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拱二年(989)以后的数年中,辽军没有从关南瀛、莫边境进攻宋朝,但两国的边境问题并没有解决,直到1004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才稳定下来。
至道三年(997),赵光义去世,太子赵恒继位,即历史上的宋真宗。
咸平二年(999)冬,辽国大举攻宋,宋将杨延昭被围于遂城。杨延昭命士兵乘夜以水浇城墙外侧以为防守,次日辽军面对一座冰城不能进攻,便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分东西两路继续南侵。西路由肃继远攻破狼山石寨后继续深入,宋定州守将傅潜畏懦怯战,致使辽西路军直达宁边军、祁州、赵州等地,大肆抢掠。东路由辽国主率军进攻瀛州,宋将范廷召率军阻击辽先锋军于高阳关,战败,求救于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宋军至瀛州西南的裴村,范廷召约与康保裔军合战,不料次日清晨,范廷召临阵潜逃,康保裔军被围,奋力战斗,直至兵尽矢穷而被擒。
于是辽军从德州、棣州渡过黄河,抢掠淄州、齐州而返。赵恒从此年十二月就抵达大名府,做出御驾亲征的姿态,不料宋军数战兼不利,赵恒在大名府进退维谷。直至辽军返回,赵恒宣布康保裔战死,并对其大加褒奖,又以傅潜为赵光义幕府旧人,释其死罪。范廷召则虚报大破辽军于莫州,赵恒御驾亲征,耻于无功,竟以此作《喜捷诗》命群臣唱和。
此战之后,辽多次侵扰宋境,为大规模进攻做试探。
咸平四年(辽统和十九年,1001)十月,辽攻宋,在遂城打败宋军,赵恒命大军防守,辽军因遇雨天,道路泥泞,不便骑兵运动作战,遂命班师。咸平五年(辽统和二十年,1002)四月,辽攻宋定州,宋定州守将王超命王继忠迎战,王超随后跟进。王继忠与辽军进行昼夜激烈战争,抵挡了辽军的攻势。当辽军从王继忠军背后进攻时,王超竟引兵返还定州。王继忠遂被围,虽突围成功,终因人马困乏而被擒。
这次战役的失败使宋朝加紧了对河北边境的防范。当年六月,赵恒以全面的守势部署边境防线,令宋守军集结重镇进行防守,并对来犯辽军采取彼攻我守、彼退我击的策略,还开掘河塘为防线,以抵挡辽军骑兵。
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八月,辽军多次派小队骑兵深入宋境,侦察地形及宋军事部署。宋廷依据前线军情,感到大战将临,赵恒令诸军集结河北前线,并准备亲征,与辽军决战。
闰九月,辽国以收复关南之地为名,对宋发动大规模战争。针对宋军的坚守策略,辽军采取避实就虚、深入敌境之计,大破顺安、遂城之后,放弃对北平寨、保州、定州等宋军防守重镇的进攻,从定州东方突破唐河防线,分三路进攻瀛、祁二州。
而当时宋朝君臣还在商议赵恒是否要亲临澶州指挥战争。参知政事王若钦是江南人,建议赵恒避战到金陵;签署枢密院事陈尧叟是四川人,建议赵恒到成都避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则坚决请求赵恒亲临澶州。赵恒继续部署前方战线,在寇准的建议下命王若钦负责前方重镇大名府的防守工作,击退辽军从山西方面发动的牵制性进攻,并在陕西方面加强部署,防止西夏进攻影响河北战事。针对辽军对瀛、祁二州的进攻之势,赵恒命在太原的雷有终部赶赴镇州增援,命岢岚军、威虏军与保州、北平寨等军队深入敌后夹击,牵制辽军攻势,也有收获。
这时,被辽军俘虏的宋将王继忠建议辽朝与宋朝议和。辽萧太后也考虑在兵临城下的局势下,逼使宋朝让出关南之地,便派人向赵恒传达王继忠的议和建议。赵恒感觉辽朝的议和没有诚意,目的在于获取关南之地,便没有答应。
十月初六,辽军开始猛攻瀛州城,宋知州李延渥英勇善守,辽军损失3万兵力而不克,便继续向南迸攻。十四日,辽军攻陷祁州。赵恒得知辽军可能向南进攻贝州、冀州、天雄军,便派大军汇集天雄军,准备决战。同时准备亲临澶州指挥作战,命王超率数十万大军先赴澶州,王超居然再三拖延,不愿发兵,只有雷有终部自镇州赴援。这时王继忠再次建议赵恒议和,赵恒觉得派个使臣先去了解一下情况也不错,便派曹利用前往辽军营。
二十日赵恒已从开封出发前往澶州,辽军开始考虑乘虚长驱直下开封府。同日曹利用抵达大名府,赵恒要求辽朝派使者到大名府与曹利用会见。辽军攻大名府不克,便继续南下,于二十日与二十五日攻陷宋德清军与通利军,直逼澶州城下。
二十二日赵恒到达韦城县,这时辽军已从三面包围澶州城,而宋王超大军没有前往澶州,赵恒不知是否继续前进。大臣中又有逃往金陵以避战争的议论,在宰相寇准的坚决要求下,赵恒才继续向澶州前进。这时辽宋两军夹黄河而阵,辽军先锋大将萧挞凛在开战前出阵视察地形,被宋军用床子弩射伤致死,辽军士气大挫。
萧太后催促宋朝使臣到辽营议和,于是赵恒命曹利用前往辽营,并告诉王继忠,辽朝不应有过分要求,否则就进行决战。二十六日,赵恒终于抵达澶州南城,寇准提醒赵恒,如果身为皇帝而不愿渡过黄河,亲临澶州北城,将极大地削弱宋军的士气,不利于与辽决战。于是赵恒到达澶州北城,宋全军轰动,士气倍增。
这时曹利用抵达辽营,会见辽太后萧绰、辽圣宗耶律隆绪和辽宰相韩德昌等人,但没有就议和达成协议。辽派使臣与曹利用一起到澶州会见赵恒,并提出对关南之地的领土要求。赵恒对领土要求予以拒绝,表示只能每年给辽朝相当的金帛财富,以示两国的和好,并再次派曹利用出使辽营。曹利用向辽朝的统治者传达了赵恒的意愿,并答应每年给辽朝绢20万匹、银10万两。
这时辽朝也议和心切,愿以耶律隆绪称赵恒为兄长。两国便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谈判,达成了议和条件,形成了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的盟约。
“澶渊之盟”是以两国互致誓书的形式出现的,宋对辽的誓书内容是:“维景德元年,岁次甲辰十二月庚辰朔,七日丙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庆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人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缘边州军,各守疆界……自此保安黎谳,谨守封陲。质于天地神祗,告于宗庙杜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誓,不克享国。昭昭天鉴,当共殛之。远具披陈,专候报复。不宜!
澶渊之盟基本解决了宋辽两国的领土争端。此后,宋辽两国和平相处,互通友好,边境的农业得以发展,榷场贸易互市不绝,有力地促进了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这种和平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宋徽宗后期,后起的金国攻打辽国、宋朝谋求联金灭辽为止。
宋辽边境问题的解决,本来可使宋朝将精力集中于内政的建设。但宰执大臣间的权力争夺、赵恒的心理失衡,使得宋朝的政治再次走上歧途。
澶渊之盟后,赵恒对立了大功的寇准十分尊重,这令王钦若非常嫉妒。一天他对赵恒说,澶渊之战,寇准让皇帝达成一个城下之盟,这是令人可耻的事情,何况寇准以皇帝为赌注,万一成功,则他可以立大功,万一失败了,那寇准将置皇帝于何等危险境地。赵恒一听,立即对寇准产生反感,不久寇准就被罢去相位。
王钦若接着提议赵恒以神道设教来震慑辽国的巫鬼信仰,用封禅大典来炫耀国威。封禅就是祭天仪式,本来只有在皇帝建立非常功业时才可举行,为了获得封禅的资格,王钦若等人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天书和符瑞吉兆,声称赵恒举行封禅之礼是上天的旨意。于是赵恒组织了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泰山举行封禅礼,并到曲阜谒孔庙。这样还不过瘾,又到汾阴祭地神后土,到华山祭祀西岳庙,到巩县谒祭祖宗三陵(赵弘殷的永安陵、赵匡胤的永昌陵、赵光义的永熙陵)。每次祭祀,都要举行繁缛的礼仪,赏赐群臣,大赦天下,同时大肆宴庆。
不久,赵恒又说他梦见自己有个祖先叫赵玄朗,受玉皇之命向赵恒授天书。玉皇和天书都是道教迷信的对象,因此赵恒又在全国大搞崇道活动,大兴土木营建道观。这些活动不但浪费了宋朝大量的社会财富,更使宋廷和全国陷入一场迷信大骗局中,败坏了宋朝的政治与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