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身在陈桥驿的赵匡胤被手下拥立,黄袍加身,自此大宋王朝建立。虽然大宋是我国历史中的正统王朝,但它所处的时代,却依然属于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是一个麾下有军队,就能称王的时代。赵匡胤之所以能成功篡位,还是占了后周皇帝柴宗训年幼(七岁)的光。称帝后的赵匡胤也面临着相同的窘境,长子赵德昭年仅九岁(实为次子,长子夭折),赵德芳尚在襁褓之中。篡位那一年的赵匡胤已经三十三岁,这样的年纪在如今的人们看来还很年轻,但要知道那可是在,寿命普遍不很长的古代,赵匡胤也只活到了五十岁。
因此赵匡胤不得不为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做出认真考虑。立年幼的赵德昭为太子,会不会重演“陈桥兵变”的一幕?弟弟赵光义在帮助自己篡位的过程中,羽翼已丰。未来自己故去后,年幼的赵德昭会是赵光义的对手吗?就在赵匡胤犹豫不决时,母亲杜太后帮助他下定了决心。杜太后以柴宗训年幼,被赵匡胤夺取皇位为由,极力劝说赵匡胤立赵光义为太子。最终听从母亲劝说的赵匡胤立下了兄终弟及的誓言。这就是说,赵光义(晋王兼开封府尹)不但掌握着开封府(汴梁城内的兵权),后宫中的杜太后也支持由他来继承皇位。
可以说立下兄终弟及誓言的赵匡胤是十分不自信的。他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像柴荣那样英年早逝。混乱的大环境(有兵权就能称王,就能篡位),让赵匡胤下定决心,舍弃年幼的长子赵德昭,选择壮年的赵光义,为皇位继承人。随着赵德昭逐渐长大,赵匡胤却产生了动摇。陈桥兵变那一年赵德昭九岁,而赵匡胤执掌北宋长达十六年之久。这就是说赵匡胤病逝前,长子赵德昭已经是一名二十五岁的青年。
野史记载斧声烛影那一晚,赵匡胤在和赵光义饮酒畅聊时,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野史定义二人争吵的原因,是因为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宠妾,有无礼的举动。显然这很不符合常理,作为臣子的赵光义,会因为一个女人去冒犯掌权多年的皇帝?编者觉得导致二人激烈争吵的原因只有一个。赵匡胤眼见长子赵德昭已经成年,他就想违背誓言,改立赵德昭为太子。为了帮助儿子顺利继位,赵匡胤开始对弟弟赵光义进行无情的打压。斧声烛影那一晚,兄弟二人正在开诚布公,谈论皇位的归属问题。
赵匡胤违背誓言的举动,自然让赵光义有所不满,随之兄弟二人爆发激烈争吵。最终赵匡胤诡异病逝,次日被杜太后、程德玄(开封府推官)、王承恩(宋皇后的心腹)支持的赵光义顺利继位。至于赵光义有没有毒杀兄长,编者有两种猜测。推论一、赵光义眼见兄长违背誓言,便毒杀了兄长。证据就是程德玄,作为开封府推官的程德玄,本没有资格进入皇宫大内。但在赵匡胤驾崩后,程德玄却在第一时间进入皇宫拥立赵光义登基。程德玄有一项特长,精通医药。这是不是说赵光义是从程德玄手上得到的毒药,借此毒杀了兄长赵匡胤呢?
推论二、从赵匡胤和赵光义的画像来看,兄弟二人都很胖。随之便可以说,肥胖的赵匡胤身体患有隐疾(高血压、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斧声烛影那一晚,兄弟二人因为皇位归属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赵匡胤大量饮酒,再加上和赵光义的激烈争吵,情绪过于激动的赵匡胤诱发了疾病,突然去世。面对莫名其妙暴毙的兄长,赵光义便找来程德玄,查询兄长真正的死因。因无法查出兄长真正死因(古人可不懂突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赵光义只能对外含糊其辞,仓促登基。
赵光义知道兄长是突发疾病而死,但外人却不知道其中内情。因此宋皇后就觉得丈夫是死于赵光义的毒害。随之宋皇后便急忙让内侍王承恩前去接赵德昭入宫,宋皇后准备让赵德昭提前登基,不想王承恩早就是赵光义的人。因此前去接赵德昭入宫的王承恩,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主子赵光义。后来王承恩便随程德玄一起将赵光义接入宫中,拥立赵光义登基。眼见大势已去的宋皇后,只好接受眼前的现实。
若干年以后,高粱河之战,宋军惨败,腿部中箭的赵光义,乘驴车狼狈逃回汴梁。赵德昭替宋军将士向赵光义请求封赏,不想赵德昭此举却惹恼了赵光义。认为父亲是被叔叔赵光义毒害的赵德昭,觉得叔叔必定会报复自己。为了保住自己的子嗣,赵德昭选择了自尽,以此来平息赵光义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