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从历史上可以看出,凡是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他身边总有那么一两个得力的谋士。例如春秋时,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就得力于管仲。秦末刘邦最终战胜了项羽,建立汉朝,人们都知道他得力于萧何和张良。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明成祖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极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谋略方面主要得力于姚广孝。他和姚广孝是在为马皇后送葬时结识的。
一、与朱棣的相识
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十日,马皇后病死。她虽然一生没有生育,但朱棣和3个哥哥以及弟弟朱橚称为嫡出。马皇后仁慈宽厚,也把他们当作亲生儿子一样抚养。朱棣兄弟从小就在马皇后跟前,不仅受到她的疼爱,也不断受到她的教诲。当朱棣年长以后,虽然他心里知道马皇后不是他的生母,但也要把马皇后当作生母看待。他知道嫡出和庶出在身份上的重大差别。因此,当他一听到马皇后病逝的讣告后,便立即赶赴南京奔丧去了。
在中国历史上,马皇后是一个出名的好皇后。对于她的死,不仅宫廷中的人很悲哀,就是南京城里的老百姓也都为她哀悼。朱棣从小受她抚养,从她那里受到很多熏陶。朱元璋由一个游方僧当上大明皇帝,也得到马皇后的不少助力。
朱棣兄弟纷纷赶往京师,为马皇后送葬。全国都停止了娱乐活动,整个南京更是沉浸在一片悲哀之中。朱元璋为失去这位患难妻子更是悲痛,尤其是3个月前他的皇长孙朱雄英刚刚死去,这接踵而来的打击似乎是太残酷了。他还要强忍着悲痛,支撑着处理国家大事。马皇后死后,朱元璋就没有再立皇后。当时,宮中的人为了寄托对马皇后的哀思,还唱起了一首他们自己编的歌:“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忐彼下泉,悠悠苍天。”
朱棣看到人们对马皇后那种发自内心的爱戴,自然很受感动。他称帝后,在南京为马皇后修建了大报恩寺,这个念头可能在为马皇后送葬时就萌发了。修建大报恩寺为马皇后祈福,这有利于他争取民心。
马皇后被安葬在钟山南麓的孝陵,朱元璋死后也合葬在这里。葬礼自然十分隆重,朱棣以亲生儿子的身份为马皇后送了葬。葬礼过后,朱棣和几个已经就藩的藩王就要回去了。他们余哀未尽,为表示孝心,就请他们的父皇派高僧随他们一起回藩府,以便回去后为马皇后诵经祈福。
当时已经就藩的藩王共有6个,除了朱棣和他的两个哥哥秦王、晋王以外,还有就藩在开封的周王朱橚,就藩在武昌的楚王朱桢,就藩在青州的齐王朱榑。朱元璋看到儿子们对马皇后如此情深、自然很高兴,就命僧录司推荐僧人。僧录司是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务的官署,当时的僧录司左善世是僧人宗泐(lè)。他是姚广孝的好朋友,于是他就推荐了姚广孝。朱元璋把姚广孝安排给了朱棣。就是这位姚广孝,成了朱棣一生事业的得力谋士。
姚广孝是长洲(今属苏州市)人,14岁时就出家为僧,通晓阴阳术数之学。他曾经游览河南嵩山,遇到著名的相面术士袁珙。他一见到姚广孝就说:“这是哪里来的怪异僧人,三角眼,形如病虎,性情一定嗜杀。这是一个刘秉忠之流的人物。”
姚广孝听到后,非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因为他知道刘秉忠是元代多才的高僧,曾辅佐元世祖成就帝业。这与他一直想有一番作为的心思正暗自相合。
对于姚广孝的远大抱负,推荐他的宗泐早就有所了解。当他们一起经过北固山(在江苏丹徒县西)时,姚广孝触景生情,赋诗怀古,词意慷慨。宗泐当时就说:“这哪里像出家人说的话呢?”姚广孝只笑而不答。宗泐推荐了姚广孝,姚广孝又归了朱棣,期间可能有宗泐的有意安排。
关于朱棣和姚广孝的结识,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其大意是说,姚广孝进京后一见到朱棣,就感到他气度不凡,有帝王之相。朱棣也感到姚广孝非同一般。姚广孝私下对朱棣说:“如果你能让我跟随你,我一定奉一顶白帽子给大王戴。”而“王”字上面加个“白”字正是皇帝的“皇”字。对这种寓意,朱棣很清楚。因为两人一见如故,谈话投机,朱棣就请求朱元璋把姚广孝派给了自己。
这个故事自然是不可信的,因为在朱元璋眼皮子下面,没人敢做这种露骨的表示,这是要掉脑袋的事。不管他们当时谈话的细节如何,这两位有远大抱负的杰出人物是走到一起来了,他们一起导演出了中国历史上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的活剧。朱棣和姚广孝的结识,不能不说是他为马皇后送葬的一个意外收获。
二、朱棣第一谋士
姚广孝是燕王的第一位谋士。因他的僧名叫道衍,所以习惯上又称他为道衍和尚。他随燕王到北平后,就在庆寿寺当住持,在那里为马皇后祈福。他的主要心思却不在这里,而是帮助燕王成就一番大事业。他经常出入燕王府中,形迹甚密。
明太祖死了以后,姚广孝感到机会来了,便千方百计地怂恿燕王起事。尤其是周王和其它几个藩王被削以后,姚广孝更是使用各种方法鼓动燕王,要他起兵夺取皇位。据一些野史记载,姚广孝曾为明成祖占卜。姚广孝跟人学过阴阳术数之学,懂点占卜的知识。有一次燕王让他为自己占卜,还问他是什么卜术。姚广孝说是“观音课”。他交给燕王3枚铜钱,让燕王掷。燕王刚掷出一枚,姚广孝就一本正经地说:“殿下要做皇帝乎?”燕王马上制止他说:“莫胡说。*
燕王说归这样说,但对这种预示着自己要当皇帝的卦象,他一定会从内心里感到高兴。
燕王和姚广孝是密友,姚广孝对燕王想当皇帝的心思是很清楚的。明朝人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燕王写了个上联,“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姚广孝随口就对了下联,“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从姚广孝对的这个下联来看,怂恿燕王起兵的意思就很明显了。这个故事可能带有后人附会的成分,但它反映的历史情况却是可信的,即姚广孝是燕王超兵的有力鼓动者。
姚广孝有个朋友,叫袁珙,也是明初的一个奇人。他善于相人,据说曾相士大夫上百人,“无不奇中”。姚广孝把他引荐给燕王,把他召来北平。燕王故意穿上卫士的服装,和9个卫士一起在酒馆中喝酒。袁珙走进来一看,便马上跪在燕王面前说:“殿下怎么这样不自爱呢?”那9个卫士都故意笑话他,说他瞎说,燕王也装作不以为然。
但袁珙就是认准了燕王,出口就称殿下。燕王怕他信口说出一些有妨碍的话,便急忙带他回宫。袁珙在宫里又仔细对燕王相了一番,说燕王“龙行虎步”,有天子之相。到40岁的时候,胡须过了肚脐,就要登上皇位了。燕王听了自然十分高兴,但害怕这些话泄露出去,传入朝廷于自己不利,便把珙打发了回去。
袁珙为燕王相面是否这样富有戏剧性,我们可不必细究,但相面这件事是大体可信的。燕王即位以后,马上将珙召入京师,授官太常寺丞,可能就是对他的回报。
三、姚广孝的结局
姚广孝虽未亲临战阵,但却是靖难第一功臣。明成祖为燕王时,身边多是武人,出谋划策主要依靠姚广孝。促使燕王下决心起兵的是他,燕王统兵在外转战,主要由他辅佐世子居守北平。“李景隆、吴高、平安之师,前后数十百万,皆计却之。”使燕王一直无后顾之忧,且可从后方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
姚广孝的作用很类似刘邦打天下时居守关中的萧何,甚至更有过之。因为刘邦在外边作战,身边还有个大谋士张良,而明成祖则没有,靖难三年,“或旋或否,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论功以为第一。”
明成祖对这位第一功臣自然要大加封赏了,但奇怪的是,姚广孝却辞而不受,只接受了一个僧禄司左善世的僧官。“道衍”是他的僧号,人们一直称他为道衍和尚。这时明成祖命恢复其姚姓,赐名“广孝”。明成祖让他蓄发,意在使其还俗,姚广孝坚执不肯。明成祖赐给他宅第,他也推辞不要。明成祖赐给他两个漂亮的宫女,他一个多月未接近她们,也不与她们说话,也不说让她们走,明成祖只好将这两个宫女召回。
永乐二年立太子,明成祖命姚广孝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并以同官追赠他的父亲和祖父。他平时住在僧寺,上朝时着朝服冠带,退朝后仍穿僧家缁衣。后朱棣又让他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今日北京城布局。而后在解缙编书失败后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尤其是《永乐大典》,这是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
姚广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他以皇帝的宾客自居,关键处总能见到他的身影,但却不贪图高位。明成祖赏赐给他的金帛无数,但他都散发给“宗族乡人”。只是到他死了以后,明成祖才得以尽情地对他进行追封,永乐十六年(1418年),姚广孝病逝庆寿寺,朱棣追赠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泰靖”。并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在明成祖所封赠的文臣当中,没有哪一个能与姚广孝的这种封号相比。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