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谁灭亡的?
从直接结果来看,是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起义军无疑。
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
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死,明朝正式灭亡,享国276年。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偌大的明朝,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灭亡的,而是在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共同作用下灭亡的。
谁是内忧?
内忧,就是以李自成、张献忠代表的农民起义军;
谁是外患?外患就是关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清朝)。
实际上,大明王朝外患远比内忧要来得早。
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已经开始起兵反明,并开始了自己统一建州女真的军事生涯。
此时距离李自成,张献忠出生,还有二十多年,两人均出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李自成和张献忠十岁这年,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海西女真大部,正式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建国后完善了八旗兵制,初步建立官制,招徕部分蒙古部落为附属,成为与明朝、蒙古鼎足而立的新兴强大势力。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天命三年),努尔哈赤正式向明朝发起进攻。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后金天命四年),萨尔浒之战爆发,结果明军惨败,奠定后金立国之基。
此时,大明朝虽然边疆危机初显,但是内地大体保持和平稳定,未来持续半个世纪的灾异气候也不过初现端倪,农民起义更是连影子也见不到。
一般来说,明末农民起义是以天启七年(1627年,清太宗天聪元年)爆发的陕西王二起义为始。
这次起义在崇祯二年(1629年)被明朝绞杀,最终失败。
而此时努尔哈赤已经起兵反明十多年,于天启六年(1626年)去世,后金大汗都换成了皇太极。
此时的后金通过抚顺、萨尔浒、浑河、广宁等一系列作战,消灭了明朝大量野战精锐,占据了辽东大部分领土。
明朝为消灭后金,调集了九边防御蒙古的诸镇精兵五六万人,另有能征惯战的四川石柱白杆兵、大名鼎鼎的浙兵、湘赣黔桂素有悍名的土司兵,另外还有来自南北直隶、秦晋鲁粤诸省的援军。
这些以举国之力奉养的能战之士在十几年里大部分战死在辽东战场上,明朝那些曾经从缅甸打到朝鲜的名将帅臣也纷纷催折于后金之手。
从此,幸存的官兵往往闻建虏而色变,临阵不敢出击,相互推诿,只能萦城自守,望尘嗟叹了。
而此时,林丹汗为后金所迫,西迁山西以北,与明朝关系恶化,袭扰大同,中部边防压力大增。
不久,后金又统一了漠南蒙古全部,满蒙合璧,后金实力大增,实为明朝最凶狠的敌人。
明朝为应对危局,不得不加征辽饷,增加天下田赋,正值西北连年大旱,饥民遍地。
可以说一切的一切,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了,后金的军事压力促使了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梳理早期农民起义,我们会发现,农民军多以逃亡士兵,盗匪为核心,裹挟饥民,流动作战,漫无目的。
这个和关外的后金政权有本质不同。
政治上说,努尔哈赤父祖原本是辽东建州的女真部落酋长,其本人在本部落绝对的领导权威;白山黑水的偏远地形与羁縻制度的松散性又给了他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而这农民起义军所不具备的,明朝在农民起义爆发地(陕西等地)具有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
军事上说,后金八旗军队战力也远非农民起义可比,后金八旗军在历次大战中有力的歼灭了明朝精锐,而农民起义军在战斗力上有档次的差距,基本被明朝军队撵着跑。
经济上说,后金已经是一个有地盘、有军队、有民众、有向心力的完整军事政治经济集团,而农民起义军大多都是各自为政、四处流窜的流兵集团,没有稳固的根据地。
崇祯八年(1635年,天聪九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清朝已经致力于入主中原了。
皇太极继位后曾五次命人率军入关。
第一次:天聪三年,皇太极率兵绕过宁锦防线,从喜峰口进入关。三路大军会师于遵化城下,势如破竹的逼近京师重地,随后带着掠夺的大量人畜轻松撤退。
此次入关除了丰富的缴获,还斩杀、俘获多名明朝武将官员,最重要的是利用“反间计”成功的让明朝杀害了袁崇焕,去除了皇太极的心头大患。
第二次:天聪八年,皇太极统兵九万,绕道内蒙从长城北部独石口、得胜堡、龙门口、尚方堡等地入边。此次皇太极突袭宣府、大同地区,攻克多个州县,然后又是轻松的撤退,明朝没有将领全都吓得不敢出战,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分率兵马船炮投降了皇太极。
第三次:皇太极命令阿济格统率八万大军,分三路再次从独石口入关并会师于京畿延庆州,蹂躏了各地一遍后从冷口出关。
明将吏胆怯畏战,大多都闭城不出,或待清军归时,尾随相“送”,腐朽衰弱,不堪一击。
第四次:崇德三年皇太极命多尔衮、岳讬分两路征明。岳讬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多尔衮统军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会师通州,绕过北京,至涿州,兵分八路向西前进,一路顺太行山,一路沿运河,六路在太行山与黄河之间并进。
第五次:崇德七年,命阿巴泰贝勒统兵十万征明,掠夺人畜财物,消耗明的国力。清军入边纵横直隶、山东,俘获人畜九十二万。
崇祯十三年(1640年,清崇德五年)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崇德七年),明清爆发松锦大战。
最终松山、锦州、杏山三城被清军攻克,只剩孤城宁远,关宁锦防线基本不复存在,明朝关外最后一支劲旅——关宁铁骑基本被消灭,明朝元气大伤。
反观,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不过是各自为战挣扎求活的饥民团体。
其中比较大的有崇祯元年(1628年)爆发的王嘉胤起义,该起义于崇祯四年(1631年)被扑灭,以及同年爆发的高迎祥起义。
崇祯二年(1629年),李自成发动起义,起兵响应高迎祥。后成为高迎祥部将;
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暴动,自号“八大王”,后也成为高迎祥部将。
这些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大多是边卒、盗匪出身,逃兵、盗匪、渔民、盐枭、游方僧道之属。
农民军初兴之际,明朝政府军相对于缺乏组织训练和临阵经验的饥民,战斗素质和武器装备仍然具备压倒性的优势,往往几千甚至几百官军就能赶着几万人的农民军到处跑。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军也在发生着变化,官军的围剿像是生物学家的育种,不断汰弱留强,蠢的笨的早就被剿灭,留下的都是智慧勇武超群的猛人。
他们带着少数精锐作为核心,到处滚雪球,一时被击败,被消灭的也是老弱居多,有生力量转移到其他地方依旧死灰复燃。
这个时代的中原哀鸿遍野,百姓挣扎在生死线上,农民军从来不缺后备力量,以至于剿不胜剿,消耗着明朝本就不多的一丝丝元气。
而后金对明朝的打击也给了农民起义军喘息之机,明朝顾此失彼,既没有搞定后金,又没能彻底扑灭农民起义,最终让李自成起死回生,不断坐大。
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率军突入河南,收留饥民,开仓而赈饥民。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自此,李自成军队发展到数万,实力大增。
崇祯十四年(1640年)正月二十日,李自成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没收福王府中金银财货和大批粮食、物资,发布告示大赈饥民。
此后在一年半之内,三围省城开封未果,崇祯十五年(1642年)开封被毁。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等明朝大将。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攻下承天,三月,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十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
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定都西安,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
此后,李自成自陕入京,终于灭亡了明朝。
从整个明朝灭亡过程来看,明朝是被满清和李自成内外夹击而灭亡的。
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