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和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非常有名的政治家,他们在政治上的成就也颇为相似,王安石主持变法,让北宋暂时渡过了因为“宋夏战争”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张居正主持变法,加强了明朝的中央统治,稳定了国内局势。
然而就是这么两个有功于国的政治家,最后结局却都不是很好。很多人将宋朝的衰败归咎于王安石,而将明朝的糜烂归咎于张居正。
那么,明明两个主持变法的国家功臣,为何最后都成了“背锅侠”呢?
说王安石导致北宋加速灭亡,张居正导致明朝后期政局糜烂,虽然从历史评价上说,对这两人不公平,但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所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王安石张居正之所以成为背锅侠,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变法最终都失败了。
事实上历史上与他们相似的例子,还有秦朝时期的商鞅,商鞅虽然死得惨,但那是国君为了平息权贵的怒火,在政治上并没有否定他,换句话说,大多数人还是认可秦朝的兴盛,与商鞅有着很大关系的。
但是,王安石和张居正却没有这个待遇,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他们死后,曾经主持的变法没有了强势的皇帝推行,从而被彻底废除,甚至矫枉过正。
这种变法的失败,导致王朝原本存在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变本加厉,更重要的是变法的过程之中造成了既得利益者对王朝的离心力,而变法失败则意味着这些离心力并没有消失。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崇祯皇帝走到末路时,朝中大臣都很有钱但是不愿意为国分忧的现象,其根本就在于张居正在变法之中得罪了权贵阶层,让权贵阶层形成了离心力,不把国家当成自己的根基。
国家存在的问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因为矫枉过正更加突出了,同时代表国家权贵阶层的上层却失去了对帝国的离心力,这个国家当然要迅速的走向灭亡。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说他两人导致国家加速衰落,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王安石和张居正的变法,也许在客观上确实加速了宋朝和明朝的衰落,但把王朝败落的责任归结于他们身上,显然是不公道的。
而这种现象之所以能够出现,根本当然是因为王安石的变法和张居正的改革,最终都伤害的是权贵阶层,也就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既得利益者往往代表的就是权贵,是话语权。
说白了,就是王安石和张居正得罪了乡绅读书人,而这些人在以后的朝代之中,还是读书做官的。人的立场决定人的思维和说法,这些人自己站在乡绅的立场上,那么对于损害到他们利益的变法者,当然不会支持,会想各种办法来抹黑。
而在封建时代,抹黑一个臣子最极端的方式,就是把它说成是祸国殃民的奸臣,权臣。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王安石和张居正之所以成了“背锅侠”,就是因为他们触犯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从而被掌握话语权的读书人刻意抹黑的缘故。
而这些人之所以抹黑王安石和张居正,当然是为了警示后人,不想再出现一个这样损害自己利益的宰相。
中国两年前的封建历史,王朝不断更迭,最终导致其灭亡的,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因素:土地关系。
宋朝和明朝的灭亡也同样如此,看上去宋朝好像是被外族给打败的,明朝则是先被农民起义打败,然后又被外族打败的,但实际上归根到底,他们都是被土地关系打败的。
宋朝和明朝刚建立的时候,面对的外地比建立之前更加强大,宋朝建立时辽国也正强大,而明朝干脆就是要打败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元朝才能建立,这两个敌人,都不比后来的金朝与清朝更弱。
之所以前期能够稳稳的立国,而后期却国破家亡,根本就在于国内的情况。直白一点说就是国家核心凝聚力的强大与否。
老百姓愿不愿意为你这个国家出力,有没有力量为国家出力,这才是问题的根本。而结果是,到了北宋末年和明朝末年的时候,老百姓饭都吃不起了,只能反抗地主阶层的统治,更别提给国家出力的事情了。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就是豪门大族大肆的兼并土地,导致土地向权贵阶层集中,老百姓抵御风险的能力迅速降级直至消失,当面临危险的时候,根本没有自救的机会,只能踏上造反的道路。
张居正和王安石的改革,说白了就是改变这种现象,是把土地重新的掌握到国家手中,阻击兼并,给老百姓更多的抗风险的能力。这只会增加国家凝聚力,不会导致国家衰落。
问题真正的症结,在于他们的政策在施行了一半之后被废除了,地主阶层大肆反扑,所以才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因此真正造成王朝衰落的,是那些地主和权贵阶层,王安石和张居正只是导致他们更变本加厉而已。
一个警察去抓了罪犯,但后来这个罪犯因为走关系又跑了出来,并且他还发现了一个事情,就是自己只要维持好这个“关系”,就不必害怕警察。那么这样以来,等于给了这个罪犯一个大胆犯罪的理由,反正没有人能动他。
但你能把责任归咎于这个抓人的警察吗?抓人是他的职业,而且确实是正义的事情啊,错的恰恰是形成这种不正常的的氛围的社会。
放到王安石和张居正身上也是一样,虽然确实是他们的改革加速了社会分裂衰落的过程,但问题的症结不在于他们,而是在于那些时宋朝和明朝社会问题严重的既得利益者们,这就正如警察没有抓住坏人,反而让给坏人更加变本加厉一样,错的是坏人,不是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