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是唐朝时期的著名宰相,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文学家。据记载他还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后代,出生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家庭之中,也使得他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他聪明伶俐擅长写文章,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堂为官。
在唐玄宗继承皇位之后,他又得到宰相张说的提拔,被拜为中书舍人。凭借着出色的能力,不久之后他就得到了升迁,成为了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宰相。
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既有胆识又有远见,对于皇帝也是尽忠职守,敢于直言切谏,为开元之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除了在政治场上的突出表现之外,他还在文学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凭借着简练质朴的语言丰富自己的文学作品,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旧唐书》中有言:九龄文学政事,咸有所称,一时之选也。
除了祖先张良之外,张九龄的家族也是极为显赫,他的祖父以及父亲都曾经在朝堂中任职,因此张家在当地也是颇有声望。在这样的家族熏陶之下长大,张九龄自小就把报效国家作为自己的追求。
年幼时期的他聪明伶俐,九岁能够阅读古典书籍,十三岁时就已经能够独自思考。他曾经写信给当时的广州刺史王方庆,阅读之后,王方庆非常认可他的才华,还接连赞叹说,这个人将来一定能够有所作为。还立马回信给张九龄,让他也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有朝一日定能入朝为官。
长安二年,张九龄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堂为官,并凭借着出色的才华,一路遇上遇到了许多贵人相助。例如,当时的宰相张说由于直言劝谏而得罪了武则天的宠臣,被流放到了岭南一带为官。
在经过邵州的时候,偶然阅读张九龄的文章,惊为天人,于是前去与张九龄相见,二人一见如故。这张说本就博学多才,是当时士大夫阶级的领袖人物,又是在朝廷之中颇有功绩的重臣,他的鼓舞对于刚刚步入官场的张九龄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认可。
等到张九龄拥有充足的学问之后,他便前往京城参加吏部组织的考试,并在这次中表现出色,被授任为秘书省校书郎一职。神农四年的夏天,他奉命前往岭南一带出使。这个时候他已经担任了几年的秘书郎,始终得不到升迁,他也因此产生了回归家乡的念头。
恰好遇到太子李隆基广纳人才举行策问,张九龄便前去参加并表现出色,被升任为右拾遗。之后唐玄宗顺利地继承了皇位,但这个时候的张九龄却与宰相姚崇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姚崇是唐玄宗所器重的大臣,执掌着国家的军国大权。张九龄时常在他身边提醒一定要戒骄戒躁,姚崇也开始反省自我,积极整顿吏治。
直到开元十九年,张九龄才与皇帝有了密切的接触。每次遇到皇帝需要立圣旨之时,他不用打草稿,提笔就来,因此得到了唐玄宗的刮目相看。不久之后,他就得到了升迁成为了宰相。除了他之外,他的家族中人也在朝堂中担任要职,一时之间张家极度显赫。
而当时还有一位奸臣便是李林甫,他自己不学无术却非常忌妒张九龄经常被皇帝夸赞,于是就陷害他。在李林甫的谗言之下,唐玄宗正式废黜了张九龄的宰相之位。但这并没有影响张九龄为国效力的决心,他仍旧为了自己的国家发光发热。
张九龄也清楚地知道,唐朝虽然处在极度繁荣时期,但却又隐藏着各种社会危机。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弊端,张九龄提出了一些措施,强调一定要与百姓建立良好的关系,反对穷兵黩武。
他还坚持积极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从而使得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建议对吏治方面进行改革,选贤举能,让那些真正的有才之士能够进入朝堂为官。
他的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巩固了中央集权,为维护开元盛世的成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此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林同曾诗云:连理庭中木,丛生坐侧芝。未尝闻孝感,一一有兹奇。
作为一位传统的儒家子弟,张九龄通过自己的努力官至宰相,并且在任期间积极建议皇帝对国家进行治理,为开元盛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旧唐书·张九龄传》
《新唐书·张九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