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兵部”的演变以及唐代兵部的组织结构

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兵部”的演变以及唐代兵部的组织结构

唐代尚书省是中央行政机构,“掌举诸司之纲纪与百僚之程式”,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处理全国所有政务。兵部是尚书省六部中负责军事政务的部门,其长、贰官是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兵部下辖四司,各司郎中和员外郎分理兵部的各项具体事务。其职权有:军籍管理、参议朝政、军事统辖、武官铨选与考核、练兵与讲武、天下舆图、镇戍的管理、马政和管理皇帝车辇、军器的制造与管理和管理诸司仪仗。

唐以前兵部演变成为尚书省六部之一,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首先是秦汉时期,这一时期虽然并无“兵部”这一专名机构,但“兵部”相关职能却始终存在。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五兵尚书”、“七兵尚书”,其职权已经类似于唐代的兵部。最后,隋朝整合南北朝制度,形成了三省六部制。唐代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隋朝官制,使得三省六部制更加完善和定型。

一、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兵部”的演变

秦汉时期,虽然“兵部”这一专名机构并不存在,但其相关职能却始终存在。唐人张守节认为,唐代兵部尚书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太尉一职。西汉时已设尚书机构,东汉已经发展到列曹分职,但纵观秦汉时期尚书机构的发展,并没有出现专门负责军事事务的尚书属官,即使是东汉尚书台权力扩张时期也是如此。虽然“兵部”之名并不存在,但其相关职能却始终存在。唐以前“兵部”虽未出现,但不排除尚书机构中有参与军事事务的情况,而且隋唐时期“兵部”的职能亦可在汉代尚书机构中见其端倪。

西汉以来,尚书逐渐参与政治,侵夺丞相职权,地位也不断上升。东汉以后,尚书机构进一步发展,其地位、编制、职能和权力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秦汉时期地位较低的少府属官发展为独立的行政部门,由主要负责文书的传递和起草发展为负责国家政令的决策和执行,到西晋时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机构。从曹魏开始,在尚书机构中出现了相当于后世兵部尚书的官职——“五兵尚书”。此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政权的尚书省中均有专门负责军事事务的“兵部”尚书,主要是以“五兵尚书”、“七兵尚书”的官名而存在。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演变,三省六部制已经日渐成熟,三省六部制中的“兵部”也逐渐成型。

二、隋朝兵部的发展

隋朝不仅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统一,还对魏晋南北朝以来日渐成熟的三省六部制度加以继承和创新。但隋室土崩,唐初立国又比较仓促,制度多因袭隋朝旧制,所以唐初的三省六部制度较多地保留了隋代官制的特点。因此考察唐代的尚书兵部,必须上溯隋代。隋朝建立伊始,废除了北周六官制度,继承北齐和南朝的三省六部制度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其中尚书省设置尚书令、左右仆射和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等六尚书,称为“八座”。

除了新设工部尚书之外,又对尚书下设侍郎进行了分合配置。各部尚书下均设侍郎六人,与前代相比有较大调整,部、司之间的更加对口和合理,这表明尚书制度经过魏晋南北朝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逐渐完备、成熟和定型。隋文帝在北周末年专权时就已经命令亲信臣僚进行新朝制度的设计,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为隋王朝制定出新的职官制度。兵部之名来自北周,而尚书之制取自北齐,可以说隋朝兵部制度是综合北周和北齐两朝制度的产物。

隋朝后期又对尚书省进行了重大改革,至此,隋唐以后一千五百年的尚书省制度基本定型。隋朝兵部所辖四司,在前代或原本不属于“兵部”,如驾部长时间属左民尚书或殿中尚书,库部则常领于度支尚书或都官尚书。北魏前期曾设驾部尚书和库部尚书,兵部司和职方司于西魏末年设于六官体制之中。隋朝的这一改革,使具有军事行政职能的各司统一于兵部之下,职司关系明确,分工合理,从而便于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兵部尚书是朝廷里最高的军事行政长官,负责军事政务的运行,如魏晋以后五兵尚书或七兵尚书的基本职掌即“专总兵要”。

《隋书·百官志中》载北齐五兵尚书所统五曹郎中的职掌,主要是负责朝廷的军事政务。隋唐兵部制度承袭北齐,其中最主要的兵部是由北齐五兵尚书所辖五曹合并而来。可以看到,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兵部的最基本职权是掌管武官人事和军事政务。兵部尚书作为六部尚书之一,是重要的朝廷大臣,参政议政特别是参议和执行军事大事是其基本职权。当然,兵部职权发挥的程度,则要看君主对兵部尚书担任者的重视和信任程度。唐代兵部的组织结构与主要官员唐代的兵部虽然在武则天时期、玄宗时期名称与品阶有所改易,但总体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兵部的组织结构主要由兵部的长官兵部尚书、贰官兵部侍郎和所属四司组成;其主要官员是兵部尚书、兵部侍郎、各司郎中和员外郎。

三、唐代兵部的组织结构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在继承隋朝官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定型。下面分两个方面论述唐代兵部的组织结构:其一,兵部的长、贰官;其二,兵部所辖四司。唐代尚书兵部的长官是兵部尚书,正三品,兵部侍郎二人,正四品以下。他们作为兵部的长、贰官,总领兵部的主要政务。兵部的主要负责的军事政务包括:天下军卫武官的选授、军师卒戍军籍的管理、山川要害舆图的制作,厩牧甲仗数目的统计。兵部的这些军事政务,复杂细密,仅靠兵部尚书与两员侍郎之力,绝不能完成。因此,兵部设有四司,分掌部分职能,而总领于兵部尚书与侍郎裁决。

1.兵部四司

兵部所辖共有四司,分别是兵部司、职方司、驾部司、库部司。各司有郎中、员外郎和胥吏若干。兵部司是兵部的主司。魏晋南北朝时,五兵尚书或七兵尚书中不曾出现相当于兵部司的机构,唐代的兵部司是承袭隋朝兵部所设兵曹郎而来。兵部司作为主司,设兵部郎中二人、兵部员外郎二人。兵部司的主要工作有二:一是负责天下武官的勋爵、品阶、番第和叙阶。二是负责折冲府卫士的军籍管理及上番宿卫。兵部司负责天下诸军名簿、器物的管理工作,任务繁多复杂,兵部司中负责各项具体事务的令史等基层官吏的数量也是六部的主司中最多的,为142员。

职方司,职方之名,见于《周礼》。《周礼》所云职方之职,不过是儒家学者的一种理想化制度设计。最早在行政机构中设置职方之职的是西魏北周时期,在《周礼》六官体制下,在夏官府下设职方中大夫、下大夫。隋开皇初,置职方侍郎一人,炀帝改称职方郎,唐朝改为职方郎中,兵部中职方郎中之名遂定。职方司设职方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职方司主要负责天下舆图、镇戍、烽燧的管理。驾部始设于魏,历晋、宋、齐、北魏、北齐皆为驾部郎中,梁、陈为驾部侍郎。后周时依《周礼》改为驾部中大夫一人,隋文帝改为驾部侍郎,隋炀帝又改称驾部郎。驾部在魏晋时期属民部,至隋时改为兵部所辖,唐朝沿袭不变。驾部司设驾部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驾部司主要的工作是负责马政和管理皇帝车辇。

库部源于曹魏始置库部郎曹,历晋、宋、齐、后魏、北齐并有库部郎中,梁、陈时为库部侍郎。后周夏官府有武藏中大夫一人,隋文帝改为库部侍郎,炀帝又改称库部郎,唐朝称为库部郎中。宋、齐、梁、陈并都官尚书领库部,后魏、北齐度支尚书领库部。隋朝改为兵部所辖,唐朝因袭不变。库部司设库部郎中一人,库部员外郎一人,库部司主要负责军器的制造与管理和管理诸司仪仗。

2.唐代兵部的职权概述

兵部是负责军事政务的主要机关,兵部的职权主要有:对武官进行遴选与考核。武选之法,是每岁孟冬,以尚书和两位侍郎分为三铨,分别称为尚书铨、东铨、西铨,对武官进行“审其功能,而定其留放”。考核办法是“以五等阅其人”、“以三奇拔其选”。即以五项考试:长垛、马射、马枪、步射、应对,来考核其身体素质和军事技能;以三个标准:骁勇、才艺、可为统领之用,来评定其等级。孟冬时身在军镇要籍而不得赴选的武官,则委节度使加以铨试,“具等第以申焉”。

军籍之管理。兵部作为唐朝最高军事政务机关,负责天下内外诸军队的军籍管理、征发和府兵的番上。唐代后期,兵部对军籍的管理逐渐转为对军额的控制。终唐一代,兵部对军队军籍的管理职权一直存在。参议朝政。兵部作为军事政务部门,兵部尚书经常参与军政大事的决策与执行之中。此外,兵部尚书还可通过入相和参与尚书省的“八座”会议来参议朝政,对重大的国家事务进行讨论和决策。

统兵出征、出兵统驭与节度使之统辖。唐代兵部为军事政务机关,其职权主要在于武官铨选、军队名籍、山川地图、厩牧器仗。但统兵出征和节度使之统辖亦是兵部的重要职权之一,常为学者所忽略。唐初兵部尚书多由武人担任,常常任命兵部尚书直接带兵出征。而且由于兵部是国家最高军事政务机关,因此兵部在政务上仍有统辖诸将之权。节度使初设立于边疆,掌总军旅,在皇帝任命节度使后,节度使要“诣兵部辞见”。虽然节度使掌一方之军事大权,但在组织管理上还是内统于兵部管理。但这一制度在安史之乱后逐渐废弛,至唐文宗时候废止。

天下舆图、镇戍、烽燧的管理。兵部规定舆图由州府三年一造,与户口、土地的簿籍一同报送兵部。兵部还负责管理天下镇戍、烽侯之数,都城的废置,边境的划定等。兵部的这一职权由职方司负责,到了德宗时期,职方司对天下舆图的管理之权依然存在并且运行。马政和管理皇帝车辇诸事。唐代的马政主要由兵部与太仆寺负责,兵部驾部司负责马政的相关政务,太仆寺负责马政的相关事务。监、牧机构隶属于太仆寺,但须每年向驾部汇报养马情况,进行考课。

军器的制造与管理和管理诸司仪仗,这一职权由兵部库部司负责。这一职权由来已久,魏晋南北朝的尚书库部郎负责统领武库、管理和制造兵器。练兵与讲武。唐代的“讲武之礼”,在文献中常以“校阅”、“大阅”或“讲武”之名出现,一般是由皇帝主导下进行的大规模阅兵仪式。“讲武礼”的主要功能包括:是一种战争动员的手段,也是一种检阅军队、整肃军纪的手段,此外还具有礼仪性功能。“讲武礼”作为国家的重要典礼,其实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总结

唐代前期讲武兴盛,高祖、太宗、高宗都曾多次举行“讲武”,究其原因,在于唐初尚武之风、统治者的重视和府兵制尚未瓦解。唐代前期的讲武,其实施往往处于军事威慑的目的,颇具军事色彩。武则天时期,讲武活动陷入长期的停滞,但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朝廷处于政治军事目的,再次实施“讲武”。唐代后期,由于皇帝权威和权力的衰弱、军权的丧失,藩镇割据的影响,“讲武”活动几乎全面停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晋南,隋朝,时期,机构,尚书,军事,制度,唐代兵,北朝,组织,观点评论,兵部司,尚书省,尚书,兵部,军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晋南,隋朝,时期,机构,尚书,军事,制度,唐代兵,北朝,组织,观点评论,兵部司,尚书省,尚书,兵部,军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晋南,隋朝,时期,机构,尚书,军事,制度,唐代兵,北朝,组织,观点评论,兵部司,尚书省,尚书,兵部,军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