御。

对于此战的罪魁祸首王振导致大军全军覆没,英宗的护卫将军樊忠是万分悲愤,拿起铁锤,对着王振的脑袋砸了下去,直接将这个狗太监砸了个透心凉。可惜的是,樊忠在后面的战争中也战死了。

亲自率领五十万大军前去亲征,结果却落得这么一个结果,朱祁镇在明朝史上独一无二,明朝最差的皇帝,他当之无愧。

为什么他又是最不要脸的一个皇帝呢?因为他后面干的事更是人神共愤。

英宗被瓦剌俘虏后,也先想要从这个昏庸的皇帝身上捞点好处,于是押着英宗兵临北京城下,想要用英宗换一些好处。但在朝中以于谦为首的大臣拒绝了瓦剌人趁火打劫的要求。

也先见用英宗捞不到好处,于是整军备战,准备对北京城发起进攻。对于也先的攻势,明朝内部惶惶不安,以徐有贞为首的大臣认为大势已去,主张南迁。

”验之星象,稽之天数,天命已去,唯南迁可以纾难。“

对于徐有贞的建议,于谦提出了反对,他对着徐有贞说道:”主张南迁者,可斩。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你难道看不见宋朝南迁的教训吗?“

于谦于是请求皇太后诏令各地武装力量进京勤王,誓死守卫北京城。与此同时,请求太后立朱祁玉为皇帝,主持大局。

朱祁玉于九月初六登基,是为景帝,尊瓦剌留学的英宗为太上皇。

随后,朱祁玉命于谦全权主持北京保卫战。

明朝灭亡的关键时刻,于谦站了出来,力挽狂澜,扶大厦与将倾,最终带领士兵打退了瓦剌的进攻,守护了北京城的安危。

北京保卫战胜利后,此时的英宗还在瓦剌留学,也先见这个昏庸的帝王已经毫无用处,又不好与明朝撕破脸皮,便将英宗放了回来。

你说英宗回来就回来吧,回来就好好当他的太上皇就可以了。可这位瓦剌留学生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趁他的弟弟景帝朱祁玉病重之际,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的怂恿下,又发动了”夺门之变“,将他弟弟的皇位抢了过来,直接把在重病中的景帝气的一命呜呼!

夺皇位就夺皇位吧,因为之前皇位本来就是你的。可夺了皇位之后,朱祁镇又干了一件不要脸的事情——杀功臣。

杀的是哪些功臣呢?杀的是北京保卫战中以于谦为首的有功之臣。为什么要杀这些人呢?因为朱祁镇觉得,不杀这些人的话,他这个夺来的皇位便有了水分。

于是,朱祁镇冒天下之大不韪,将于谦等人给砍了。于谦被押去问斩的时候,北京城哭声一片,足可见于谦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夺了皇位,杀了于谦等一系列有功之臣,朱祁镇仍然不思悔改,又干了一件离谱的事情,那就是为被樊忠锤死的王振立祠纪念。

如此恬不知耻,翻遍二十四史,有且只有朱祁镇一位。

作为明朝历史上最差且最不要脸的皇帝,朱祁镇的错误总结起来有以下五点:

其一,土木堡之战败掉了自明朝立国以来5代帝王筚路蓝缕打下的基业,使得明朝自英宗手里由盛转衰,再也支楞不起来了。

其二,宠信太监,导致五十万大军覆没,自己被敌人俘虏,居然还有脸苟活,被瓦剌人押上充当叫门天子。

其三,复辟后屠杀以于谦为首的有功之臣,把自己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其四,为王振立祠。

其五,不明是非,任用徐有贞,曹吉祥,石亨等小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明军,明朝,朱祁镇,尚书,瓦剌,皇帝,基业,王振,屠杀,大军,观点评论,于谦,明朝,朱祁镇,王振,大军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明军,明朝,朱祁镇,尚书,瓦剌,皇帝,基业,王振,屠杀,大军,观点评论,于谦,明朝,朱祁镇,王振,大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明军,明朝,朱祁镇,尚书,瓦剌,皇帝,基业,王振,屠杀,大军,观点评论,于谦,明朝,朱祁镇,王振,大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