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军胜利在望,宋真宗却主动提倡议和,女真族:我只好渔翁得利了

宋军胜利在望,宋真宗却主动提倡议和,女真族:我只好渔翁得利了

辽国自建立以来就一直不想只在北方偏安一隅,而北宋也不想让地势险要的燕云十六州一直留在辽国手里,赵匡胤在称帝之后,面对北方虎视眈眈的辽国和国内其他大大小小的独立割据政权,选择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政策战略。

在国内平定的战争中,也曾尝试过分出一部分兵力,去消灭辽国的附庸北汉,但是辽国的耶律敌烈率领了六万援军前来阻扰,最终没有成功。宋朝自建立以来和辽国发生的第一场战争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四年之后北宋第二次攻打北汉,这一次已经围困住了太原,但是还是因为辽国的支援再次失败,自此之后,宋朝和辽国的矛盾变得越发的激烈,如果双方的利益没有冲突,或者二者可以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北宋的崛起与辽国想要入住中原的目标相抵触,双方自此之后开始了二十五年接连不断的宋辽战争。

新仇旧恨,开始清算

宋辽战争到了最后,辽国在之前一直占优的情况下,认为宋朝不堪一击。

在咸平二年之后,辽国开始加大了南下骚扰的力度,凭借来去如风的骑兵在边境不断挑衅,民间耳熟能详的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段时间,杨六郎也就是杨延昭在咸宁二年防守遂城。

辽国萧太后亲自督促作战,辽国士兵作战十分英勇,而杨延昭利用正是隆冬腊月时节天气寒冷,命令士兵在城墙上泼上水,到第二天城墙上结上了坚硬的冰块,敌人无法进攻最终只能退兵。

而宋朝由于雍熙北伐的惨败,面对辽国的挑衅一蹶不振,不断忍耐退让。辽国在萧太后的治理整顿、励精图治之下,逐渐强盛,模仿汉人建立起了自己的政府官职,辽国逐渐积累下来南下攻打宋国的有利条件。

当时间到了宋真宗景德元年,《宋史》:"景德年间,契丹兴全国之兵,直逼澶渊"萧太后与耶律隆绪对外提出要收复之前丢失的瓦桥关,决定向南出兵。很快就推进到了黄河北岸的檀州,可见在赵光义等开国君主和元勋作古之后,北宋朝的国防力量虚弱到了什么地步。

人心惶惶,拨云见日

檀州离东京只不过一百公里左右,在今天开车也只需要一个小时,当檀州受到辽国军队的攻击之后,朝廷之上文武百官众说纷纭、议论纷纷。

他们分为了三派各自辩论,有的人主张立刻迁都逃跑,有的人主张应该强硬反击,有的人认为辽国之所以南下是因为北宋太过富裕,而辽国一直无法和北宋建立贸易关系,看到富饶的中原想占为己有,所以应当求和,和亲纳贡都可以,只要可以避免战争,损失个把银两不是问题。

大敌在前,宋真宗面对朝廷上纷纷扰扰的言辞,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但宋真宗心中更倾向于破财免灾,希望依靠金银财宝来安抚辽国的攻击。

就在这时,一个关键人物的出场决定了这场论战的结局,这个人就是寇准,祖籍山西太谷的他有着一种不同的政治智慧,宋太祖赵光义曾经将一条犀牛皮带裁为两半,一条留给自己,一条留给寇准,以此作为厚爱寇准的信物,寇准作为先帝老臣,在宋真宗两难之际发表的意见将极为重要。

寇准向赵恒建议,将建议南迁的大臣全部杀掉,然后御驾亲征,建议南迁的大臣中最重要的人物是王钦若,寇准向皇帝请求将他任命为天雄节度使,虽然是封疆大吏但这并不是美差。

天雄一地,现在已经沦为敌手,所谓节度使只不过是空头支票、一纸空文,而派遣王钦若担任这个职位,更是为了警醒他江山土地来之不易,首都更是不能随便丢弃。

扭转战局,订立盟约

寇准以自己德高望重的地位以及气势威猛的演讲打动了赵恒,他并且提供了一套如何打退敌人进攻的还击方略。

他命令河北地方政府号召普通群众自愿组织民兵来和辽军作战,民兵如果可以立下战功,朝廷会和对待正规军队一样给予同等的奖赏,而民兵如果发起战斗,周围的政府官兵必须要进行协助。

黄河在檀州城中流过,将檀州分为南城北城,南城相对安全,但北城承受攻击的压力要比南城要大,在寇准和高琼两个人极力劝告下,《苏澈栾城集》"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宋真宗亲自前往北城城墙看望了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在古代皇权崇拜极为根深蒂固的情况下,一线士兵将领们看到了皇帝,犹如看到了真龙天子,士气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辽军明显感觉宋军的防守变得更加顽强,一次次的攻击都被打退,连辽军大将萧挞凛都被射杀。

辽国的军队长驱直入,虽然骑兵作战力量强大,但是兵线过于拉长,后勤供应又成了一大难题。现在攻城迟迟见不到效果,而宋军的气势一天比一天强,再这样下去不用说攻打檀州、东京,恐怕连幽州都回不去了。

在赵恒来到檀州城五天之后,辽军就向宋真宗提出了议和的邀请,赵恒本来就是毫无血性的柔弱君主,来到战场檀州已经千百个不愿意,现在辽军提出停战议和,正是落入下怀、得偿所愿。而在这里订立的盟约就叫檀渊之盟,内容为宋辽两国是兄弟之国,宋真宗和辽圣宗结为兄弟,宋国每年向辽国提供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总结

檀渊之盟的订立,从经济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交融的角度去评价,那么北宋和辽国在之后将近百年的和平时间,使得双方的民间交往、民族融合创造了和平有利的条件。

但是从王朝整个历史来看,宋真宗在自己已经取得明显战场优势的情况下,却主动提出议和,导致燕云十六州还是没有拿回自己的手里,讽刺的是双方在檀渊之盟订立之后都在长久的和平中逐渐麻痹自己的战斗细胞,以为天下会永远太平,危机意识和战斗精神的丧失,使得后来女真族金国轻松便将北宋、辽国灭国。

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参考文献:《宋史》

《栾城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辽国,檀州,主动,寇准,作战,宋真宗,赵恒,战争,的攻击,辽军,观点评论,辽国,檀州,寇准,宋真宗,赵恒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辽国,檀州,主动,寇准,作战,宋真宗,赵恒,战争,的攻击,辽军,观点评论,辽国,檀州,寇准,宋真宗,赵恒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辽国,檀州,主动,寇准,作战,宋真宗,赵恒,战争,的攻击,辽军,观点评论,辽国,檀州,寇准,宋真宗,赵恒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