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落幕,根源不止是痛失人心,更是中原王朝和部落的矛盾激发!
我们耳闻能详的封神演义中,对商朝最后一任帝王帝辛是批判的体无完肤,暴虐、昏庸、残害忠良、重用小人,独宠苏妲己等等,这些罪状直接把商纣王帝辛推向了舆论的中心,几乎所有华夏儿女都认为商朝的毁灭就是因为帝辛个人原因,如果换个帝王,商朝是不会毁灭如此之快的。但是纵观历史,你或许会发现商朝的毁灭其实并不单单因为商纣王的无道,部落的崛起也是推翻商朝的主要原因。那么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东方部落和南方蛮夷的崛起。我们在看封神榜时,常常看到商朝连连征战,不是带兵打南方就是带兵打东方,要么就是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商朝年间,北方的游牧民族是没有跟后代王朝那么团结、凝聚,反而是一盘散沙,但是这盘散沙的杀伤力也是不小。可是相比较东方和南方的部落而言,北方的游牧部落其实不足为患,而真正撼动帝国根基的还是对东南方向的部落征战,连年的征战导致国库空虚,没有钱如何大战,没办法只能使劲剥削老百姓和诸侯们。
并且战乱不仅仅是在商纣王时期,更是在帝乙时期就开始不断用兵。商朝自认为自己是中原第一强权,周遭的小部落和蛮夷不足为虑,但是恰恰是这些小部落不断的侵扰帝国。导致商朝不得不用兵。问题来了,以商朝的军力灭了这些部落不是轻而易举吗?的确如果两军交战,商朝士兵可以完全碾压各部落,但是我们要搞清作战地方在哪里?商朝连续近百年的用兵基本上都是在南方或者东方的部落范围内,在人家底盘里,虽然部落实力不强,但是打游击战、地形战,特别是南方部落,利用广阔无垠的地形对商军不断的诱敌深入,慢慢耗损商军的战力。可以说商朝的灭亡恰恰是被小部落给耗死的。
二、中央不断用兵实力削弱,四大诸侯不断强大。为什么是西岐西伯侯灭了商朝,而不是南伯侯、或者实力强大的北伯侯。这还是得牵扯到部落的侵扰,东北南三个方向都有部落不断的侵扰和进犯,而西岐地区因为只有周别一些比较温和、弱小的部落,使得西岐地区呈现了一幅繁荣昌盛的景象,并且西伯侯姬昌是一个很会治理和外交的领袖,在他的领导下,西岐和几个部落关系非常好。
这也为后来西岐反朝歌,周边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都跟着西岐干。而在部落剿灭战中,出兵基本上都是朝歌的中央军队,地方的东伯侯、北伯侯、南伯侯偶尔会支持,但是基本不会动用自己的兵马。
我们在封神榜中看到东、北、南三个诸侯都被纣王杀死,其实三个诸侯因为势力不断的扩大,而中央的不断弱化,导致商纣王忌讳他们的实力,才会下杀心。而西伯侯姬昌在朝歌看来是弱小的诸侯,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然三个诸侯被铲除,但是三个诸侯封地却没有损伤什么,特别是纣王让朝歌大军去剿灭东伯侯的领地,这一仗打的直接是两败俱伤,东部地区收回来了,但是朝歌却无力驻守,因为军队损伤的实在太厉害,如果朝歌大军驻防在这里,朝歌城里基本没有军队可驻扎。
也因此,商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大致可以分析为穷兵黩武导致内忧外患,中央的实力大幅度的被降低,四方势力成为心腹大患。而西岐之所以能推翻商朝,也是因为朝歌军队元气大伤,并且这个时候东夷部落的进犯,导致纣王率领主要精锐去抵御,朝歌的空虚也让西岐有了可乘之机。
我们不能说是西岐带领两百诸侯独立推翻商朝,而应该是西岐和东南的部落一起推翻了商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是这个道理,朝歌能征善战的将领都被纣王杀的差不多,而剩下的将领确实不会指挥作战,加上西岐的崛起是趁势而起,而不是直接就拉起造反的大旗,西岐是把舆论、民心都达到了一个高潮才挑起战事,而这个时候作为正规统治者的商纣王反而成为了大逆不道的昏君,西伯侯姬发成为了真英雄。所以西岐的崛起是天时地利人和。
三、没有异族的进犯和消耗,西岐推翻商朝还需要几十年。在商纣王时期,商朝对东夷、南方部落用兵次数也高达近百次,而且每次用兵都是上万以上。据野史统计,商纣王年间,出征一次就需要耗费国家一个半月的粮食收入和一个月的税收收入,最少的一年出兵两次,最多的一年出兵七八次,加上商纣王大兴土木、肆意挥霍,国库赤字早就成为了常态。而人口的锐减也是其中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商朝用奴隶,但是东夷、南方部落的奴隶却只能成为劳动力,无法补充到军队中,这就导致朝歌的大军一年比一年锐减,其战斗力也是一年比一年差,差劲的原因就是因为连年的战争,让很多士兵厌战。反观西岐,除了每年缴纳的贡品以外,一年基本发生不了什么战争,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而人口也不断增长,彼弱我强,西伯侯姬发还能坚忍到在声望、口碑、民心、舆论各项指标都对西岐有利、对朝歌不利的情况下才肯出兵,可推翻暴商已经筹划了很久,其中的城府心机也是商纣王无法猜测的。充分利用东南方向的部落消耗商朝精锐,让商朝国力和经济处于崩溃状况,商纣王为了稳定局势,采取严苛律刑的方式,这样的结果就是商朝大失人心,反而西岐大获人心。
商朝的毁灭,周朝的建立,其基础就是部落势力的不断强大,连年的战争导致了商朝各项指标被战争给拖垮,而周朝的出击也是给这个摇摆的大厦最后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