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大到整个历史长河来看,明朝皇帝的爱情观是比较特别的,因为其中大多数人都非常专情。比如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都在马皇后和徐皇后去世后,便不再册立中宫。又比如宣宗之于孙皇后、英宗之于钱皇后,都称得上帝后关系和谐的典范。而到了孝宗和张皇后身上,更是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景象:皇帝后宫除了皇后,别无妃嫔。甚至宪宗之于万贵妃、神宗之于郑贵妃,虽然略有跑偏,仍不失为一往情深的正面典范。
然而就在这些深情的帝王中间,明世宗朱厚熜是显得如此的与众不同。这位素以“白眼狼”著称的刻薄皇帝,前后共册封了三位皇后,可惜结局均以悲剧而告终。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她们的故事。
孝洁肃皇后陈氏
陈氏,大名府元城人(今属河北省大名县),落第老生员陈万言的女儿。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八月的时候陈万言时来运转,先是被封为鸿胪寺卿,随即又升任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原因很简单,他的长女陈氏被选为了皇后。
嘉靖元年的时候,明世宗还是一个刚从湖广安陆来京即位不久的土包子,正在为了亲爹的名分而苦苦挣扎。上文中的昭圣慈寿皇太后,是世宗的伯母、明孝宗的皇后张氏。本来世宗想以自己亲祖母寿安皇太后(即世宗祖父宪宗贵妃邵氏)的名义来挑选皇后,结果被内阁首辅杨廷和给驳回。宪宗是朱厚熜的祖父,孝宗是他的伯父,按理邵氏应该是太皇太后。但在强势的昭圣慈寿皇太后和杨廷和面前,邵氏只能被称为皇太后。至于世宗的生母蒋氏,更是只能称为兴国太后,连个皇字都没有。
丙子,先是司礼监官传谕内阁:“以大婚礼取到女子赴宫简选,欲从寿安皇太后传旨。”大学士杨廷和等再言其不可,云:“去年宣谕礼部举行,今春分遣司礼监官选取,皆由圣母昭圣慈寿皇太后诰谕。在廷之臣与天下之人皆知之。今日传旨改从寿安,事不归一,礼不由正,何以昭示中外?”乃传奉昭圣懿旨行之。—《明世宗实录卷十七》
换句话说,由于这桩婚事是由昭圣慈寿皇太后做主,陈皇后的悲剧命运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明世宗以小宗入继大统,本就要事事小心,何况其本人又心机深沉,任何人在他眼中都不过是一枚棋子而已。
大婚之后,世宗貌似对于陈皇后非常宠爱,他在第二年就封岳父陈万言为泰和伯。吏部尚书乔宇据此认为陈万言封伯的速度超过了当年的寿宁伯张峦,此事不合祖制。张峦即昭圣慈寿皇太后的父亲,文官们不过是想扯张太后的大旗继续打压皇帝而已。故而世宗态度强硬,根本不予理会。
吏部尚书乔宇等言:“…若万言之封伯,比峦已太骤矣。而子授尚宝司丞,又峦诸子所无者。祖宗之法俱在,皇上当世守之以垂万世。”上报已有成命。—《明世宗实录卷三十》
但是世宗毕竟是个薄情之人,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的时候,陈皇后正在孕中。朱厚熜寂寞难耐,当着皇后的面和顺妃张氏打情骂俏,引发了陈皇后的强烈不满。然而世宗并不认为自己有错,还得有孕在身的陈皇后大发雷霆,最终造成了皇后的小产。当年十月初九日陈皇后崩,世宗余怒未消,不但葬礼按照最低标准安排,还给了她一个“悼灵”的恶谥。按照礼制,陈皇后作为原配,应该要和世宗合葬。可是世宗当时偷偷选定天寿山十八道岭为自己的陵寝所在地,却把悼灵皇后葬在了袄儿峪,摆明了不想和她合葬。一直到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经过礼部尚书夏言的据理力争,才最终将陈皇后的谥号改为“孝洁”。
己巳,先是礼部尚书夏言等奏:“…又先皇后正位中宫七年,懿行纯德,足以母仪天下。其原谥悼灵,考之谥法:在悼虽协年中早天之义,而灵义有六类,非美大之称。请下翰林院更议褒称,垂示后世。”上从其言,诏改谥曰孝洁。—《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一》
不过世宗聪明强势了一世,还是对他死后之事无能为力。朱厚熜驾崩后,裕王朱载坖即位,随即公然反抗先帝遗诏,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为孝洁皇后上尊谥曰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将其迁葬世宗永陵并祔享太庙。
废后张氏
张氏,河南新乡人,张楫之女。嘉靖元年九月皇帝大婚,随即在十月册封妃嫔,其中张氏被封为顺妃。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这位张顺妃素来以美貌著称,故而颇得世宗宠信。上文说到朱厚熜之所以会和陈皇后发生口角,就是因为张顺妃。
帝性严厉。一日,与后同坐,张、方二妃进茗,帝循视其手。后恚,投杯起。帝大怒。后惊悸,堕娠崩,七年十月也。—《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陈皇后去世之后,世宗心中一直愠怒未消,因此在十一月底就册封张顺妃为皇后。此举恐怕更多地是在跟已故皇后示威,你不让我看人家的手,行,我就封她做皇后。但是以色事人,终难长久。待到色衰之际,便是君王翻脸无情之时。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正月,朱厚熜突然通知礼部废后。在瞠目结舌的礼部官员面前,明世宗给出的理由竟然只是张皇后“侮肆不悛”,没把自己放在眼里。
癸卯,上谕礼部曰:“朕惟阴所以相阳,若地之承天者也。夫为妻纲,妇道曰敬顺而已矣。元配既早失,乃因助祀不可无人,列御不可无统,遂推张氏为皇后,恩礼之所加遇时甚。近乃多不思顺不敬不逊屡者,正以恩待。昨又侮肆不悛,视朕若何?如此之妇,焉克承乾?今退闻退所,收其皇后册宝。天下并停笺,如敕奉行。”—《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五十八》
朱厚熜在正月初六日通知礼部废后,第二天便决定立德嫔方氏为第三任皇后,可谓是无情之极。至于张皇后究竟因为做了什么而被废黜,历来也是众说纷纭。据《万历野获编》记载,张皇后是因为帮着昭圣皇太后的兄弟建昌侯张延龄求情,因而触怒了嘉靖皇帝。这个记录,有很大的问题。皇帝和昭圣皇太后不对付,这是尽人皆知的秘密,张皇后再不开眼,想来也不会去触这个霉头。何况张延龄是在嘉靖十二年十月下狱论死,废后发生在次年正月,当中间隔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
说者谓建昌侯张延龄坐罪当死,昭圣太后乞哀于废后,后乘新正侍上宴,微及其事。上震怒,立褫冠服鞭挞之,斥谴以去。—《万历野获编卷三》
另外据16世纪朝鲜国馆阁文人代表人物苏世让所留下来的八卦言论,张皇后之所以会顶撞皇帝,是因为世宗沉迷女色。帝后之间爆发口角,张皇后甚至以自尽相威胁。对于朱厚熜这样的白眼狼性格,你想自尽?行满足你,去冷宫自尽吧。
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闰十二月初三日,宫中发生了悲喜两重天的事件。一边是世宗为昭圣皇太后加上尊号曰昭圣恭安康鏸慈寿皇太后,一边是张废后在冷宫中凄凉离世。作为一个废后,自然是没有资格得到谥号。
孝烈皇后方氏
方氏,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今属江苏省南京市),方锐之女。和之前的陈皇后、张废后不同,方氏是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礼部遴选宫嫔之时,才被册封为德嫔。对于方氏的德行,史书上的评价是“性资端慎”,深得世宗本人的信任。
因此张皇后被废之后,世宗迅速下旨册立方氏为皇后,进封其父方锐为锦衣卫都指挥使。朱厚熜这个人,一贯会以抬高后来者地位的方氏,来打压前任。按照惯例,册立皇后,只需要拜谒皇宫内的祖庙即可。但是世宗偏偏要给新皇后出风头,硬是带着她去拜谒太庙和世庙,一时之间也是风光无俩。
壬子,是日,上遂率皇后及妃谒告太庙、世庙。—《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五十八》
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十二月,世宗生母章圣皇太后蒋氏去世。朱厚熜的生父朱祐杬原本是分封在湖广安陆的兴王,死后自然也葬在了当地。世宗通过“大礼议”的斗争,为生父争来了献皇帝的谥号以及睿宗的庙号,其陵寝也升格为了显陵。现在蒋氏去世,世宗为了决定是否将母亲与父亲合葬,决定亲自南巡承天府(即安陆)。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二月朱厚熜启程前往承天府,途中还将扈从的岳父方锐升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南巡回京之后,世宗对岳父的表现很满意,下旨册封方锐为安平伯。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十月,宫中发生了著名的弑君案。宫女杨金英等人不堪世宗平日的虐待,决定趁朱厚熜晚上熟睡之后用绳子勒死他。不过几个弱女子临事紧张,把绳子打成了死结。眼看杀不死皇帝,同谋的宫女张金莲心生悔意,跑去通知了方皇后。方皇后匆匆赶到驱散了众宫女,这才保住了世宗的性命。据说事后方皇后利用世宗惊惶不能决断之际,不断迅速处决了杨金英等人,还把情敌曹端妃打成主谋一起诛杀。
丁酉,宫婢杨金英等共谋大逆。伺上寝熟,以绳缢之。误为死结,得不殊。有张金莲者知事不就,走告皇后。后往救,获免。乃命太监张佐、高忠捕讯之。言金英与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亲行弑逆。宁嫔王氏首谋。端妃曹氏时虽不与,然始亦有谋。张金莲事露,方告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皆同谋者。诏不分首从,悉磔之于市,仍锉尸枭示。—《明世宗实录卷二百六十七》
《明史》上说世宗为了感念皇后的救命之恩,将岳父方锐进封为安平侯。这个属实就是睁眼说瞎话了,因为方锐是在当年正月的时候进封的,二者之间并无联系。实际上以朱厚熜多疑的性格,很快就对曹端妃之死产生怀疑,认为曹氏绝无害己之心,进而认为皇后是借刀杀人。
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十一月十八日,方皇后去世。据清初学者毛奇龄所著《胜朝彤史拾遗记》所记,当时宫中失火,世宗阻止内官救火,以致于方皇后被活活烧死,事后还惺惺作态,留下了鳄鱼的眼泪。
二十六年十一月,宫中火,中宫请救后,上不应,后遂崩。已而复悼曰:“后救我,而我不能救后。”—《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五》
笔者个人认为,毛奇龄的记载不太靠谱,因为《实录》中并没有当月皇宫失火的记录。在古代皇宫失火是大事,一般会认为是皇帝失德或者朝有奸臣所致,文官集团会趁机要求皇帝修身养性甚至大赦天下,因此史书漏记的可能性极小。既然前提都不存在,世宗放任皇后被烧死的结论自然更不复存在。但是对于不放过任何一个工具人的朱厚熜来说,方皇后之死又为他提供了折腾文官们的极好机会。
世宗在皇后去世当天就告诉礼部,方氏的丧礼要按照“元后”的规格操办。这里略作解释,只有皇帝的原配皇后,才能称为“元后”,日后要和皇帝一起祔享太庙。孝洁皇后既然没有被废黜,“元后”的身份自然非她莫属。方皇后德行再好,也只能是继后,日后谥号中不能有帝谥。比如世宗驾崩之后,谥号中最后一个字是“肃”,那么孝洁皇后的谥号可以改为孝洁肃皇后。但方皇后只能是孝烈皇后,不能被称为孝烈肃皇后。
乙未,皇后方氏崩。上即日发丧,谕礼部曰:“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济难。冀同膺洪眷,相朕始终。不意遽游,痛切朕情。其以元后礼丧之。”—《明世宗实录卷三百三十》
但是世宗之所以如此大动干戈,固然有念着方皇后救命之恩的因素,但更多地还是为夯实他老爹朱祐杬称宗祔庙的基础。朱厚熜此前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斗争,最终如愿以偿地给生父上了一个睿宗的庙号,把他的牌位放进了太庙。但是这件事情并不得人心,世宗一直担心自己死后老爹的地位不保。明朝的太庙实行九庙制度,即供奉九位先帝的牌位,一旦超过这个数目,就要按照和现任皇帝血缘的亲疏远近来迁到外面的祧庙。我们先来看看当时太庙中的九块牌位都是哪些皇帝:
太祖朱元璋(开国太祖、百世不祧)成祖朱棣(世宗这一支的始祖,同样百世不祧)仁宗朱高炽(世宗五世祖)宣宗朱瞻基(世宗高祖父)英宗朱祁镇(世宗曾祖父)宪宗朱见深(世宗祖父)孝宗朱祐樘(世宗伯父)睿宗朱祐杬(世宗生父)武宗朱厚照(世宗堂兄)
换句话说,一旦世宗驾崩,那么太庙中就要祧出一位先帝的牌位,该祧谁呢?既然太祖、成祖百世不祧,那自然该祧仁宗。但是仁宗在文官集团心中可是神一般的存在,放着没做过一天皇帝的睿宗牌位不动,把仁宗的神主祧走,人心能服气吗?大臣们随便编一个理由,就可以说服新皇帝把睿宗的神主重新迁走,而不必动仁宗的牌位。当初无论是陈皇后还是张皇后,死的时候睿宗都还没祔庙,世宗考虑不到这层。现在方皇后之死,让朱厚熜觉得他必须在自己死前就把老爹的地位彻底锁定才行,这才是这位白眼狼皇帝要把方皇后当作“元后”的真正原因。
到了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孝烈皇后去世已经三年,按照“元后”的标准应该要升祔太庙。然而明朝开国以来,还从未发生过继后也死在皇帝前面的例子,孝烈皇后的升祔礼怎么操作,成了礼部官员的难题。而在三年前就埋下伏笔的世宗,至此露出了獠牙,坚决要求将仁宗的神主迁出太庙,给孝烈皇后腾位置。
己卯,诏议孝烈皇后升祔礼。时礼部以孝烈皇后忌辰祭礼未定,请上裁。上曰:“奉先殿未设后位,朕已前虑矣。尔等执泥弄文,不思大义。虽主祔庙庭,视朕犹闰位。然今正礼,必奉迁仁宗主。奉先殿设后位,即朕庙次乃可耳。礼部其即会官从正归一议闻。”—《明世宗实录卷三百六十六》
此时的世宗早已在朝堂上说一不二,文官们稍作抵抗,很快便溃不成军,不得不同意将仁宗神主迁出,将孝烈皇后升祔于太庙第九室,也就是世宗日后自己的位置。等到世宗驾崩后,即位的明穆宗虽然将孝烈皇后神主别祀与弘孝殿,而将孝洁肃皇后神主升祔太庙。但是由于仁宗神主早已迁出,穆宗毕竟还是满足了世宗的心愿,让睿宗的牌位继续留在太庙之中。
结语:作为明朝唯一拥有三位皇后的皇帝,心如钢铁的明世宗始终将三人作为工具人使用。陈皇后和张皇后,是他用来对付昭圣皇太后和文官们的工具。方皇后虽然对皇帝有救命之恩,但也难逃死后被世宗用作满足一己私愿的工具。可怜孝烈皇后为世宗在太庙之中抢占了十多年的位置,最终还是被一脚踢开,不得不让位于皇帝的原配陈皇后。三位皇后最终的结局都是一言难尽,在整个明朝历史上也极其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