鼉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卑微,幼时家境贫困,迫于生活的无奈他还曾给附近的地主放过牛,甚至还沿街乞讨,当过和尚。一直到他二十五岁那年加入红巾军,开始了起义抗争元朝之路,在战场上厮杀所换得的胜利并不只是属于朱元璋一个人的。
而那些陪同朱元璋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中,就有一位名为蓝玉的将领最为特殊。
提起蓝玉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但其实蓝玉也是辅佐朱元璋登基的人物之一,这个人的身上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真论起来,当时的明太子朱标也得喊他一声舅舅。
不过若是细究的话,蓝玉并不能算是明朝的开国大将,蓝玉此人生不逢时,他是在明朝已经基本解决了各地的纷争之后才出现的。
趋于稳定的朝堂,国家内所积攒的各种问题也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看起来似乎逐渐从战乱中平静了下来,但此时却出现了一位关键人物——北元皇妃。
而这位搅乱平静湖水的北元皇妃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其实她就是元朝覆灭后遗留下来的一位皇妃,但是朱元璋为什么要为了一个前朝留下来的无关轻重的一个人物而杀害了自己的爱将呢?
并且他的愤怒已经不只是杀掉这名爱将这么简单了,当时朱元璋甚至下令要将蓝玉剥皮,还要送到全国各地进行展览。至于蓝玉背后的家族则是全部被朱元璋杀了,那可是足足两万条人命!
蓝玉好歹也是明朝的一员大将,受封凉国公,不难看出他在明朝廷中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那么他究竟犯下了什么滔天大错以至于引来如此祸事?
蓝玉在最开始从军的时候,是在开平王常遇春手下效力的,就任管军镇抚,他本人做事有勇有谋,遇到敌人时能够做到临危不乱,屡战积功,在战场上几乎是所向披靡。后来基于他出色的表现,常遇春时不时就在朱元璋面前夸奖他,这一夸不得了,直接就成了蓝玉的人生转折点!
朱元璋为了啃下漠北这块硬骨头曾两次出征,只为歼灭心怀不轨的北元,只是这两次都没有成功。
在接连的挫败后,朱元璋终于下定决心要在洪武二十一年彻底铲除这个隐患。可唯一的意外就是当时陪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将领们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病的病、老的老,有些人甚至已经不在人世了。
朱元璋急着要去攻打北元,但是又不能没有将军领军打仗,正急得团团转时,他想起了鄂国公常遇春曾在他面前提起过的蓝玉。
于是蓝玉被委以重任,率领十五万大军前去与北元决一死战。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没有参与当年陪朱元璋一起打天下,却还能在最后落得一个开国大将的名号的原因。
这大好机会最终花落蓝玉之手少不了常遇春的提携,至于常遇春为什么要推荐蓝玉,原因很简单——蓝玉是常遇春妻子的弟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也就不奇怪为何常遇春要举荐蓝玉了。
蓝玉在接到旨令后马上就领兵出征,前去讨伐北元了。由于北元占据了地理优势,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住明朝军队前来征战的时机,以往大军只要一到,北元就立刻躲在偏僻的荒漠之中。最后经过蓝玉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摸清了北元的习惯,抓到了正在东躲西藏的北元。
其实北元这次被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们以为明军对这里的地形地势不够熟悉,在躲到了偏僻的旮旯里后就觉得自己又能像前两次一样获胜了,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蓝玉这个人很会利用时局,其实他早已发现了北元他们的藏身之处,只是他要等一个时机,一个能够不用费太大力气就能歼灭北元的时机。
他是在北元正在大摆庆功宴酒席的时候,迅速带领军队出击,一举歼敌,搞了北元一个措手不及。而北元所谓的“庆功宴”也成了他们的“最后一顿晚餐”。
毫无还手之力的北元大败,蓝玉顺利取得了北元的传国玉玺、朝廷重臣以及北元公主。此时的蓝玉已经被胜利给冲昏了头脑,任性妄为的他奸污了北元皇妃,皇妃不堪折辱,一气之下直接自尽。
朱元璋在得知这件事后,大发雷霆,只是尚且顾及着蓝玉征战北元的功劳,暂且忍下了这口气。但此时的蓝玉仍不知天高地厚,给本就在气头上的朱元璋来了一把“火上浇油”。
蓝玉在大获全胜后就开始往都城赶,在路过“喜峰关”时,嫌此处的地形地势拖延了他们行军的速度,竟要求下属直接拿大炮轰打这个曾经用来抵御北元的军事重镇,炮轰之后就直接率领军队浩浩荡荡穿过大关。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忍无可忍,这分明是不把他放在眼里啊!但由于蓝玉的外甥女已经嫁给皇太子朱标,朱元璋已经默认为蓝玉是太子阵营中的一把好棋了,于是这一次他决定还是忍下这口气。
但只他一人生气发怒似乎不太够,朱元璋便隐晦的提醒了蓝玉一番,让他不要太过张扬、高调,甚至将他的“梁国公”改成了“凉国公”。只是正在兴头上的蓝玉丝毫没有在意帝王的提醒,依旧嚣张跋扈、目空一切。
而这一切都在皇太子朱标的死亡时终结。
太子已死,朱元璋辛苦为他搭建的平台也用不着了,反而还成为了皇太孙朱允炆登基的绊脚石,此时他便再也不用忍着蓝玉了,是时候该清算蓝玉的罪行了。
此时等待蓝玉的便是朱元璋的一道“剥皮实草”的圣旨了,曾经风头一时、嚣张跋扈的蓝玉再也起不来了。不仅被当其剥皮,并且被斩杀全族上万人!
正所谓物极必反,无论在何时我们都不能太过极端,凡事要给自己留有足够的余地,像蓝玉这样是万万不可取的,立了一次战功后就认为自己可以开始目无法纪,肆意妄为,最终却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参考文献:《明史·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二十》《逆臣录》《明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