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中享有非常高的美誉,被称为历史上难得的明君圣主之一。但是,熟悉唐朝历史的人或许会发现,李世民在传位问题上,简直是昏招叠出,竟然把江山社稷交给了软弱无能的唐高宗李治,导致唐朝“三代之后武氏乱政”的语言成真,大唐王朝也由此被一分为二。那么,李世民为何要传位给唐高宗呢?难道没有其他合适的选择了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有十几个儿子,但是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就三四个,分别是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和九子李治,因为这三个人都是长孙皇后所生,属于嫡子。起初,长子李承乾被立为皇太子,本来在皇嗣已定的情况下,其他儿子不会有什么非分之想。但是,李世民却自造祸端,专宠四子李泰,使得同样是嫡子的李泰看到了当皇帝的可能性。
就这样,太子李承乾和四子李泰(封魏王)的矛盾不断被激发。备受李世民冷落的太子李承乾觉得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联合拥护自己的宗室,准备发动政变,逼宫称帝。李承乾这么想,完全是参照李世民当年的做法和例子。但是不同的是,李世民当年成功了,而李承乾这次失败了,落得个被废黜的悲惨下场。
此后,太子之位空缺,四子李泰以为自己斗到了哥哥李承乾之后,自己当太子是实至名归。当时,李世民也有立李泰为太子的想法。但是,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李泰为了当太子,竟然向李世民发誓,如果自己将来当皇帝,就将杀掉自己的儿子,传位给弟弟李治(李治当时也是太子的候选人)。李泰这样的誓言,让李世民不寒而栗,一下子想起当年自己弑兄杀弟的宫廷丑闻。
此后,逐渐冷静下来的李世民,或许是爱护儿子,为了避免手足相残,立为人比较宽厚,但是很懦弱的九子李治。李世民想的是,如果立四子李泰为太子,那么将来被废黜的李承乾和九子李治肯定不会有好下场。如果立李治为太子,那么或许李承乾和李泰都会得到善终。可以说,唐高宗李治之所以能当皇帝,完全是李承乾和李泰两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结果。
有人说,传位问题是李世民一生最大的错误,他不以江山社稷为重,选择有能者,偏偏为了皇室的稳定,传给了软弱无能的唐太宗,导致大唐王朝在初中期出现了大混乱。如果李承乾或者李泰能够继承皇位,或许就不会出现“武则天专权”的局面。据史籍记载,李承乾和李泰的能力,远远在唐高宗李治之上。各位读者,如果你们是李世民,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呢?小编估计多数人会和李世民的选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