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君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夏朝历史的文章,今天收到一位读者朋友的私信,并且交流了一些观点。
言毕,读者朋友说他曾专门研究过夏朝历史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并且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文史君有幸拜读。他对夏朝文化研究之深,令人敬佩。
今天,借文史君之手将其发布出来,以供大家赏阅。
今天的壶口瀑布在延安市。可是唐朝的瀑布在渭南市,那么四千年前的瀑布又在哪里呢?肯定更在下游。这话的意思是古代的黄河中游地区,黄河水位比今天要高,今天的黄河水位,是几千年流水冲刷后,水位已经下降了。
而今天的汾渭盆地地势陆地比以前高,因为泥沙淤积,只能抬高不能降低。所以,四千年前的汾渭盆地,黄河拐弯处,今天的许多陆地。原来应该是大小湖泊很多,黄河每年淤积。岸边形成很多松软的河滩地。
而且沼泽遍地,河虾水产丰富,农业条件也相对很好,再加上他们率先饲养牛羊马。又加上拥有运城盐池。肯定是物产丰富,商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美好的地方人人都想进来,周围地区的人民不断涌入。
这些涌入的人来自不同地方,又带来不同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人们不断融合,互相学习。但是,一个地方,总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当人口增加到一定时。剥削和压迫也增加了,如果剥削和压迫太大,臣服的奴隶有的逃跑到其他首领那里了,有的跑到偏远地区了。
这样,又促进了统治者的进化。最终,“德”者被推举为首领。虽然尧舜禹以德服人,还是有人愿意自由自立。不愿接受臣服。
那些不愿接受统治的臣民,特别是拥有农业技术,养殖技术,织布,皮毛,烧陶技术的人,就是跑到了外面,比如逃到了今天考古发现的“陶寺”,“石峁”,“齐家”“庙底沟”等边沿地区,可能开始受欢迎,生活好些,但是到了第二代,第三代……心里盘算一下,还是不如尧舜禹统治的中心地带好。肯定还是希望进入中心地带,享受汾渭盆地生活的便捷。
尧舜禹统治时期,同周围部族的互动,也促进了文字和技术的统一,我们知道,本来尧舜禹统治的部族,都是由周围人民聚拢来的联盟,本来许多文字历法等,都跟中心地带差别不大,加上尧舜禹统治奴隶(臣服的部族)的逃走和周围部族的进入,也造成了周围部族基本上跟中心地带文字语言历法等差不多。
要进入只有两条路,第一就是臣服做奴隶,接受原来统治者的统治,第二条就是武力打进来,占领一些地方。不管是臣服小部族进来的,还是打进来的,要融入这里生活,保护好自己地盘,不被别人夺走。
唯一办法就是结盟妥协。大家共同接受臣服一个大首领。大家团结起来,划分界限,互不侵扰,共同抵御外来人员,也要共同对付黄河泛滥。
四千多年前,汾渭盆地通向郑州洛阳的函谷关通道可能还不畅通,那些在山区和北部西部的人,都时刻想进入汾渭盆地中心地带。
大家都必须同心协力对付这些人,“禹征三苗”不是为了征伐别人,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地盘。要保护自己地盘,必须加强统治。各部落的等级分配,上下级见面的礼节,还有统一的历法等等,都需要颁布执行,文字语言也要统一,还要征收赋税和徭役兵役。
尧舜禹自己并没有高级的生产生活技术,也没有彪悍的军队,尧舜禹是靠“德”服人。不是自己有多强大,征服了其它部族,而是这些部族需要一个有“德”的首领,自愿臣服,自愿接受首领领导,自愿纳贡,自愿承担赋税徭役,听从调遣。
我们知道,原始社会几个家族(家庭)必须臣服一个首领家族(家庭)之下,共同生活迁移,才能繁衍生息。
一个部族由一个最高首领家庭来领导,首领对整个部族有最高领导权,既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也要按照古文献说的“礼”来统治部族,也就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规矩对待下属,不按规矩对待下属,也有被杀的可能。
这样的君臣关系,早已在原始社会统治了几千几万年了,到了奴隶社会,只不过人口增加,大家互相臣服的一层一层,层级多了吧了。
尧舜禹是被推举当上最高首领,他不是靠打仗征服,使大家屈服,当首领。他手下到底有多少层臣服的部族。估计他自己也不那么清楚,他只管着自己手下一点核心部族,还有就是其他大首领臣服他,听他调遣,向他纳贡。
所谓“四岳”和“九州”,其实就是臣服在尧舜禹下面较大的部族名称。特别是“九州”他们就是在古汾渭盆地大小湖泊岸边生活一般部族,跟后世汉代划的“九州”,没有多大关系。“四岳”就是古盆地周围高地或者山区几个较大的部族的名称。“九州”人民占据湖泊和水边耕地,物产丰富,可能更听从尧舜禹领导和支持共同应对河水泛滥,“四岳”首领占据山区,又有周围更远部族加入,可能没有那么听从尧舜禹调遣。
所谓“九州”,“四岳”也是虚数,因为古代臣服的部族,会经常变化,今年大家臣服你,做你的奴隶(部族),明年可能大家臣服其他首领,你下面几乎没有奴隶了,你自己只有去臣服其他首领,做其他首领的奴隶(部族)。
所以,下面的部落,也是经常变化,没有那么固定。尧舜禹也不会有最高级的宫殿,防御工事,军队等。因为使用奴隶多了,奴隶就会逃跑到其它首领下面。
《竹书纪年》说的舜困尧,只是让尧自己的核心部族独自在某个地方生活繁衍,隔绝尧同其他部族的联系,避免尧的部族越来越大,并不是派军队把尧围住。
尧舜禹统治跟古埃及,古巴比伦统治不一样,古埃及周围很平坦。外部势力很容易结成联盟,再跟内部联合,一起推翻原来统治。
所以,统治阶级要有比较强的军事能力。尧舜禹周围除了大山就是黄土高原,外部势力比较松散,不会结成联盟。就是有一些军事强大的部族,打进来无敌,面对既有河湖相连,又有高地山川的晋陕豫交界地区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民,他也无力用武力全部征服,让所有人民服从他们领导,只能请一个大家都甘愿臣服的最高领导,大家共同臣服他。
而且,尧舜禹统治时间也不长。但是,这不长的时间,足够统一语言文字,统一上下级互相礼节,统一赋税徭役。
还有,就是商品的流通,特别是食盐的流通,还有丝绸,皮毛,陶器以及牲口的交换,那么,古代交换用什么做货币呢?
我想大家肯定会说是贝壳了,不过,我个人认为,夏朝时期,主要充当货币的还是玉帛,当然,这是商人同大部族之间的交易使用玉帛,大部族首领见面,或者见高一级的首领,也要用玉帛。
“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就是说的下级部族首领见最高首领的礼节,这样的礼节,也用于普通首领之间会面。
大家(这里说的是比较大首领,普通百姓是没有权利见外面部族的人的,估计不同部族,最下面奴隶(家庭成员),他们的语言还没有完全统一,还无法正常交流。)见面互赠玉帛。然后再交换商品,如果觉得自己收的商品比给与对方的多,就再加一些玉帛赠送对方。
双方互相谦让,互敬互爱,彬彬有礼。而那些爱占便宜的人,虽然一次占了便宜,下次人家也就不愿意跟你见面做生意了,没有人买卖,怎么生活?
只能花更多物资去换自己需要的东西。不让对方吃亏,这也是古代中国人民待人接物好传统养成的原因之一。
至于一个大部族首领收到外来物品以后,比如食盐,陶器,丝绸等,在内部怎么分配?应该是赏赐方式吧!不过这个“赏赐”,下面臣服的部族(奴隶)肯定要付出更多东西才得到君王赏赐吧?这里面除了劳动,还有其它方面吧!
有了这些交往,没过多久,大家就互相学习,有了互相认知,统一的文字和文化迅速形成。从此之后,才有了大家公认的华夏民族,才有了大家都认可的夏朝。
读者们,关于历史上扑朔迷离的夏朝,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