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大明三箭之落月箭瞿能:效忠朱允炆,险些阵斩燕王朱棣的一代悍将

大明三箭之落月箭瞿能:效忠朱允炆,险些阵斩燕王朱棣的一代悍将

前言:“贯日箭”、“落月箭”、“狼牙箭”,传说中的大明三箭。贯日箭徐家,自然是指开国第一武臣中山武宁王徐达。狼牙箭杨家,指的是有“杨王”美誉的昌平侯杨洪。但是其中的落月箭瞿家,现在很多人听着非常陌生,不知道这家人是干什么的。

实际上在三年的靖难战争中,后来的仁宗皇帝朱高炽所坚守的北平城,曾经差点被人攻破,这个人就是瞿能。而永乐皇帝朱棣曾经有一次差点临阵被斩,对手还是瞿能。虽然上天的运气站在朱棣一边,最终瞿能不但功败垂成,而且马革裹尸。但无论如何,为国尽忠而死,也算是一位武将的最高荣誉。

威震西南

瞿能,合肥人。对于明太祖朱元璋来说,瞿家绝对算得上是革命元老。瞿能的父亲瞿通,在元末先是跟着红巾军起义,因为擅使长枪,被称为“长枪千户”。乙未年(即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瞿通在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之战中投奔朱元璋,这是妥妥的从龙渡江的铁杆。

不过多年来瞿通的进步幅度一直不大,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准备“致仕”的时候还只是个凤阳卫指挥使。对于这位多年来勤勤恳恳,虽无功劳也有苦劳的老部下,朱元璋让他以“大都督府佥事致仕归第”。指挥使是正三品,都督佥事在洪武八年是从二品,洪武十二年的时候是正二品,瞿通相当于享受了从二品乃至正二品的退休待遇。老头的退休生活过得很滋润,我们在洪武十八年的时候还能在史书记载上看到瞿通的名字。

癸酉,赐致仕都督瞿通、王圭米各三百石。—《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二》

老爹退休之后,瞿能子承父业,也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到了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此时的瞿能已经位居正二品的四川都指挥使一职。就在这一年的四月,发生了著名的月鲁帖木儿之乱。

平定月鲁帖木儿之乱

月鲁帖木儿是四川建昌卫指挥使,改卫治所在今四川省西昌市,其地处于大渡河以南,金沙江以北,乌斯藏以东,可谓“沟通川滇,西临番族”,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月鲁帖木儿在前元的时候就已官居从一品的平章,但因为投降明朝比较晚,建昌卫的第一指挥使是前元从二品罗罗斯宣慰使安配,而他本人只是第二指挥使。

洪武二十五年三月,月鲁帖木儿趁着安配来南京向朝廷贡马的机会,纠集了德昌、会川、迷易、栢兴、卭部并西番土军一万余人对建昌卫发动突袭,期间杀害了官军男女二百余口,手段十分残忍。

安配之子安的坚守城池,击退了叛军,随即紧急向四川都司求援。对于月鲁帖木儿这个刺头,朱元璋早就想将其党羽一网打尽。趁着他这次自寻死路,老朱杀鸡用牛刀,急调远在甘肃的凉国公蓝玉挂帅出征。而在蓝玉所部主力尚未赶到之时,朱元璋让都督聂纬和徐司马分别出任总兵官和左副总兵,率陕西步骑南下入川。四川都指挥使瞿能为右副总兵,率所部兵马随同平叛。

然而老朱的这个决定,却让瞿能感到了深深的羞辱。月鲁帖木儿之乱虽然声势不小,但说破天也超不过两万人,靠四川都司自己的力量就不足以将其平定吗?于是瞿能不等大军会合,自己率部率先出击,在柏兴州(今四川省盐源县)将月鲁帖木儿打了个落花流水。月鲁帖木儿十分狡猾,既然打不过,那就诈降。而一心想收全功的瞿能不疑有诈,结果生生地让月鲁帖木儿给逃出了包围圈。消息传回南京,朱元璋龙颜大怒,但念在瞿通的份上,还是给了瞿能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

癸酉,遣使谕总兵官、凉国公蓝玉曰:“都指挥使瞿能等,朕委以讨贼,乃失机败事,当寘诸法。姑宥之,俾立功自赎。彼月鲁帖木儿等皆无父无君,诡诈万状。方大军入境,遽信其降。歛兵以待,为其所玩。”—《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十八》

当年六月,姗姗来迟的凉国公蓝玉终于到了前线。蓝玉之所以会动作如此迟缓,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分析过,可能和太子朱标在四月份突然去世有关。当时老朱嫡次子秦王朱樉就在南京,新一代继承人到底是选儿子还是选孙子悬而未决,蓝玉心中想必也是忐忑不安。

无论如何,蓝大将军一到,大家伙身上的压力徒增,特别是此前贻误战机的瞿能。七月,明军对叛军据点双狼寨发起总攻。为了将功折罪,瞿能也算是杀红了眼,盯着月鲁帖木儿屁股后面紧追不舍,将叛军重新打回了老巢柏兴州。

癸未,四川都指挥使瞿能率各卫兵讨月鲁帖木儿。至双狼寨,攻破之,擒伪千户太平等。其众大溃,月鲁帖木儿遁去。能督兵追捕,进攻托落等寨,拔之。月鲁帖木儿复遁走,能复追之。转战而前,破水寨关及上匾寨。进至打冲河三里所,与月鲁帖木儿遇,大战,又败之。俘其众五百余人,溺死者千余,获牛马无筭。—《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十九》

随着明军主力逐步压缩叛军的生存空间,以擅长诈降著称的月鲁帖木儿,没想到自己最终会倒在蓝玉的诱降之下,因为朱元璋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他活。随着月鲁帖木儿被押赴南京处死,这场历时半年的叛乱至此告一段落。平定月鲁帖木儿之乱,是凉国公蓝玉军事生涯的绝唱,而在此战中功劳最大的,无疑还是瞿能。

次年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爆发了著名的“蓝玉案”,无数的勋贵惨遭株连。平定月鲁帖木儿之乱时的明军三巨头:聂纬、徐司马和瞿能。其中聂纬被打为蓝党处死,已经去世的徐司马被追论为蓝党,然而瞿能不但没有收到牵连,反而获得了升职,从都指挥使升为了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徙镇云南

蓝玉案后,明军之中中高级武官紧缺。当时镇守云南的西平侯沐英去世,袭封爵位的沐春缺乏经验。为了加强云南的守备力量,朱元璋在将瞿能升官之后立刻调往云南署云南都司事。而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瞿能辅佐沐春有功,得到了老朱的高度赞扬。

丁卯,掌云南都指挥使司、都督佥事瞿能来朝。赐白金二百两、钞三百锭、文绮、帛各十匹。—《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五》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九月,麓川平缅宣慰使司发生内乱,宣慰使思伦发被其手下的酋长刀干孟给篡夺了权力。麓川平缅宣慰使司的前身是麓川王国,思伦发本是国主。当初麓川王国幅员广阔,兵马众多,思伦发意气风发,打算和大明掰掰手腕。结果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定边府一战中,时任西平侯沐英以创造性的“三段式”火枪射击法,将三十万麓川大军打了个落花流水。这一战彻底打掉了思伦发的锐气,不得不向明朝赔罪并缴纳赋税。此后的思伦发意志消沉,迷上了佛老之道,甚至让僧侣的地位超过了包括刀干孟在内的各部落酋长,最终引发了叛乱。

麓川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朱元璋绝不会对此置之不理。他一面下旨让嗣封西平侯沐春和思伦发一起驻兵怒江,先派人回麓川招抚。一面设立腾冲卫,作为对刀干孟出兵袭扰腾冲府的回应。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五月,太祖皇帝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面对顽固不化的刀干孟,明廷让何福和瞿能领兵五千,对叛军发动总攻。瞿能和何福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攻破南甸土司城,阵斩叛军大将刀名孟。随后叛军坚守景罕寨,由于寨子地势险要,瞿能等人手上兵力又不多,不得不向西平侯沐春求援。沐春率领五百骑兵赶到后趁夜急攻,一举攻破景罕寨。此后刀干孟反复诈降,九月的时候沐春又在军中暴卒,一直到当年十二月才由何福和瞿能一起彻底平定叛乱,诛杀了叛军首领刀干孟,将思伦发送回去重新做他的宣慰使。

春率五百骑往救之,乘夜至怒江,诘旦径度。令骑驰躏寨下,扬尘以惊之。贼乘高望见尘起蔽天,不意大军卒至,惊惧,遂率众降。春乘胜复击崆峒寨,贼夜溃走,刀干孟乃遣人乞降。—《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五十七》

北上平燕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随即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削藩行动。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分析过,朝廷削藩的终极目标就是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并且为此做了极其周密的部署。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走投无路的朱棣在封国北平起兵造反。半个月后,开国元勋长兴侯耿炳文即率领大军北上剿灭叛军。谁都没有想到,逆境之中的燕王竟然爆发了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根据笔者在此前文章中的分析,耿炳文的结局,大概率是在真定战死,故而朝廷才会紧急让曹国公李景隆北上收拾残局。

北平保卫战

耿炳文的失败,显然出乎了建文君臣的意料之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前线明军的战斗力,除了派李景隆北上之外,朝廷还从云南调来了战斗经验极其丰富的瞿能。曾经坐镇甘肃五年之久的李景隆,并不是后人想象中的草包,他一面积极整军备战,一面时刻紧盯着北平方面的动向。

建文元年十月,为了解决兵员不足的困境,朱棣亲率主力悄悄潜出北平,北上直奔大宁而去,目标自然是十七弟宁王朱权手下战斗力彪悍的营州三护卫官军。李景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天赐良机,立刻果断挥军北上,一举将北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十月十五日,战斗首先在丽正门(今北京前门)打响。当时朱棣手下精锐都在大宁,北平城内只有以王妃徐氏、世子朱高炽为首的万余名老弱残兵。这些人分配到九个城门,其实就是杯水车薪。故而在官军的反复冲击之下,丽正门岌岌可危,危急时刻城头突然涌现大量批盔带甲的女兵协助守城。这批女兵都是燕军将士及城内壮丁的妻子,由燕王妃徐氏亲自指挥登上城楼作战。朱棣靖难成功之后论功行赏,当年参与守卫丽正门的妇孺都收到了“加赏彩币一表里,棉布二疋,钞五锭”的特殊待遇,可见这一战的惨烈。

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后激劝将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听闻朱棣率军南下之后,李景隆于北平以东的郑村坝设立九座大营并亲自坐镇。李景隆走了之后,剩余官军由瞿能率领继续对北平发动进攻。官军分兵之后,燕世子朱高炽原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没想到瞿能带着两个儿子和一千精锐全力突击彰义门(今北京广安门),差点就一举攻入城内。

根据前文的描述,瞿能的作战风格一贯都是猛打猛冲,他的冲击力是绝对不能小觑的。《明太宗实录》压根没有收录瞿能在这一战中的表现,原因我们后面再讲。《明史》认为当时彰义门的状态是“垂克”,其实就是还没有攻克。《明史纪事本末》则称瞿能“后不继,乃勒兵以待”,换句话说就是已经陷入兵力不足的窘境。鉴于李景隆在后世的不堪形象,无论是《明史》还是《明史纪事本末》都把没有攻克彰义门的责任安在了这位曹国公的头上,比如《明史》的记载就是“景隆忌之,令候大军同进”。这个事情怎么说呢,毕竟李大人此刻人在郑村坝,应该没有可能遥控指挥吧。瞿能大概率还是因为寡不敌众,因此才功亏一篑。

白沟河之战

朱棣回援之后本来和和李景隆隔着白河对峙,官军在河边严密巡逻,燕军无法渡河。但是此时神奇的天象出现,白河一夜结冰,燕军趁机渡河,打了李景隆一个措手不及。最终因为天气严寒,以南方部队位主的朝廷军队非战斗性减员严重,李景隆不得不率军撤回德州。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经过半年休整的官军恢复了元气,天气也不再成为威胁。于是李景隆由德州出兵,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由真定出兵,大军缓缓北上,直扑北平而来。朱棣在闻讯之后立刻亲率主力南下,于四月二十日抵达白沟河畔苏家桥,准备再次和李景隆决战。

连战连胜之后,朱棣有些轻敌,结果被朝廷方面打了个突然袭击,盲目轻进的燕军整个建制都被打散,朱棣本人更是只带了三个随从狼狈逃回大营。这一战的胜利,让燕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官军方面士气高昂,极度渴望与燕军再度决战。

李景隆及燕兵战于白沟河,败之。—《明史卷四·本纪第四》

次日,燕军摆开阵势渡河,与李景隆来了场实打实的决战。都说这位曹国公是草包,其实我们仔细分析,李景隆在这一仗的指挥真不差。趁着燕军立足未稳,李景隆把冲击朱棣后军的重任,交给了以勇悍著称的瞿能,说明他还是有眼光的。

瞿能父子率骑兵迂回直捣房宽指挥的燕军后军,另一位大将平安则在侧翼为瞿能提供掩护。房宽是朝廷降将,原本的官职是大宁卫都指挥使,之所以将他放在后军,就是因为其部战斗力偏弱。因此在气势凶猛的瞿能反复冲击之下,房宽所部很快显出颓势。一旦后军崩溃,李景隆的中军再正面压上,只怕燕军就要在白沟河畔被全部歼灭,必须要拼命了。于是朱棣领着自己的亲兵对瞿能发动了反冲锋,而不甘示弱的瞿能更是指挥部下盯着朱棣实施斩首行动。据说朱棣本人甚至被瞿能之子一箭射中,幸亏头盔保命,所谓建文皇帝那句“毋使朕有杀叔父名”,根本就是一句鬼话。

南军飞矢如注射王马,凡三被创三易之,所射矢三服皆尽。乃提剑左右奋击,剑锋折缺,不堪击。马却,阻于堤,几为瞿能所及。—《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

鏖战多时的朱棣此时已是筋疲力尽,幸亏其次子朱高煦率领数千骑兵生力军赶到,才勉强稳住了战局。但到了中午时分,瞿能高呼着“灭燕”的口号,再次对燕军阵地发动突击。我们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在午后火辣辣太阳的照射下,双方军士都已疲惫不堪。突然从官军这边传出一声震慑人心的高呼:“灭燕”!瞿家父子跃马而出,在阳光的的映衬之下,宛若天神下凡一般。在瞿能的鼓舞之下,越嶲侯俞渊、陆凉卫指挥滕聚率军紧随而上,燕军和官军再次展开鏖战。

日薄午,瞿能复引众跃而前,大呼灭燕,斩其骑百余人。越嶲侯俞渊、陆凉卫指挥滕聚复引众赴之。—《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

为了对抗凶悍的瞿能父子,朱棣和朱高煦以及手下头号大将张玉合兵一处对其进行围攻,另一位大将朱能则负责对平安进行阻击。同时为了阻止李景隆分兵救援,燕军大将丘福指挥骑兵对其中军发动冲击。然而不但官军在李景隆的指挥下沉着应战,瞿家父子更是越战越勇。从此时的战场形势来看,燕王手上已经没有后手,曹国公这边明细还留有余力,胜利的天枰正在向朝廷一方倾斜。

就在此时,神奇的天象再次出现,一阵妖风吹过,李景隆的帅棋竟然被刮断。古代作战,最重要的就是靠旗语进行指挥,因此帅棋一倒,前线官军都以为李景隆的中军出了问题。一时之间,官军旗号混乱,阵型开始松动。当然也有人秉承李景隆都错的原则,认为帅旗是被他自己砍断的,因为他本就是燕军内奸。孰是孰非,见仁见智吧。

李景隆中军阵脚大乱,率先开始溃散。回过头来燕军依靠人数上的优势围攻瞿能,可怜瞿家父子一代骁将,就此陨落阵中。接着平安战败,俞渊、滕聚等人相继战死。剩余官军退回大营,本想据营坚守,但燕军乘着风势发动火攻,李景隆终于支持不住,带头向南面溃散,武定侯郭英所部则向西面溃散。本次惨败不但把营中的辎重、器械、孳畜等都丢给了朱棣,连皇帝御赐的斧钺都来不及带走,瞿能战死更是沉重打击了官军的士气。

结语: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死在白沟河之战中的几位大将:瞿能、俞渊和滕聚,可以发现他们各自代表了一方势力。瞿能是妥妥的第二代,连一起和蓝玉共事的经历都没有牵连到他。越嶲侯俞渊是胡党南安侯俞通源的弟弟,属于开国勋贵集团。陆凉卫是云南卫所,其指挥使滕聚代表了云南沐家对朝廷的支持。可见尽管经过了胡惟庸案、李善长案和蓝玉案的清洗,明太祖在军中的余威依然巨大。

瞿家父子在白沟河的表现,给朱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棣靖难成功之后感念瞿能的忠义,派人收拾其遗骨并还葬家乡。明末福王朱由菘建立弘光政权之时,为了凝聚人心,还曾追封瞿能为平阳伯。清世宗雍正七年,应瞿能后裔瞿恂的请求,清廷在合肥城中建“瞿公祠”,春秋致祭。

瞿家深受洪武皇帝厚恩,瞿能在四川和云南之时尽心尽力,为边疆的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在靖难战争中,瞿能坚决站在建文皇帝一边,是朝廷方面剿杀朱棣最为用心的将领。北平之战功败垂成,白沟河一战马革裹尸,瞿家对得起朱元璋,堪称满门忠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帖木儿,瞿通,四川,一代,叛军,明太祖朱元璋,朱允炆,蓝玉,朱棣,南京,观点评论,朱元璋,李景隆,官军,燕军,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帖木儿,瞿通,四川,一代,叛军,明太祖朱元璋,朱允炆,蓝玉,朱棣,南京,观点评论,朱元璋,李景隆,官军,燕军,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帖木儿,瞿通,四川,一代,叛军,明太祖朱元璋,朱允炆,蓝玉,朱棣,南京,观点评论,朱元璋,李景隆,官军,燕军,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