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出现了非常多的朝代,这些朝代存活的时间各有所不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给予一些安分守己的功臣平稳的生活。但是有一个朝代比较特殊,这个朝代可以说是不论功勋,从头杀到尾。
这个朝代就是隋朝,从隋文帝统治开始,凡是他们的开国功臣,基本逃不过被杀害的命运。其中有一名死得非常冤枉的猛将史万岁,他为隋朝立下汗马功劳,得不到封赏不说,最后也竟然被隋文帝杀死在朝堂上。
一、史万岁
其实关于史万岁死亡的原因在历史中有颇多记载,根据唐太宗李世民的说法是史万岁死亡的原因就是因为隋文帝不仅有功不赏反而残杀忠良。意思就是史万岁的死亡和功劳有关。根据《隋书史万岁传》中记载:“史万岁,京兆杜陵人也。父静,周沧州刺史。万岁少年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兼精卜侯。”
(史万岁)
关键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史万岁在年少的时候就非常厉害,他是一名武将。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文盲,他在精通武艺的同时还对兵书了如指掌,并且精通占卜之术。那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人才了,不过在这个时候他身上并没有功勋,他身上的功勋是后来讨伐尉迟迥以及后来经过无数次南征北战之后留下来的。
(史万岁跟随主官打仗)
史万岁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非常的精彩,他的一生充满着波折。在早年的时候,他一心想要建功立业,以烈士之后的身份参军,在当时虽然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但是却并没有得到太高的官职,后来更是因为卷入了大将军谋反的案件而被牵连发配到了敦煌成为戍卒。
这一度让史万岁非常得灰心丧气,但遭受到挫折的他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在隋开皇三年,他奉命与突厥的勇士进行比赛来决定战争的胜负。也是因为这一次比试,他再一次成功地获得了极大的功勋,并且得到了丰功建业的机会。
(史万岁大战突厥勇士)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替隋炀帝南征北战,可以说是战功赫赫。但是最后却遭到了杨素这个小人的诬陷,被隋炀帝所杀害。当时杨素隐瞒了史万岁以及下属的功劳,对他及他部下的战士所建设的功勋只字不提,这导致了战士们并没有获得到他们应有的奖励。
杨素的这个做法令史万岁非常的震怒,于是口直心快的他直接向隋文帝进行谏言。也许是他的言语比较粗鲁,在不知不觉之间触怒了隋文帝。最后隋文帝将他杀死在殿堂之上,隋朝第一猛将史万岁,没有死在战场上,反而死在了自己所忠心的帝王手上,这是多么的讽刺!
二、隋炀帝痛下杀手之因一
说到隋文帝对史万岁痛下杀手的原因,这就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说了。根据历史记载:“隋文帝,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无强弱欺凌。”这段话就说明了,隋文帝确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明君。他治国有方,而且提倡节俭。在他的治理下,人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连受到欺凌的人都很少。
要知道在封建制度之中,以君为王。如果说隋文帝想要执行暴政的话是没有人能够阻止的,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他依旧实行了仁政。在隋朝成立之后,他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度以及义仓制度。这三个制度对于后世来说可谓是影响深远的。在建筑上,他大力修建城池和广通渠,后来天下闻名的长安城也是他修筑的。
但是要知道一个帝王拥有相当强大的威信,那么底下的官员才会听从他的吩咐为他办事,如果隋文帝没有足够的威严来统治这个朝代,那么他可能在上位的第二年就会被换掉。但是根据历史记载,隋文帝在位时长大概为23年,这个23年期间,他锐意改革,政绩卓越,成就明显。
隋文帝在政治上确实是可以称得上是一代仁君。但是君王再仁慈也是君王,他的威严是不可以被挑战的。因此,当史万岁在朝堂上用粗鲁的语言面对隋文帝时,隋文帝觉得自己颇有几分颜面扫地的意思。一个臣子对于君王大呼小叫,这绝对是一个禁忌。所以不出意外,史万岁被暴杀在朝堂也算是罪有应得。
三、史万岁的死因二
如果说在朝堂上顶撞君主这条罪名跑不掉的话,那么他会被杀的另一个原因就令人非常的唏嘘了。在隋朝的历史上曾有发生了一件非常令人深恶痛绝的事情,那就是隋文帝杀开国功臣的事件。根据历史记载当初随隋文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九名开国功臣到最后剩下的仅仅只有两位,另外七位功臣都以不同的罪名被隋文帝杀害。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狡兔死,走狗烹”的意思。事实上这确实是隋文帝害怕开国功臣在获得到一定的权利之后会引起他们的野心,最后对他们起了杀心。不过史万岁可以说是这些功臣里死得最冤的了,他明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却遭到了不公的待遇,他不忿所以据理力争,虽然在表达上有些粗鲁,但是这也掩盖不了他立下汗马功劳的事实。
隋文帝这么做确实令人寒心,当初这些人一起为隋文帝打下了江山,但是在江山稳固之后,隋文帝自认为自己已经不需要这些人了,所以就将这些人赶尽杀绝,唯独留下了两位知道明哲保身的人。
说到这里就不免感叹一句,这些人确实是不知道审时度势。要知道武将在战乱的时候是必须的,但是当和平年代来临的时候,武将的时代就已经结束了。唯有明哲保身才能够获得自己一家老小的安全。
总结: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大部分人都会以自己为中心对事件进行揣摩,他们会铲除自己认为所存在的隐患。从上位者的角度来讲,最好不要寒重要臣子的心,从重臣的角度来讲,最好的做法是审时度势,明哲保身。
隋文帝事件,让我想起在唐朝时期的杨贵妃事件,这件事所呈现出的意义和隋文帝杀功臣事件颇为相似。在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是有用的,在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存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