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皇朝都需要继承人,武则天也不例外,一般皇朝的继承人都是自己的儿子,毕竟父子关系是最亲密的,当然偶尔也有一些例外,比如郭威给柴荣,因为自己没有亲生儿子,比如赵构传位赵昚,因为他觉得传位宗室更有利于江山稳固,相比这些人,武则天的继承人就比较为难了,有力竞争者比较多,三个孩子,李显,李旦和太平公主,都有可能被立,而两个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也有可能,除此之外还有武攸宜,武懿宗等人也跃跃欲试,而面对复杂的政治情况,朝臣们大多都是持观望态度,毕竟女皇登基就66岁了,惹不起,还是躲得起,结果谁都没想到会牵出一串又一串的风波,让人目不暇接。
其实这个问题从武周创立就存在,李旦从皇帝成为了太子,但是不姓李,如果传位给李旦,武周必然毁于一旦;那武承嗣呢?侄子哪有儿子亲,何况武承嗣登基,李旦,李显这些人必然没有活路,要被斩草除根,凭心而论,武则天年纪大了,已经没有早年那样杀伐果断了,人老了就容易念旧,自然对儿子,女儿多了几分宽容的心思,何况他们碌碌无为,威胁不到自己呢?武承嗣早就明白了女皇的心思,他作为武家在朝堂资历最高,地位最高(文昌右相,魏王爵位),自然有希望冲击太子的位置,于是他开始行动了。691年,他暗中指使洛阳人王庆之纠集人手,联名上奏请求废除李旦的太子之位,理由是太子和君父姓氏不同,不是一家人。他明白这种群众运动的力量,想通过这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然而这些人先被另一名宰相岑长倩拦住,他认为太子在宫中无过错,不能轻易废除,这样不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而且天下大事怎么能让几个平头老百姓参与?另一名宰相也赞同岑长倩的看法,因此武则天先把这件事情搁置了,因为要和宰相在这种事情上保持一致。而恼羞成怒的武承嗣就把岑长倩贬出了神都,半路上又以谋反的罪名把他拿下,随后和来俊臣合作制造了冤假错案,武则天才不管这些事儿(她也觉得忠心李唐的势力有些庞大,需要处理一下),因此岑长倩等一大批李唐旧臣就这样死于非命,随后王庆之再次上奏,武则天问“李旦是我的儿子,为何非要废除他”?王庆之说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答案“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何况如今是武家天下?武则天沉默了,她也觉得不想让武家的江山易主,然而在儿子和侄子之间又实在难以取舍,最终为了打发王庆之,就给了他一张纸,上面有玉玺印,可随意出入宫而不受限制,然后王庆之就飘了,和个绿头苍蝇一样一直往宫中跑,最终惹怒了武则天,想让李昭德给他点教训。李昭德此人殊为正派,又对李唐还有旧心,早就看不惯武承嗣这帮人,就下令给王庆之打死了,反正武则天下的命令,怪不得自己。武则天说,这人说得也对啊。结果李昭德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自古还没有听过侄子给姑姑宗庙祭祀的,如果是李唐,还会记得你,至于武家,怕是会遗忘你。这话也说到了武则天的心坎里,她就是害怕这个。武承嗣很暴怒,结果过两天宰相也被罢免了,郁闷的武承嗣不知道这都是李昭德的功劳,她抓住了武则天多疑的性格,说出了武承嗣的权利太大,一下挑起了武则天的戒备之心,是啊,自己这么多年战战兢兢,靠的就是不相信任何人,何况侄子,于是有功的李昭德拜相,被怀疑的武承嗣被罢相。
武承嗣明白,李旦这个人说白了就是懦弱和无能的人,安于现状,而之所以能稳居东宫就是有一大批李唐忠臣的辅助,于是他又进宫陷害李昭德,结果被武则天驳回,因为李昭德确实是认真做事,让武则天比较满意。然而有时候,意外来的挺让人猝不及防,倒霉的李旦就是这样,有个叫韦团儿的宫女看上了李旦,然而她的百般引诱李旦都不为所动,于是韦团儿由爱生恨,把愤怒发泄到了李旦的两个妻子刘氏和窦氏身上,一个简简单单的诬陷让李旦应接不暇,不是没有人看出来,而是这个事情太明显了,武则天对这个儿子百般提防,因为李唐的势力还是很庞大,出了这件事儿立马派出一大堆人来查探,武承嗣又跟着落井下石,两个妃子在一次向武则天请安就再也没回来,而懦弱,无力的李旦只能默默哭泣,毕竟,势不如人,后来韦团儿被告发诬陷,反而加重了武则天对李旦的怀疑,杀妻之仇,何况还是诬陷,不可不报,而这个儿子善于隐忍,武则天也是知道的,因此母子之间的猜忌越来越重,随后五个儿子都被降为郡王,女儿都做了县主,还禁止他和一切朝臣接触,俨然一副极不相信的样子。随后有心人又暗中上奏李旦谋反,来俊臣接到案子就开始审讯,对于这种酷吏而言,牵扯人越多越好,于是包围了东宫,开始大规模的审讯,危急时刻,一个叫安金藏的乐工挺身而出说太子没有谋反,然而一个乐工的话谁在乎?结果这个人为了李唐,居然自己把自己的心脏掏出来以证清白,一死人,事情就闹大了,武则天知道后也不知道是为这个小人物感动了,还是觉得太子确实不可能谋反,总之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三次谋嫡而三次失败,让武承嗣有些失落,之后又因为狄仁杰这些李唐重臣被重用而更加无奈,因为李显被迎接回来了做了太子,这样的话,武承嗣就只能做个藩王了,不久之后就郁郁而终了。
其他的武家子弟大多都是不堪重用,武懿宗喜欢杀人,冒领军功弄得民怨沸腾,武攸宜虽然有本事,却也是中人之姿,武三思更是只会钻营的小人,天下民心又归附于李唐,就注定了他们只能是昙花一现,一时得势而已,后来武则天也意识到民心向背,也就慢慢的把权利放给那些大臣,导致最后反悔也是有心无力了。可以说武周的建立就是一个昙花一现,没有民心支持,没有庞大的士族支持,靠一群酷吏和一群小人,没有自己的人才来源,如果不是女皇的政治手段过于熟练加上借用了李治多年的光环,怕是早就不行了。所以最后在朝臣的支持下,神龙政变,李唐归来也就是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