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汉武帝时颁布的推恩令,堪称削藩奇谋,可为何朱允炆不借鉴一二?

汉武帝时颁布的推恩令,堪称削藩奇谋,可为何朱允炆不借鉴一二?

众所周知,朱元璋为了维护明朝的统治,不顾群臣的反对,将他的各个皇子分封为藩王,并且都配备有一定的兵权。朱元璋想要用藩王来拱卫朝廷,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可在分封藩王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

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原本他的众位叔叔虽然心有不服,但奈何朱允炆是朱元璋指定的继承人,所以也只能俯首称臣。可没想到,朱允炆登基不久,便开始大力削藩,最终惹恼了众多藩王,最终靖难之役爆发。当朱棣所率的藩王军队兵临城下时,朱允炆也就此消失。

我们不禁有所疑问,历史上削藩之事不在少数,并且大多都成功了。就比如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藩,推恩令一经发布,原先强大的诸侯王在几代之内就被强行分为了多个不足为患的贵族势力。由此可见,汉武帝的这一法令的确是非常厉害的,堪称是削藩千古奇谋。推恩令的削藩效果如此之好,为何朱允炆不借鉴一二呢?

明汉藩王制度不同

汉朝的藩王制度,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周朝的分封制度。藩王拥有自己的封地,并且在自己的封地之内,藩王拥有极高的权力,行政权、司法权、兵权等都在藩王手里,俨然就是一个小国家。可以说,除了名义上是皇帝分封的藩王之外,皇帝没多少能力去指挥藩王。

明朝的藩王则不同,藩王虽然有藩地,但却不属于藩王管理,也就是没有实际的封地。同时藩王虽然有兵权,可以指挥打仗,但军队的根本所有者却是中央朝廷。如果朝廷不允许藩王调兵的话,理论上藩王是不能调兵的。这也是为什么朱棣靖难之时要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并且这还是朱棣与他的部下关系好,才能起兵靖难。

所以说明朝的藩王制度,和汉朝的藩王制度,有本质上的不同。如果说把推恩令搬到明朝直接用的话,可能也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而且如果使用推恩令的话,老藩王死后,新藩王继位,几代之后,藩王军队绝对会成为藩王私人军队。那不能照搬,还不能借鉴一二吗?

分封藩王目的不同

我们能想到的东西,在明朝时期也会有人想到,在朱允炆决定削藩之时,就有一位名为高巍的官员便上书谈到过推恩令。高巍的建议是让藩王子弟进行互换,避免几代人在同一个地方就藩,以达到削藩的目的。

这个想法看起来很好,可却有很大的弊端。明朝分封藩王的初衷就是抵御外敌,当时虽然元朝已灭,但北元还在,并且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南下。同时,朱元璋为了给朱允炆铺路,大肆杀伐武将,而朱允炆又不懂军事,所以他担心倘若直接削藩,会导致北方无人镇守,北元也会借机南下。权衡利弊下,朱允炆选择了一个后世看来最蠢的削藩方案:先削最弱的藩王,最后再削最强的藩王。

明汉的国情不同

汉朝的推恩令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诸侯的势力得以削弱,使得诸侯没了造反之心,但其势力仍然不可小嘘。可以说汉朝实习推恩令的时候诸侯的势力不强也不弱。若是诸侯势力再强点,推恩令不一定能实行,若是再弱点,恐怕汉武帝就直接平定诸侯势力了。

明朝时期却不同,所有藩王的直属兵力全部加起来也不超过当时全国军队的十分之一,这就是说,就算藩王全部造反,朱允炆也有能力去镇压,所以朱允炆才会去先削弱的,在削强的。因为在朱允炆心里,不管怎么削,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可奈何朱允炆身边辅佐之人太差,像黄子橙、方孝孺等人虽然是有名的大儒,可他们读书做学问还可以,实际能力是很欠缺的。这才导致朱允炆在靖难之中错误百出,同时朱棣采取了正确军事策略,直击南京,使得各地部队没时间勤王,最终朱允炆削藩才以失败告终。

总的来说,汉代的推恩令是适用于汉朝国情的削藩方案,并不适合明朝削藩使用,朱允炆对此也有过考量。而且以当时的国情来看,一直到朱棣起兵之时,朱允炆的削藩策略都算是最优解。所以说朱允炆削藩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用人失误。

小星世界观,话古今,了人物,学精髓,晓世事,仅此而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明朝,汉武帝,朱元璋,势力,诸侯,汉朝,制度,朱允炆,军队,朱棣,观点评论,藩王,汉武帝,朱元璋,朱允炆,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明朝,汉武帝,朱元璋,势力,诸侯,汉朝,制度,朱允炆,军队,朱棣,观点评论,藩王,汉武帝,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明朝,汉武帝,朱元璋,势力,诸侯,汉朝,制度,朱允炆,军队,朱棣,观点评论,藩王,汉武帝,朱元璋,朱允炆,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