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篡位称帝的时间是在公元690年,而程咬金在家乡的亡故时间,却是在公元665年。这就是说武则天当皇帝时,程咬金已经故去二十五年。因此便可以说当上皇帝的武则天不是不敢杀程咬金,而是没有机会杀。在投奔李世民前,程咬金曾先后效力瓦岗之主李密、洛阳王世充麾下。后来程咬金觉得王世充其人心胸狭隘,难成大业,因此他便转投李世民麾下。
大多数人都会知道,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程咬金,曾立下无数战功,程咬金更是直接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但鲜少有人知道第一个怂恿李世民对李建成、李元吉先下手为强的人也是程咬金。因此李世民登基后,不但将程咬金的画像挂入了凌烟阁,他还封程咬金为左领大将军、赐爵卢国公。李世民刚刚病逝,程咬金便亲率飞骑军,拥护李治登上皇位。换言之程咬金对李治是有拥立之功的。成为皇帝的李治也感念程咬金的拥立之功,开始更加重用这位老臣。当时还活着的开国功臣,除程咬金外,其他已经所剩无几。其中权势最盛者,则当属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不但是开国功臣,同时也是皇亲国戚。李治能够顺利继位,长孙无忌无疑是出力最多者。因此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掌握的权力也达到了顶峰。每一位皇帝都不想和权臣分享权力{即使权臣是自己的舅舅}所以等到李治坐稳皇位后,李治和武则天便开始有意排斥、打压长孙无忌。
作为贵族集团代表的长孙无忌,更是曾公开反对,将武则天立为皇后。当时册立武则天为后,已经不再是武则天一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李治能否维护皇权。随之李治和武则天,就想尽了办法来对付长孙无忌。最终长孙无忌被罢逼死。在武则天、李治逼死长孙无忌的过程中,同为开国功臣的程咬金,一直选择了保持中立。因此在罢官立后的过程中,程咬金并没受到什么冲击。
公元660年身患重病的李治,不能再独自处理朝政。因此曾有过二圣临朝经历的武则天,便开始以皇后身份行使皇帝的权力:临朝听政处理朝政事务。在武则天打理朝政期间,李治与武则天渐渐产生政见分歧,二人关系开始有所不和,随之李治便动起了废后的念头。公元664年,武则天发现,李治竟然一直抱着废后的念头,为了摆脱危机,武则天便利用来俊臣等酷吏诬陷丞相。
大唐丞相下狱身死后,朝中一应事务更加离不开武则天。因此李治便打消了废后的念头。公元656年,程咬金远征西域,大获全胜。不想程咬金班师回朝后,御史王文度竟然向武则天进谗言构陷程咬金:纵容麾下士兵杀降掠财。正是因为王文度的刻意诬陷,程咬金才被武则天罢官。自此程咬金正式退出大唐权力中心,直到公元665年程咬金在家中去世。这就是说武则天掌权时{皇后、替李治临朝听政},虽然朝中斗争激烈,但其主要打击的目标还是长孙无忌以及大唐丞相。当时的程咬金一直保持中立,御史王文度的构陷,更是让其被贬回家,远离权力争斗的中心。因此掌权时的武则天,是没有理由诛杀程咬金的。
结束语: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文物局对昭陵附近的陪葬墓,进行过,一次保护性质的探查工作。抢救挖掘过程中,程咬金的陵墓也被开启。出土的墓志铭更是记载了,程咬金非同一般的出身。程咬金的曾祖{程兴},曾任职过南北朝时期的兖州司马。其祖父{程哲}曾任职过隋初时的黄州司马。
向上追溯十五代,程咬金的祖先为三国时期,魏国肃侯程昱。由此可知程咬金出身贵族。而真实历史中的程咬金,也不会像演义小说所描写的那样,毫无政治头脑。出身贵族,富有政治头脑的程咬金,自然懂得如何避祸自保。程咬金去世后不久,李治感念对方的拥立之功,又追谥程咬金为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准其遗骸陪葬昭陵。由此可见在李治、武则天的心中,一直没觉得程咬金是个威胁,反而觉得程咬金是位忠于自己的臣子{至少李治这样认为,要不也不会降旨,让程咬金陪葬自己}。见识过夺嫡时李世民的狠辣手段{诛杀兄弟,逼迫父亲让位},程咬金又怎能,不竭力避免卷入皇权纷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