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两晋共传十五帝,享国一百五十五年。
其中的西晋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
以此看来,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占的比重可不小。
但是,西晋的国祚只有五十一年,而若从灭东吴的时间点算起,时间更短,仅有三十七年,存在感并不强。
存在感不强就算了,很多史学家治史,论及西晋,都会毫不留情面地指出一个冰冷、残酷的事实:在西晋之前,包括三国时期,异族无不为华夏所服;而自西晋之后,出现了华夏被异族所服的现象。
所以,有人说:西晋王朝,就是中国由盛转衰、由强转弱的分界点。
根据这一观点往细里看,经过南北朝的长时间对峙,最终南陈被隋杨所灭,而隋杨之政承自北周,北周袭自西魏,西魏来自北魏。实际上,就是南朝灭亡于北朝。
由隋入唐,唐朝的武功貌似超佚汉代,但汉征匈奴,全凭汉人发力;唐守四方,多倚仗于蕃兵蕃将。唐衰沙陀入据中原之后,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满洲,纷纷入据,其中的蒙古和满州更是据有全中国政权。
因此,偏激一点的史学家,会认为五胡乱华的流祸所及,长达一千六百多年!
原本,按照中国历史通常的分法,南北朝时期是从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算起,到公元589年隋灭陈这长达一百六十九年时间。
但是,以明朝思想家李贽为代表,他们提出一种观点,即把公元316年晋愍帝受辱被杀视为晋王朝结束,而将公元317年晋元帝在建康称帝这一时间点视为南北朝时期的起点,认为南北朝时间共为二百七十三年,即南北朝中的南朝,共有晋、宋、齐、梁、陈五个政权。
不得不说,这一种分法也是很有道理的。
但是,东晋和西晋的统治者都来自司马氏,都是司马懿的子孙,那么,论及司马晋,就应该以一脉相承的眼光来进行系统述说,而不应该割裂分述。
同样的道理,陈寅格大师嘴里的“天水一朝”赵宋王朝,其实南宋的格局也很小,它与金国对峙的一百多年时间,何尝不是另一个“南北朝时期”?
但人们谈论宋朝,都喜欢把南宋和北宋连在一起在说了,没有再分出第二个“南北朝时期”。
李贽却不以为然,他坚持把东晋列入南北朝时期的人,并且直呼东晋为“南朝晋牛氏”。
即,他认为东晋的皇帝不姓“司马”而姓“牛”,与南、北二宋都姓“赵”有根本上的区别。
东晋的皇帝为什么不姓“司马”而姓“牛”呢?
原来,野史有一段这样的奇闻:司马懿生前翻看谶书《玄石图》,发现有一条奇怪的四字谶语:“牛继马后”。心猛然揪紧,害怕司马家的功业会被姓牛的人篡夺了去,于是,对姓牛的人严防死守,并不择手段清除自己身边姓牛的人。有一个名叫牛金猛将,很有料。司马懿用一壶毒酒将他送上了西天。司马懿千防万防,也防不了命。他死后,他的孙子司马觐娶了一个叫夏侯光姬的妃子,这个妃子和一个姓牛的小吏有染。实际上,这个姓牛的小吏也叫牛金,史称“小牛金”。不久,妃子生下了“小牛金”的骨肉司马睿——而这个司马睿,就是东晋的第一任皇帝晋元帝。
所以,李贽称呼“司马睿”不叫“司马睿”,而称呼“牛睿”。
其实,拿东晋与南宋相比,东晋比南宋更加不堪,其国祚虽有一百多年,但苦守江南半壁,风雨飘摇,外有异族强敌觊觎,内有权臣跋扈,受尽窝囊气,国不像国,朝不像朝。
但东晋对历史的贡献也是可以看得到的:西晋灭亡,衣冠南渡,中原汉人南下,极大地促进了南方的大发展,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江南地区更是获得全面开发从而繁荣兴盛。也因为东晋世家大族学术兴盛,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学、技术等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中国文化儒释道的融合,也主要发生在东晋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