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以善于用人闻名古今。不仅天下贤才都被他网罗到麾下,且人尽其才,善始善终,这一点千古帝王几乎无人能及。可惜的是,他这个优点并未能保留下去。到唐玄宗登基后,早期尚能做到慧眼识人,但后期在用人方面,却屡次发生重大失误,很多失误对唐朝安危造成了致命影响。
唐玄宗后期最为倚重的大臣,文臣当属宰相李林甫,武将当属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世人皆知安禄山发起“安史之乱”,是使得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巍巍盛唐遭此重创,元气大伤,从此之后江河日下,急剧进入衰败阶段。但安禄山之所以能从一个普通胡人武将,发展成为手握重兵危及唐朝的心腹大患,李林甫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李林甫担任宰相后,可以说,只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曲意逢迎唐玄宗,百般谄媚取悦皇帝,博得皇帝欢心。第二件事则是排除异己。为了防止有人危及到他的宰相之位,一切不肯低头依附他的人,无一例外遭到残酷打击,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为了巩固自己的相权,李林甫对唐玄宗说了一句话,把唐朝推进深渊。
唐朝初年穷兵黩武,连年对外用兵,很多大臣凭借卓越功勋得以升任宰相。李林甫为了堵塞这条人才上升通道,向唐玄宗说:“武将最好多用番邦胡人,他们不仅勇猛善战,且在朝廷中没有根基关系。”唐玄宗觉得很有道理,从而使得“文用汉,武用胡”成为唐玄宗时期一个明显的用人特点。其实李林甫的真实想法,是因为胡人功劳再大,不可能被任用为宰相。
正是在李林甫这句话的影响下,大批胡人武将得以升任高位,执掌兵权。北疆胡人安禄山,正是乘着李林甫吹起的“东风”,在唐玄宗手下得以逍遥直上,成为独立掌握大唐近三分之一兵力的超级军阀,最终掀起了倒海翻江的“安史之乱”狂潮,使得大唐遭受一场浩劫。
在安禄山阴谋作乱期间,很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出了其中蕴藏的危险。唐玄宗手下有一位号称“大唐第一名将”的王忠嗣,不仅忠心无二,且谋勇兼备,文韬武略无出其右。在唐朝对外战争中,王忠嗣屡立大功,是名副其实的唐朝国家柱石。他官阶最高时,曾经担任唐朝四镇节度使,比安禄山的三镇节度使还多一镇。后人皆说,王忠嗣若在,安禄山根本不敢造反。
王忠嗣凭借敏锐的眼光,看出安禄山包藏祸心,迟早必然作乱,多次向唐玄宗上书,申明安禄山必反,提醒皇帝提前准备。可惜王忠嗣不知道,安禄山狡黠诡诈,早已用财帛金银厚贿李林甫,使得李林甫成为他的大靠山。李林甫知道王宗嗣上书之事后,自然要出来替小弟抱打不平。
李林甫对唐玄宗说:“王忠嗣早年与太子共同生活在宫中,多次声称愿意尊奉太子为帝”。一句话戳中的唐玄宗的软肋,他最讨厌皇子们与武将勾结,威胁自己的皇权,很快把王忠嗣一撸到底,发配边远之地当了个小官。结果忠心耿耿的王忠嗣忧愤而死,死时才四十余岁。王忠嗣死后,唐朝失去了抵御安禄山的最后一道防线,替安禄山除去了最大的对手。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的叛军势如破竹无人可敌,李林甫当属罪魁祸首。
李林甫只用两句话,毁掉了盛唐时代。他本人却运气好的出奇,作恶多端却一生富贵平安,享尽荣华。直到他死后,另一个奸相杨国忠上位,对李林甫来了一次全面“反攻”。李林甫死后尚未入葬,唐玄宗在杨国忠等人撺掇下,追夺了李林甫的官衔,抄没家产,子孙流放。《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还命人破开棺木,从李林甫口中挖走防腐的“含珠”,剥夺他的金紫服饰,把大棺更换为平民的小棺。可惜大错已经铸成,一切都于事无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