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让华夏民族在世界上开始逐渐崭露头角的皇帝,当时的影响可以说是传到了亚洲的个个角落。
这也为后来的最为繁盛的唐朝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虽然后续,人们对于李世民的印象褒贬不一,但无可厚非,他是一名明君。李世民在位期间,为了可以清楚的认识和反省自己治理人民时的问题。
于是重用魏征,而原因就是魏征因为魏征是一个直爽的人,可以直面李世民的错误,并且提出来,所以对李世民治理国家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一个君主可以直面自己的错误,确实是一个很贤明的君主,所以李世民在国家的治理上也是蒸蒸日上。
李世民玄武门夺得皇位
但是历史上的李世民真的是这样吗?据史书记载,李世民曾多次篡改史书,使自己的形象变得高大伟岸,甚至超越自己的父亲李渊,他也在史书的编纂中,将自己的父亲李渊写成了一个平庸无能的人,但是李渊作为开国皇帝又怎会是一个无名之辈。
可以从李渊推翻隋朝,建立唐朝,看出李渊绝对是一个军事奇才,而且极会用人。在这一点上,李世民为了她的形象,确实有些不妥,甚至有些大逆不道。
李渊也并不像书中记载的那么欣赏李世民,李渊不喜欢李世民的原因,有很多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李世民对于亲情十分淡薄,而对于名利十分的追逐。而李渊是一个非常注重家人亲情的人,所以他曾多次跟李世民谈话,告诫李世民,一定要团结自己的兄弟,切勿手足相残。
但是李世民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在他的眼中名利一定是最重要的东西。所以也让李渊很失望,他只能在自己在位的时候努力的调和三兄弟之间的感情。可是随着李世民势力的不断发展,李世民在成长中愈发觉得兄弟们使他成为皇帝的绊脚石。
所以他精心筹备了玄武之变在玄武之变杀他杀害了自己的兄弟,而作为皇帝的李渊也被他囚禁在了船上,这是他们父子二人关系巨变的导火索,李渊的教诲并没有对李世民的所作所为有任何的影响,他很愤怒,这个儿子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温和,而是一个残忍的人,而李渊立为太子的大儿子和三儿子并不像史书中说的那么昏庸无能。
只是后续李世民在对史书的篡改中将兄弟二人的经历全部加在了自己的身上,这才凸显出了二人的无能,以及李世民的强大。
顺利得到太子之位的李世民并没有就此停下自己的脚步,在他的威逼利诱下,李渊最终也是心灰意冷,选择了退位,但是退位并不代表着妥协,李渊在退位之际曾经告诉李世民一句话,其大致意思就是:“你的皇位是靠伤害自己的兄弟得来的,这样的皇位是做不长的,而你的孩子子孙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你。”
当时的李世民一心沉浸在获得王位的喜悦中,并没有觉得这句话有什么含金量。但是事实证明,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李世民贞观之治之后不久,他一心捧在手上的太子,却学了自己的样子,挥着佩剑向老爹发起了进攻,因为在他的儿子们看来,父亲的皇位是靠杀害兄弟得来的,所以只有权利才是值得追求的东西。顺利得到太子之位的李世民并没有就此停下自己的脚步,在他的威逼利诱下,李渊最终也是心灰意冷,选择了退位,但是退位并不代表着妥协,李渊在退位之际曾经告诉李世民一句话,其大致意思就是:“你的皇位是靠伤害自己的兄弟得来的,这样的皇位是做不长的,而你的孩子子孙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你。”
于是,李世民也真的理解了当时作为父亲的李渊。而他的孙子也学着他儿子的样子,追名逐利,发动政变,使得唐朝的繁荣又推后了好多年。
李世民的反思
但是李世民终究是李世民,他反思了自己的错误。最终在晚年的时候,他认识到权力不一定是他必然要追寻的东西,但是作为一名国君,他必须要治理好他的国家,不可置否的是李世民在有些事情上确实是有些狠毒。
为了给后辈树立形象也是不择手段。但他依旧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因为他爱民如子,且在在位的期间积极的投身于治理全国上下大小的事物,反思自己的问题,让唐朝变得繁荣富强,他不是一个好儿子,更不是一个好兄弟,但他是唐朝人民心中的脊梁,在他的引导下唐朝也变得越发强盛。
而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学习李世民治理国家的态度,但我们也要以李世民作为铜镜来反省自己。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我们不可以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更不可以为了追名逐利而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做出这些事情,终究会得到报应。
参考文献《李世民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