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的罪名,处死了丞相胡惟庸,并灭其族,无数人受到牵连。十年后,朱元璋又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与胡惟庸合谋不轨”的罪名,处死了韩国公李善长等人。一个“胡惟庸案”,朱元璋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
胡惟庸死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结束了古代的丞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不得不惊叹于朱元璋的雷霆手段。
而在受到胡惟庸案牵连的大臣中,有一位功臣也遭受波及。朱元璋欲杀了该功臣,马皇后听说后,随即摆了一桌素斋,谁知就救了他。这位功臣是谁?为何马皇后凭一桌素斋,就能救了他呢?
此人就是宋濂,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刘伯温)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从小体弱多病,“每风眩辄昏迷数日”,多亏祖母和母亲悉心照料,才得以顺利长大。
虽然身体差,但宋濂从小记忆力极好,又十分刻苦,史书记载:
“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因此他从小被人称为“神童”,长大后也颇有名气。至正二十年,宋濂得到李善长的举荐,便与刘基、叶琛等人一同被召至应天府。朱元璋十分欣赏宋濂的才华,便让他做了长子朱标的老师,教授其“五经”。
成为朱标老师后,宋濂一直尽心尽责,为其传授正统的儒学文化,教导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朱元璋称吴王后,朱标成为吴王世子,明朝建立后,朱标又被封为皇太子。见到朱标上孝父母、下爱兄弟,性格仁慈宽厚,成为一名合格的太子,宋濂很是欣慰。
朱元璋称帝后,赞宋濂为“开国文臣之首”。尽管如此,朱元璋还是派人去监视过宋濂。有一次宋濂和一个朋友喝酒叙旧,而这位朋友曾经为元朝效力,很快朱元璋知道了此事。第二天,朱元璋问宋濂前一天干了什么,宋濂毫无遮掩地向其汇报,经过这次,朱元璋便对宋濂愈发信任。
洪武五年,朱元璋问宋濂,帝王应该读什么书,宋濂向其推荐了《大学衍义》。于是朱元璋下令,将书的内容贴在宫殿两边墙壁上,并让宋濂为群臣讲解书中内容。
洪武十年,宋濂告老还乡,朱元璋很是舍不得,但看在他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也只能答应下来。不过宋濂向朱元璋保证:
“臣性命未毕蓬土,请岁觐陛阶。”
就是说只要他没死,就每年进宫觐见朱元璋一次。而宋濂也遵守承诺,每逢朱元璋生日,他都会回京为其贺寿。
但是没过几年,胡惟庸案就爆发了,宋濂的孙子宋慎牵连其中,也就同时牵连了宋濂一家。宋濂的子孙接连被杀,他还来不及伤心,就已经被押到京城,朱元璋更是打算连他一块杀了。
没有被牵连进来的大臣,纷纷为宋濂求情,可是都没用。在朱元璋盛怒之下,唯一能够劝住他的,也就只有马皇后了。于是马皇后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摆一桌素斋。
这天到了用膳时间,朱元璋本来心情就不好,又看到桌上无酒无肉,顿时更不高兴了,便问道:“这是何故?”马皇后回答:“我在为宋先生作福事。”朱元璋听后放下筷子沉默了一会儿,马皇后见状接着劝道:“普通人家为孩子请老师,都要一生奉行尊师之礼,何况我们是帝王之家呢?宋先生一直居于家中,对这些(谋反)事又怎么会知情呢?”
被马皇后一劝,朱元璋果然消了气,于是赦免了宋濂的死罪,将他安置到了四川茂州。虽然宋濂保住了一命,但他子孙被杀,始终免不了内心的悲痛,所以第二年就病逝了。
(参考文献《明史》《宋濂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