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公主是唐穆宗的第四女。在《新唐书·公主传》中只有寥寥几笔的记载:“金堂公主,始封晋陵。下嫁郭仲恭。薨乾符时。”
2010年金堂公主与驸马郭仲恭的合葬墓被发现。2013年《唐郭仲恭及夫人金堂长公主墓发掘简报》《唐郭仲恭及金堂长公主墓墓志考释》公开发表。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金堂公主研究的进程。
一、金堂公主生平简考
1.公主的父母
金堂公主生于宪宗元和六年,卒于僖宗乾符二年,享年64岁,父亲为唐穆宗,《新唐书》记载:“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讳恒,宪宗第三子也。母曰懿安皇太后郭氏。”
穆宗有女凡八人,金堂公主为其第四女。金堂公主母亲为郑才人。郑氏出身山东令族,有一定的学识与道德修养。可惜的是,郑才人在金堂公主婚后不久就去世了。
2.公主的丈夫
金堂公主于文宗开成二年26岁时下嫁郭仲恭,此年公主26岁。
郭仲恭,两《唐书》无传。但根据其墓志可知,驸马曾祖为郭子仪。祖父郭暧为骑省左常侍,尚升平公主。父亲为郭策,驸马为郭策第五子。
驸马一家“姻连帝戚,内外一同,华毂朱轮,寰海无比”,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宪宗的后妃,穆宗的母亲,敬宗、文宗、武宗、金堂公主的祖母———懿安皇后郭氏。
郭氏是金堂公主的祖母,是驸马郭仲恭的姑姑。她其实是连接郭家与皇家的纽带。
据驸马墓志可推算出郭仲恭生于813年,比金堂公主还小3岁。所以公主结婚时26岁,驸马23岁,但这与唐人法定婚龄“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相比,他俩都属晚婚。
二、公主晚婚原因探微
1.唐代后期“公主难嫁”现象的影响
关于公主难嫁的问题,学术界早有讨论。“公主婚姻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公主和舅姑异居与习俗相乖。公主居傲纵态、残忍奸淫”等方面,讨论了唐人畏尚公主的原因。
公主婚姻发生困难一在宪宗时期,一在宣宗时期。这个时期进士子弟被选拔为高级官吏的主要途径是进士科,进士子弟社会地位的提高则影响了他们的择婚取向,进而影响到公主们的婚姻大事。
是否和皇室联姻则成为进士子弟们思考的事情。虽说可以庇护家族,但身为驸马却要受到公主及皇室的挟制,接受许多约束,进而失去许多自由。
因此,在权衡利害得失后,进士子弟借‘国戚’为门户的热情必然大大衰减,他们之所以‘不乐国婚’,恐怕也就不难理解了。
总之,因为公主不修妇礼,导致当时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循规蹈矩的科举士人的畏婚是晚唐公主难嫁的原因之一。
其实相对于唐前期的太平公主、安乐公主来说,晚唐时期的公主即使再嚣张跋扈也不可能比过她们,那么为什么反倒是中晚唐公主难以婚配?
中晚唐公主难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政治格局的变化,公主婚姻政策发生了改变,择偶对象由勋戚子弟开始转到士族子弟,更重要的是政局混乱,礼会院不修。
李唐皇室无睱顾及,再加上宫廷政变频发,很多公主在成长过程中缺少正常的家庭关怀,由此导致她们不能适时出嫁,甚至至死未嫁。
生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金堂公主也难免受到影响,公主的父亲唐穆宗在公主13岁时就去世了,母亲位份仅为才人,也很难在公主的婚姻中提供助力。
且当时政局不稳,与入道的妹妹安康公主和义昌公主相比,金堂公主幸得祖母懿安皇后郭氏的帮助,将其下嫁郭仲恭,但此时公主也已经26岁,属于晚婚了。
2.武则天、太平公主时期女性意识的遗存
从唐代高宗朝到睿宗朝的历史中,出现了女性政治人物试图提高女性地位的行动。这些行动绝对没有构成可以和现代女性主义相比拟的女权思想。不过它们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意图和含义或隐或显。
随着太平公主被杀,玄宗朝以后再未出现女主的痕迹。晚唐儒教复兴。
此事《旧唐书》记载颇为详细:宪宗为长女岐阳公主择婿,“遂令宰臣于卿士家选尚文雅之士可居清列者。初于文学后进中选择,皆辞疾不应,唯悰愿焉。”
因为杜悰乃宰相杜佑孙,但他却不是进士出身。进士出身的从弟杜牧还因此不服气。
史载:“牧字牧之,既以进士擢第,又制举登乙第……牧从兄悰隆盛于时,牧居下位,心常不乐。”从中就可以明白“无得骄杜氏”“变贵戚风俗”的原因了。
但在宫廷和民间还有女性意识遗存。金堂公主晚婚就可能与其女性意识有关。
再结合金堂公主后来不同寻常的30年孀居生活,就可看出公主具有较强的女性意识;而她的不改嫁,则可以说是晚唐儒教复兴的结果,从而可以推知金堂公主的抗争与妥协。而且郭仲恭也不是进士出身。
安史之乱以后,唐代政权中形成了一批以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家族为主的新的功臣群体,至中晚唐时期,其二代、三代以后的功臣子孙通过门荫、科举及与李唐皇室的姻亲关系等途径得以入仕。
从郭氏家族中郭子仪第三代孙郭仲恭及其兄弟仲文、仲辞等人的入仕途径来看,可窥其一斑。
三、金堂公主卅年寡居生活探究
婚后夫妻俩人琴瑟和鸣,相敬如宾。然而好景不长,婚后7年,驸马郭仲恭“以会昌四年八月廿一日寝疾,薨于京师长兴里私第,享年卅一”。此时,金堂公主刚刚33岁。他们的三个女儿还未成人。
然而金堂公主并没有被中年丧夫的悲剧所击倒,而是在晚唐时期的日常生活中,继承与发扬了北朝妇女“妇持门户”的作风和武则天、太平公主的女性意识。
然而金堂公主三十余年间的寡居生涯在唐后期公主并非个案。
她的出现进一步说明了“唐朝后期,由于纲常礼教的加强,男尊女卑的社会模式和男性对女性控制的思想模式逐渐笼罩全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逐步下降,女性又向传统角色复归”。
唐代后期并非没有公主改嫁,可见金堂公主孀居除了是受到了晚唐时期传统礼教回归的影响,还可能是前文提及到的公主的自主选择,是对武则天、太平公主时期女性意识余绪的继承。
1.亲自操办亡夫的丧事
丧葬礼属于凶礼,是被记载在正史礼仪志里的。皇亲国戚的丧葬礼都由国之重臣来操办,是属于男主外的范畴。
驸马英年早逝后,金堂公主“既孀,尽以车服器用之有无,手庀丧事”。一个主内的女子承担主外的重任,可以看出公主非凡的魄力。
正如福柯所说,“政治仪式是一种权势的炫耀、一种夸大的和符号化的‘消费’。权力通过它而焕发活力”。
2.寡母教女
有学者说:“我们在梳理历代母教史料的过程中发现,那些教育偏严的母亲,往往是在父亲的缺席的情况下,母亲身兼父、母两职,所以严慈兼具。或偏于严,历代的寡母教子多遵此道。”
金堂公主也不例外,“视子弟严过于慈,家人缩缩,屏气不敢大语”。
唐代公主教育孩子内容即“女子主要学习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女工技能等,而对男子主要从建功立业方面引导”。金堂公主亦是如此,“有女三人,年皆冲幼,明慧和淑,四德备焉”。
“四德”是女子须遵从的道德规范,金堂公主不仅自己恪守“四德”,教育女儿也要遵从“四德”。
“但她的贡献应止于‘齐家’。女性的行动领域被限定在家内和私人间,其生活中的地位是向心的”。由此可见传统儒教对金堂公主及其女儿的影响。
3.收养义子
对于古代女性而言,相比较于与丈夫之间的脆弱关系而言,生育的完成使得她还获得了与儿子之间牢固的血缘关联。
不仅意味着她由此拥有了丈夫父系血统中的一个男性成员的母亲身份,在生前可以得到儿子的尊敬和孝顺,而且也意味着她在死后也能够作为家族的成员而在祖庙里面获得被祭祀的席位。
据记载,金堂公主有子二人,女三人。三个女儿是和丈夫所生,但兄弟二人或为家族中过继者。
子仪凡子八人,“曜、旰、晞、昢、晤、暧、曙、映”,所以郭缋与郭元鐬确为郭子仪嫡系一支,为郭仲恭子侄辈。
所以可知公主与驸马仅育有三女。二男是驸马死后,公主收养的。虽然收养的二子与公主没有血缘关系,但收养子嗣是延续家族香火的主要途径。
这样的大事情,公主是在驸马亡后,一个人完成的,可见其在家庭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四、总结
金堂公主志文向我们展示了唐代后期公主生活的面貌,作为一位经历宪、穆、敬、文、武、宣、懿、僖八朝的公主,她因为唐代后期“公主难嫁”现象及武则天、太平公主时期女性意识遗存的影响等原因晚嫁。
丈夫英年早逝后她又备受晚唐时期传统礼教回归的影响,囿于家庭藩篱,无法自己登上政治舞台,甘作贤妻良母,孀居30余年。
金堂公主在抗争与屈服中走完了自己64岁的人生,最终葬于郭氏家族坟茔,唐后期皇室公主的生活面貌或由金堂公主墓志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