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6年初,宠臣李义府劝李治废太子李忠,只有两个大臣竭力反对,并当众揭发他卖官鬻爵的丑事。回到后宫,李治气咻咻地要治李义府的罪,武媚娘却劝他为了大局着想应贬黜揭发之人。
李义府和许敬宗一样,都是“废王立武”的功臣,但他忠心的却是皇帝李治。因为得知李治想废掉太子李忠,便在朝堂上迎合他,不料被御史王义方和宰相杜正伦揭发罪行。
王义方乃新进御史,怎么可能把宰相李义府卖官的事情摸得一清二楚?
李治不知道的是:黄门侍郎薛元超和他是好友,而薛元超又是武媚娘的亲信,提供“黑材料”轻而易举。
按武媚娘的算盘,先命人弹劾李义府,然后自己再出面说情,顺势把他收入门下。
王义方为人正直,见不得李义府这种卖官鬻爵的人居于朝堂之上,毅然以御史身份弹劾正红得发紫的宰相。杜正伦和李义府一向不合,见到有人出头,便趁机补刀,想把李义府赶出朝堂。
奇怪的是,两个新任宰相掐了起来,整个朝堂却都站在边上看热闹。
皆因所有人都以为,这背后是国舅长孙无忌和皇帝李治之间权力斗争的延续。
其实,长孙无忌本人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杜正伦虽说和关陇集团关系不浅,但还没到那种可以为他冲锋陷阵的地步,莫非里面有什么蹊跷?
而支持李治的这一方也是一脸茫然:李义府卖官鬻爵的事情他们也有耳闻,可毕竟是一个战壕的,李治没表态,谁也不敢上前帮腔。
就这样,本来朝会上要讨论“废太子李忠、立代王李弘为储”,如今却变成了两个宰相互掐。
李治的恼怒可想而知,他既忧心不能立李弘为太子难以向武媚娘交代,又忧心亲信李义府被人扳倒。可是,他除了恼怒李义府不争气,还能埋怨谁呢?
回到后宫,李治仍为李义府犯下大错而恼怒,武媚娘却这样劝道:
“陛下,是立储事大,还是李义府事大?再说,杜相告其贪腐,焉知不是元舅在背后用计拖延?“
李治闻言觉得很有道理:若不把太子李忠废掉,附从而来的新贵、寒门臣子极可能认为皇家仍在向关陇世家妥协,从而离心离德。
须知,太子李忠便是长孙无忌等人当年逼他立的,只有废掉太子,才能打消关陇世家的妄心!
定下主意后,李治感慨地拉着武媚娘的手说:“还是贤后有主意,朕差点忘了元舅。太子废立势在必行,李义府在其中至关重要。”
次日上朝,李义府被罚金3000,杜正伦被李治申斥,两相之争不了了之。
不过,废太子李忠的事进行得十分顺利。
原因也很简单,在宰相中只有长孙无忌、杜正伦反对,病中的崔敦义来不了,李勣、韩瑗、来济和李义府都赞成,李治轻松完胜。
就在当晚,李义府派儿子李津前往国公府,抬了四箱子礼物来看望杨夫人。背后之意一目了然:感谢武皇后为他求情。
至此,李义府也开始倒向武媚娘!
就这样,为了一己之私欲,武媚娘利用李治对她的宠爱,阴谋得逞了。
手握一个宰相、一个礼部尚书,对朝政已有足够影响力的武皇后却还嫌不够,开始打起了更大的主意,打算把许敬宗推上相位。可是,就在她准备向李治吹枕头风的时候,亲信薛元超却被李治下放到饶州任刺史了!
朝内新人升得快,降得也快,让所有人都看花了眼。
薛元超,是李治在宫中的玩伴,也是先帝之妃薛婕妤唯一的侄子,深受信任。可是,见风使舵的薛元超早已投向武媚娘,这件事极少有人知道。
不过,知道此事的还有一人,那就是武媚娘的姐姐武顺!
当初,为了和王皇后斗法,不便出宫的武媚娘便托寡居的姐姐在宫外活动,拉拢了时任从五品给事中的薛元超。后来,王皇后被废,薛元超也因武媚娘说情,一步登天,爬上了四品黄门的位置。
薛元超投桃报李,便怂恿正直的王义方出面弹劾宰相杜正伦,帮武媚娘拉拢了李义府。
武顺早就嫉妒妹妹霸占皇帝、不分一点雨露给他,趁机向李治进言,让他防范身边人。李治对武媚娘依赖已久,不相信她对自己有恶意,反劝武顺要和妹妹处好关系。
可是,李治毕竟是尝到了权力滋味的皇帝,防微杜渐的心思还是有的。因此,在废完太子之后,就把和自己最亲近的薛元超流放出去,变相警告武媚娘不要插手朝政太深。
薛元超委屈地上任去了,留下武媚娘一阵阵胆寒:果然是帝心莫测!
自古以来,何曾有皇帝甘愿太阿倒持的?
作为一代大帝李世民的儿子,见惯了权力倾轧、物是人非的李治一直顶着“老实孩子”的帽子,小时候被爹妈管,登基了被舅舅管,现在好不容易夺回皇权又被皇后算计,这等憋屈岂能忍受?因此,哪怕李治再宠爱武媚娘,也不愿再把权力外放,这才有了薛元超被贬的风波!
武媚娘却不这么认为!
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经历两朝的武媚娘越来越明白:一个女子要想不被摆布,唯有掌握更强大的力量,站在更高的位置!
特别是在后宫这座皇帝专属的享乐囚笼里,凭借美色来博取皇帝的施舍终究是不可靠的。芳华易逝,当她人老珠黄的时候,哪怕曾经山盟海誓,哪怕曾经同苦共难,皇帝也不会可怜半分!前任皇后和萧淑妃,就是鲜活的例子!
所以,哪怕被李治猜忌,武照依旧要去争,为自己挣一片自由的天空。
连载【武照天下】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