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元年,新君即位之初,朱棣就按耐不住他的狼子野心,举起了谋反的大旗。
中国人起兵自古讲究师出有名,朱棣就在他的出兵檄文中这么写道:“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今祸迫予躬,实欲求生,不得已也。义与奸恶不共戴天,必奉行天讨,以安社稷”。
“清君侧,靖国难”的大旗就这么扯了出来。而他清的又是哪些人呢?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之二,建文帝智囊团的代表人物——黄子澄和齐泰。
(关于他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已经提到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既然朱棣发出了大招,那么朱允炆就不得不接。而他最后的覆灭也就从此开始,跟随他的智囊团们也是与朱允炆的命运绑在了一起。他们将在这场争锋中,决定自己最后的命运。
朱棣和朱允炆的争锋,其实很早就开始了。最初朱允炆出于巩固政权的考量,做了削藩的决定。但是众多的藩王,从谁身上先下手,这可难住了年幼的皇帝。
皇帝一时半会儿做不了决定,那他的智囊团就要出来替皇帝出谋划策了。黄子澄和齐泰俩人就开始商量这件事,但是他们两个人却出现了一个分歧:齐泰认为削蕃要从实力、能力和影响力都是最强的朱棣身上下手,把他搞定以后,那么其他的藩王自然是手到擒来;但是黄子澄却认为,朱棣盘桓在北平城多年,早已经积累了稳固的势力,如果轻举妄动的话,很有可能削藩不成,还会逼他造反。
最后黄子澄的建议占领了上风,他说服了齐泰,准备从燕王朱棣之外的藩王身上寻找突破口。很快他们就把枪口对准了朱棣的同母兄弟——周王。
但是我们其实分析一下两个人的策略,依照笔者来看,其实还是齐泰说的更靠谱一点。因为一旦拿周王下手的话,朱棣一看肯定会有所警惕,并且开始防备,那么之后再拿他下手的话,就取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了,很有可能会失败。
之后的发展也确实是这样,朱棣在听到风声以后,抓紧了自己的战备准备,做好了反击的打算。而齐、黄二人的决定,相当于给了朱棣一个战略上的缓冲期,让他有时间来做进一步的准备。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的战争中,朱棣为什么能够接连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说,在双方第一次交锋的时候,朱允炆就因为采取了错误的方针,而败下阵来。
到了朱棣大军压境的时候,朱允炆再次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朱棣起兵以后,朱允炆派了耿炳文北上平乱。据《明史》记载:“及洪武末年,诸公、侯且尽,存者惟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可见这耿炳文也是朱元璋时代仅存的硕果之一。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员老将,却也未能阻止朱棣南下的步伐。在真定大战中,耿炳文失利了,朝廷军队损失了上万人马。
虽然说失利不等同于失败,但是在年轻气盛的朱允炆眼中,作为老将,他就应该取得大规模的胜利,这样才是不负皇恩,才无愧于他老将的身份。
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的朱允炆气急败坏,他的情绪开始产生了很大的波动。
这个时候黄子澄站了出来,他对朱允炆说自己有一个锦囊妙计,保准可以把朱棣杀得片甲不留。朱允炆很高兴,让他马上说出来妙计。
于是我们又一位主人公——李景隆就出场了。
很显然,黄子澄的这条妙计就是推荐李景隆取代耿炳文,担任北伐的统帅。朱允炆听了以后,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虽然齐泰在一旁劝他再考虑一下,但是朱允炆根本听不进去,直接把李景隆任命为北伐统帅。
但是提起这个李景隆,就让我想起了历史上有名的赵括。他们两个人实在是太相似了,都是将门之后,又都饱读兵法军书,看似是军事上的天才。但是他们都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事,只会纸上谈兵,就突然被临危受命,成了带领几十万人的统帅。
就这样的一个人,突然就成了北伐统帅。最后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李景隆不仅丢了粮草淄重,还损失了几十万的大军。第二次北伐,朱允炆又失败了。
而在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在郑村坝之战李景隆失败以后,黄子澄竟然向朱允炆隐瞒战况,他谎称大军并没有失败,朱允炆信以为真,反而对李景隆加官进爵。一个战败之将,竟然还有这样的待遇,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而这件事还有一个后果就是,使朱允炆失去了对战场的主导权。
在之后的对峙中,朱允炆也是输多胜少,最后一步步地走向毁灭。在这个过程中,文人出身的智囊团,由于缺乏军事智慧,并没有给他什么太多行之有效的军事策略。而他信赖的李景隆甚至在朱棣兵临南京城下的时候,打开了城门,做了一个叛军。这样的结果,着实让人意外。
而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三人,虽然没有带给朱允炆胜利。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骨气向世人证明,他们是建文帝的铁杆忠臣。
朱棣拿下南京城以后,他们三个人誓死不降,无一例外都被朱棣处死。
方孝孺更是因为拒绝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并且当众大骂朱棣,不仅他本人恼羞成怒的朱棣处死,就连他的亲友也全部被处死。这就是历史上令人发指的“诛十族”。
而李景隆却因为打开了城门做了投降派,而被朱棣视为功臣,不仅加封爵位,更是名列群臣之首。
就这样,建文帝失败了,连带着他的智囊团,都彻彻底底的失败了。他的失败原因有很多,但是用人不当,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或许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没有做错什么。但是对于皇帝而言,大臣无功便是过。他们虽然不是奸臣,但也是罪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